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以乐育人,向美而行

作者

梁芙玲

湖南省武冈市思源实验学校 422400

翻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字里行间的教育哲思如春雨润物,悄然浸润着我对音乐教育的深层认知。这位教育巨匠以质朴的笔触叩击心灵,让我在音符跃动与教育哲思的交响中,重新校准了音乐课堂的育人航向。

一、唤醒感知:让音乐叩响心灵之门

书中 " 教育是唤醒而非塑造 " 的箴言,如破晓的晨光,驱散了我教学认知的迷雾。往昔,我常将音乐课堂异化为技巧训练的流水线,学生机械重复着乐谱上的符号,眼中却渐失对音乐的炽热光芒。苏霍姆林斯基的智慧箴言让我顿悟:音乐教育的终极使命,是以旋律为钥,唤醒学生对美的敏锐感知。在教授《月光曲》时,我摒弃了传统的技法拆解,转而引导学生闭目聆听,在流动的旋律中勾勒想象图景,讲述贝多芬与月光的动人故事。当学生们自发通过强弱变化传递情感时,我深刻领悟到:真正的音乐教育,应是点燃灵魂与旋律共舞的生命之火。

二、因材施教:让每个音符绽放独特光彩

" 个性化教学 " 的理念如明灯高悬,照亮了音乐课堂的多元可能。面对天赋各异的学生,我开始用" 音乐诊断书" 解码每个独特的艺术基因:为节奏感出众却视唱薄弱的学生设计节奏闯关游戏,为内向羞涩的孩子搭建即兴伴奏的表达舞台。曾有位旋律记忆困难的学生,在担任班级乐队节奏指挥后,眼中绽放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光芒。这让我深切体会到:音乐课堂不该是整齐划一的合唱方阵,而应是百鸟争鸣的艺术森林,让每个音符都能找到专属的绽放舞台。

三、创新教学:让课堂成为流动的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创造力的深刻洞见,成为我突破教学桎梏的勇气之源。我将即兴创作融入课堂血脉:用生活中的杯子、桌椅构建打击乐器,借助数字音乐软件让抽象灵感具象化,更与语文教师跨界联动,开展诗词配乐创作活动。当课堂蜕变为师生共探艺术奥秘的奇幻旅程,五线谱上的冰冷符号便化作跃动的生命旋律。

四、立德树人:让音乐滋养生命底色

" 培养完整的人 " 的教育理念,为音乐教育注入了灵魂底色。我带领学生穿梭于多元文化的音乐长廊,感受非洲鼓乐的原始生命力,品味京剧唱腔的东方韵味;组织社区音乐公益演出,让学生在服务他人中体悟艺术温度;在合唱训练中,以 " 倾听比发声更重要 " 为训,培育团队协作的无声韵律。这些实践让我笃定:音乐教育绝非单纯的技能传递,更是情感的滋养、人格的塑造,是为学生的生命底色增添艺术光彩的重要途径。

合上书卷,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诲仍在耳畔回响。作为音乐教师,我愿化身为艺术航船的摆渡人,以旋律滋养生命,以创新点亮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音乐的浩瀚星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璀璨星辰。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中,我将继续追寻音乐教育的本真,让美育之花在课堂上绚丽绽放,芬芳满园。

注:本文系邵阳市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新时代尊师重教环境建设推进路径”(课题编号:SYGHZD22039)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