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游戏精神”在班级常规培养中的渗透

作者

吴文婷

六安市裕安区江湾城幼儿园 237000

在幼儿园教育中,班级常规的建立对于幼儿的日常行为管理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以及班级整体秩序的维护。然而,传统的班级常规培养往往采用机械化的训练模式,例如教师直接告知规则,要求幼儿按照固定的程序完成签到、整理物品、排队等活动。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幼儿掌握基本的常规操作,但由于缺乏趣味性,幼儿的参与度较低,甚至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影响规则意识的内化。

近年来,随着“游戏化学习”理念的兴起,许多研究指出,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游戏精神,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主动性,还能够让规则学习变得更加自然和高效。游戏精神强调趣味性、互动性和挑战性,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高度契合。因此,在班级常规培养过程中引入游戏精神,使常规活动具有游戏化的特征,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参与感,使其在玩中学、学中做,从而更好地掌握常规要求。本研究以中班自主签到活动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提升幼儿对签到环节的兴趣,使签到活动不仅成为日常的行为训练,还成为幼儿乐于参与的游戏体验。

一、“游戏精神”在班级常规培养中的价值

1. 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

游戏本身具有自主性特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往往会主动探索、积极尝试。相比传统的签到方式,如固定地点签到或由教师监督签到,游戏化签到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完成签到任务。在这种过程中,幼儿能够建立起责任感,认识到签到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自己每天进入集体生活的重要仪式。

2. 增强规则意识

签到活动的核心在于规则的建立与遵守。传统签到模式下,幼儿往往是被动执行签到任务,缺乏对规则的深刻理解。而游戏化签到则通过设置特定情境,使规则成为游戏的一部分,让幼儿在体验中自然地接受并遵守规则。例如,签到活动可以设定不同的签到方式,如按颜色分类签到、按角色扮演签到等,使幼儿在遵循游戏规则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强化了对签到规则的理解和执行。

3. 促进社会性交往

游戏化签到不仅是一个个体活动,也可以成为幼儿间互动的重要环节。例如,在签到环节中融入合作机制,如结对签到、互助签到等方式,能够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使签到活动成为促进社会性交往的契机。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二、中班自主签到活动的游戏化设计

为了探究游戏精神在班级常规培养中的具体应用,本研究以中班自主签到活动为例,设计了一系列游戏化签到方式,使签到成为幼儿期待的环节,并在实践过程中观察其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

1.“小动物家园”签到——情境式签到

在传统签到方式的基础上,引入情境创设,使签到成为幼儿融入班级环境的第一步。例如,将签到区布置成“小动物家园”,每位幼儿

的名字对应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图案。每天入园后,幼儿需要找到自己的小动物,并将其贴到家园板上,完成签到。这一方式将签到与角色认同结合,使签到不再是单调的动作,而是幼儿主动“归家”的仪式。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时调整签到情境,如根据季节变化增加不同的签到方式,例如在春天设定“蝴蝶飞回花园”、冬天设定“企鹅回到冰屋”等,使签到活动保持新鲜感,持续吸引幼儿的兴趣。

2.“魔法签到”— 挑战式签到

为了进一步增强签到的趣味性,可以采用挑战机制,如设置“魔法签到”环节。教师在签到区放置若干颜色或形状不同的卡片,每位幼儿签到时,需要抽取一张卡片,并按照卡片上的提示完成特定任务才能签到。例如,“请用小兔子跳的方式去签到区”或“用微笑的表情签到”等。这种签到方式不仅增加了游戏趣味性,还能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的培养。

3.“签到接龙” 合作式签到

合作游戏能够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因此在签到环节中也可以设计合作签到模式。例如,让幼儿通过接龙的方式签到,即签到时需要找到前一位签到的伙伴,并与其进行简单互动(如握手、问好),然后再轮到自己签到。这一方式不仅使签到充满趣味性,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幼儿的社交能力和礼貌习惯。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游戏化签到活动对幼儿的班级常规养成具有积极影响:

1. 签到主动性显著提高:相比传统签到方式,游戏化签到使幼儿更加主动参与签到,签到率稳定提升,幼儿在签到过程中更加投入,签到完成时间也有所缩短。2. 规则遵守意识增强:幼儿在签到过程中能够自觉遵守签到规则,并愿意按照不同签到方式进行签到,甚至在签到环节中能够主动提醒其他小朋友遵守规则。

结论

本研究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将“游戏精神”融入班级常规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幼儿对常规活动的兴趣,使签到环节成为幼儿乐于参与的游戏体验。游戏化签到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自主性、规则意识,还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提升了班级凝聚力。这一研究成果为幼儿园班级常规培养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同时也启示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可以更多地运用游戏化策略,使幼儿的学习与成长在趣味性和挑战性中得以自然实现。

参考文献

[1] 汪小清. 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C]// 第五届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5.

[2] 田素娥 . 游戏精神与幼儿园一日生活教育的融合 [J]. 学前教育研究 ,2022(1):91-94.

[3] 高军停. 倡导游戏精神 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J]. 课堂内外(初中版),2023(17):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