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AI 时代小学学校管理的创新策略与实践路径

作者

高伟丹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澄华中心小学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渗透教育领域的当下,小学学校管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借助 AI 技术重构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已成为基础教育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本文提出 AI 时代小学学校管理的四项创新策略,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一、构建智能化校园管理体系,赋能管理效能提升

智慧校园建设是 AI 时代学校管理的核心方向。通过整合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构建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能够实现管理流程的标准化、数据化与智能化,显著提升管理效率。

在教学管理智能化层面,学校可依托信息管理系统搭建全流程教学平台。教师通过系统完成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资源共享、作业智能批改等工作,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协同利用。例如,利用AI 学情分析系统,自动生成学生知识掌握图谱,为教师精准教学提供数据支撑;通过线上集体备课模块,教师可实时研讨教学设计、共享优秀课件,促进教学经验的跨学科交流与教师专业成长。

在校园设施智慧化运维方面,借助物联网传感器与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校园环境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调控。通过部署温湿度、光照度传感器,自动调节教室空调、照明设备,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对消防、电力等关键系统进行 24 小时远程监控,利用 AI 算法预测设备故障,实现隐患预警与快速响应,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二、完善AI 驱动的民主管理机制,保障决策透明公正

民主参与与监督是激发学校发展活力的重要保障。AI 技术的引入为构建公开透明、高效协同的民主管理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方面,学校可搭建AI 辅助决策平台,通过智能问卷、在线投票等功能,广泛收集教职工对管理制度、发展规划的意见建议。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反馈内容进行分类分析,提取高频关键词与核心诉求,为管理层科学决策提供量化依据。针对重大事项,可通过AI 视频会议系统组织教职工开展线上研讨与投票表决,确保决策过程公开透明、民主科学。

另一方面,借助 AI 技术构建全流程责任追溯体系。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对教学任务、后勤服务等工作进行全程记录与数据留痕,实现责任到人、动态监管。例如,通过教学行为分析系统自动监测教师授课质量、作业批改情况,及时发现教学环节中的薄弱点并进行针对性改进,强化教职工责任意识,提升工作执行力。

三、推进 AI 赋能的自主管理模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AI 时代要求教育从“被动管理”转向“自主发展”。学校可充分发挥AI 技术优势,创设自主管理生态,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与创新能力。

在环境育人智能化方面,利用智能终端设备打造沉浸式校园文化空间。通过校园智能显示屏、语音交互设备,动态展示学校文化理念、学生优秀作品,并基于 AI 兴趣分析算法,为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与成长案例。例如,在教学楼走廊设置智能语音提示系统,通过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实现“环境即教育”的育人目标。

在学习管理自主化层面,为学生配备智能学习助手,提供学习计划制定、时间管理、疑难解答等个性化服务。鼓励学生运用AI 工具开展项目式学习,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学习策略;依托智能协作平台,组织学生跨班级、跨学科组队完成探究任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四、融合 AI 技术打造柔性管理文化,践行以生为本理念

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灵魂。在 AI 时代,学校需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将技术优势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构建富有温度的柔性管理文化。

通过 AI 数据采集与分析,精准把握学生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个性化特征,为校园文化活动设计提供数据支持。例如,结合学生地域文化偏好,利用 AI 技术创新民俗活动、乡土游戏的呈现形式,开发数字化文化体验课程,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同时,借助智能反馈平台构建双向沟通机制。通过定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满意度调查,利用 AI 情感分析技术解读师生反馈,动态优化活动内容与形式,确保校园文化建设贴近师生需求,实现从“管理者主导”到“师生共建”的文化转型。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小学学校管理带来了无限可能。通过构建智慧管理体系、完善民主机制、推进自主管理、深化文化育人,学校能够充分释放 AI 技术的教育价值,实现管理效能与育人质量的双重提升。在未来实践中,教育管理者需持续探索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为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艳青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校园的技术应用 [J]. 安徽教育科研 , 2023(36): 59-61.

[2] 王体标 , 丁小星 , 苏丽宣 . 智慧校园背景下的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2023(24): 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