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傅世水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第三中学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影响着初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维度,尤其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传统整本书阅读教学常面临学生阅读动力不足、教师指导效率低下及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而 AI 技术的引入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AI 能够动态捕捉学生的阅读行为特征,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并实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当前,AI 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已从辅助工具阶段迈向智能化内容处理阶段。
一、人工智能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阅读效率与个性化体验
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能精准评估学生的阅读水平、兴趣偏好及认知特点,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阅读计划。智能推荐系统可筛选符合学生需求的书籍,动态调整阅读难度与进度,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同时,AI 辅助的文本分析工具能快速解析复杂文本结构、人物关系及主题思想,帮助学生高效理解作品内涵,节省时间成本,使阅读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增强阅读互动性与趣味性
AI 技术通过虚拟现实(VR)、智能答疑、游戏化阅读等方式,将静态文本转化为沉浸式学习场景。例如,VR 技术可还原名著场景,增强学生代入感;智能助手能实时解答疑问,消除阅读障碍;游戏化任务设计则通过积分、勋章等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这种互动性与趣味性的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习惯,使整本书阅读从“任务”转变为“兴趣”。
(三)优化阅读评价与能力培养
传统阅读评价多依赖主观打分或标准化测试,难以全面反映学生能力。AI 技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情感分析,可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读后感等文本进行深度解析,量化其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及情感共鸣能力。同时,智能评测系统能实时反馈阅读效果,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针对性提升。这种过程性评价与能力导向的教学,有助于培养终身阅读者所需的深度思考与创新能力。
二、人工智能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智能推荐与个性化阅读路径规划
人工智能通过整合学生阅读数据,精准构建个性化阅读方案。以《水浒传》教学为例,AI 系统可依据学生阅读速度、章节停留时长及测试反馈,动态规划阅读路径:对理解力较弱的学生,优先推荐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等情节紧凑、人物鲜明的章节,并配套人物关系图谱辅助理解;对历史背景感兴趣的学生,则推送北宋官制、市井文化等拓展材料。某校实验表明,采用该策略后,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度提升,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准确率提升。教师通过后台数据看板,可实时监测学生阅读轨迹,如发现某学生频繁跳过武松打虎情节,可针对性推送“景阳冈地理环境与英雄气概关联”的解析文章。这种“一人一案”的阅读设计,既尊重个体差异,又通过数据驱动实现精准干预,使整本书阅读从“教师主导”转向“学生主体”,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二)虚拟角色互动与深度文本解析
AI 角色扮演技术为文本解读开辟新路径。在《骆驼祥子》教学中,教师启动 AI“祥子”角色后,学生可与其展开跨时空对话:当学生提问“为何三次买车失败”,AI 会结合原著情节生成“车被大兵抢走是乱世之祸,钱被孙侦探敲诈是人性之恶”的回答,并延伸探讨“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的关系”。某中学实践显示,学生通过角色互动提出的问题深度较传统课堂提升,对祥子悲剧根源的理解从单一归因“命运不公”拓展至“社会制度压迫与人性异化”的双重维度。教师可结合 AI 生成的人物心理波动曲线图,引导学生分析祥子“从积极奋斗到彻底堕落”的心理转变过程,并组织“祥子悲剧能否避免”的辩论活动。这种沉浸式对话不仅激活文本生命力,更通过AI 提供的认知支架,帮助学生从表层情节走向深层思辨,实现经典作品的现代性解读。
(三)跨媒介资源整合与沉浸式学习
AI 可整合虚拟现实、音频、影像等多模态资源,构建立体化阅读场景。例如,在《西游记》教学中,AI 生成火焰山三维场景,学生佩戴 VR 设备可“亲历”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过程,同步触发 AI 语音解说“此处地形暗合八卦阵法”。某校实验数据显示,使用该技术的班级学生空间想象力测试得分较传统教学组高,对“取经路上的地理文化”知识点掌握度提升。教师可结合 AI 生成的“取经路线图”与“妖怪法术解析表”,组织“西游知识竞赛”活动。
(四)动态评测与元认知能力提升
AI 通过语义分析技术实时评估学生阅读笔记、读后感等文本,生成个性化改进建议。例如,学生撰写《朝花夕拾》读后感时,AI 可识别出“对童年回忆的情感表达较浅显”的问题,并推荐“运用五感描写法深化场景描写”的修改策略。某校实践表明,经过 AI 三次迭代反馈的学生,其读后感中“情感共鸣”类词汇使用频率提升,对“鲁迅笔下童年与现实的对照”主题的论述深度增加。教师可结合AI 生成的“阅读策略使用热力图”,指导学生建立“阅读问题 - 策略匹配”的元认知框架。
结语
人工智能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标志着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的深刻转型。通过智能推荐、虚拟角色互动、动态评测等技术的融合,AI 不仅解决了学生阅读兴趣不足、理解深度有限、评价反馈滞后等核心问题,更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例如,AI 可根据学生阅读《朝花夕拾》时的情感波动数据,精准推送鲁迅童年与成年视角的对比分析;通过模拟《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角色,帮助学生理解科技与人性冲突的复杂主题。这些实践表明,AI 技术并非替代教师,而是成为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 潘国好 , 孙金敏 .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J]. 信阳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45(03):50-56.
[2] 张 静 .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创新应用 [J]. 教育论坛 ,202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