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幼小衔接背景下涉藏地区幼儿普通话水平的提升探析

作者

王丽迪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邓坡乡中心校 627750

引言

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主要途径,而我国又是多民族共存国家,为确保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间的积极交流,掌握普通话便成为重中之重。但受地域、文化、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涉藏地区的幼儿想要学好普通话,其难度相较于其他地区而言更大。为此,幼儿园应对幼小衔接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恰当的措施展开普通话教学,以便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一、巧妙设计角色游戏,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无论是涉藏地区幼儿园,还是其他地区幼儿园,游戏都是主要教学手段,而角色扮演类游戏又是深受幼儿认可的游戏之一。而涉藏地区幼儿园的普通话教学,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普通话接触少,主要以当地语言为主,换言之便是,幼儿缺少语言学习环境。因此,在开展普通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运用角色游戏,并以教学目标为基础,设计不同形式和规模的角色游戏,以此营造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1]。

例如:教师可设计“送青稞”角色游戏,将幼儿分组,一部分幼儿扮演“收稞人”,另一部分幼儿扮演“送稞人”。在游戏实际开展前,教师负责下达指令,如“送稞人来了!”此时,扮演“送稞人”的幼儿,走到“收稞人”面前依次“送稞”。在“收送青稞”的过程中,“送稞人”必须模仿“收稞人”说过的某句话(普通话),不然“收稞人”将不会接受。这一过程为幼儿营造了良好语言交流环境,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普通话学习兴趣。

二、结合音乐元素,创造情境化普通话学习环境

涉藏地区幼儿园在开展普通话教育时,将其与音乐元素相结合,创造情境化普通话学习环境,是一种既具有创新性,又具有实际意义的方法。音乐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艺术形式,用音乐来营造普通话学习情境,可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选用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儿歌或民族音乐,但应确保所选歌曲的歌词清晰易懂、积极向上、身心健康,同时还应确保歌词中的普通话符合幼儿的学习水平和年龄特点。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组织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开展一些简单的普通话发音练习,如引导幼儿根据歌曲中的词语、短语或简单语句来进行发音训练,让幼儿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会讲普通话。此外,幼儿园还可设置音乐角,并在其中摆放各种各样的音乐设备和普通话学习资料,让幼儿在音乐角中尽情探究,体会音乐和语言的融合,以此提高涉藏地区幼儿对普通话的理解。

三、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普通话教学能力

定期安排教师参与专业普通话培训项目,使其掌握普通话标准发音、词汇运用及语法规范;鼓励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使用普通话沟通,借助实践锻炼提高其语言表达水平。在幼儿日常活动中,教师需主动创设普通话交流情境,包括晨间问候、活动分享、话题讨论等环节,确保普通话成为主要沟通媒介。同时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习俗,将普通话教学与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合。采用普通话讲述涉藏地区民间故事等教学策略,使幼儿在熟悉的民族文化语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普通话,既保护了文化多样性,又提高了语言学习效果[2]。

在幼儿普通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优先考虑游戏化和情境化的教学策略,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普通话教学视频和互动应用程序等多样化资源,以增强课堂吸引力。园方还需建立定期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普通话授课能力进行系统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专业指导。此外,应促进教师间的相互观摩与评课活动,通过团队合作不断提高普通话教学质量。

四、借助互联网技术,扩展普通话教学内容

互联网中汇集了大量优质的普通话学习素材,涵盖教学视频、电子教案、趣味互动等多种形式,这些材料普遍采用活泼生动的表现手法,能有效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涉藏地区幼师可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特点,甄选适合其认知水平的教学素材,为每个幼儿量身定制专属的学习方案。

此外,互联网上还提供了丰富的幼儿普通话视听内容,包括卡通动画、童谣音乐、绘本故事等各类节目,这些内容题材广泛、形式新颖、用语标准、吐字准确。教师可适时组织儿童观赏这类节目,使幼儿在自然愉悦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普通话。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掌握标准的普通话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涉藏地区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应掌握现代教学理念与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构建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使普通话教学融入日常教育活动,逐步培养幼儿规范使用普通话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杨晓娟 .“童语同音实践 +”课程培养少数民族幼儿普通话能力的实践研究 [J]. 求知导刊 ,2024,(30):113-115.

[2] 班么次力 . 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普通话推广策略 [J]. 甘肃教育 ,2023,(2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