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基于思辨读写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作者

顾丽芳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引言

新课标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培养具有质疑探究、勇于创新的现代公民。整本书阅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不仅能拓宽学生视野,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深层理解力,将思辨读写理念引入整本书阅读教学,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拓展阅读量的同时提升阅读质量。教师应立足小学生认知特点,创新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提出问题、分析论证、评价反思,在读写结合中内化语文能力,从而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思辨读写理念在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价值与特点

( 一) 思辨读写的核心理念与教学内涵

思辨读写是指读者在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评判、创造性转化,并通过写作等方式表达见解的语文实践活动。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突破表层理解,透过文本看本质,形成个性化阅读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鼓励学生提出独到见解,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辩论等,加深对文本内涵的领悟,要引导学生勇于质疑权威,敢于挑战既有结论,在反复论证中明晰观点。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深化思辨,鼓励学生针对阅读中的疑问开展写作实践,在写作表达中内化语文能力,促进思维品质提升。

( 二) 小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阶段特征与培养需求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低年级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思辨能力发展重点在于学会提出疑问。感知信息背后的意图、态度等,中年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思辨训练要引导其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对比异同,学会举例论证,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显著提高,思辨能力培养要注重引导其深入分析作品寓意、创设性地解决问题。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意识,但缺乏系统训练,思辨深度有限,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设计思辨任务,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精准施教,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思辨潜能[1]。

( 三) 整本书阅读中思辨读写的独特优势与教学价值

相较于零散阅读,整本书阅读为思辨读写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平台。整本书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价值观念,能带给学生更多思考和感悟。整本书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为学生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提供了可能,教师可引导学生透过情节看本质,评判人物言行,感悟作品主旨,在整本阅读中培养缜密的思辨习惯 [2]。围绕整本书开展读写活动,学生能更全面地把握作品脉络,梳理人物成长轨迹,将思辨融入读写全过程,在与作品深度对话中,学生能产生更多疑问和感悟,激发写作灵感,在写作表达中,能进一步梳理思路、深化认识,读写相促,思辨能力得到强化。

二、基于思辨读写的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 一) 思辨性阅读指导策略与方法创新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渗透思辨理念,关键是创新阅读指导策略,精心设计富于思辨色彩的学习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形成质疑,如在阅读《爱的教育》时,教师可设问“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情节”“你是否赞同主人公的做法”等,引发学生思考,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品析作品,学会从不同侧面理解问题,如分析《西游记》中人物性格时,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评价人物,在分析论证中加深认识,教学中还要创设开放的思辨情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民主讨论中碰撞观点,如就童话故事中的是非曲直开展小组辩论,在唇枪舌剑中明晰是非观 [3]。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比分析,感悟文本价值取向,如对比《昆虫记》和《爱的教育》表现的人性光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真谛,唯有创新阅读指导方式,激发学生思辨意识,才能真正落实思辨性阅读。

( 二) 基于阅读的思辨性写作教学设计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思辨性写作设计,引导学生将阅读感悟转化为鲜活的语言表达,在写作中升华认识,可引导学生撰写阅读随笔。记录阅读疑问、阅读感悟,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深入阅读,鼓励学生开展创意续写,对作品情节、人物命运进行合理想象,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开展探究,如分析人物成长历程、概括作品主旨等,在研究性学习中锻炼深度思辨的能力。教师还可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引导学生书写阅读感悟,评析作品观点,在语言表达中加深对作品本质的领悟,在多样化的思辨写作训练中,学生能更好地梳理阅读经验,加深阅读感悟,读写结合,思辨能力得到强化。

( 三) 思辨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

要充分发挥整本书阅读的独特育人功能,教师应探索构建思辨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将“深度阅读、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善于表达”等思辨能力培养目标融入教学全过程,教学内容上,合理设计基础阅读、拓展阅读、思辨阅读层级,引导学生在梯度阅读中深化思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读写结合,在阅读指导、质疑探究、讨论交流、写作表达等环节创设思辨情境,引导学生在质疑与表达中提升语文素养。要注重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探究,拓宽思辨视野,评价反馈上,要建立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全面考查学生的问题意识、论证能力、创新思维等,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唯有构建科学的思辨读写教学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整本书阅读的独特育人价值。

结束语

整本书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价值,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沃土,教师应立足学生身心特点,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策略,努力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渗透思辨理念,要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开放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通过撰写随笔、开展研究,引导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加深对作品本质的领悟。唯有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实施策略,才能真正发挥整本书阅读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在爱读书、读好书的过程中,锻造犀利的思辨之眼,磨砺深邃的思辨之力。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教师更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阅读热情感染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让书香润泽童年,让思辨点亮人生,书写新时代语文教育的崭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沈春晓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 [J]. 天津教育,2024,(35):171-173.

[2] 刘海燕. 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以《草房子》为例 [J]. 亚太教育,2025,(04):174-177.

[3] 陆婉珍 . 基于学习任务群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J]. 华夏教师,2025,(01):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