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谭兴川

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南校区 663000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其教学目标与要求不断更新。初中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英语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为初中英语教学指明了新方向,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切实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初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初中英语核心素养涵盖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是学生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写、看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它不仅包括对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强调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文化意识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能够比较和赏析不同文化,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在英语学习中,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则是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四个维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初中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机整体。

2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现状分析

2.1 传统教学策略的局限性

当前,部分初中英语课堂仍沿用传统教学策略,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知识的单向传授。在词汇和语法教学中,教师常采用机械背诵和大量练习的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运用的机会,导致语言能力难以真正提升。课堂教学中互动形式单一,多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且问题设计缺乏深度,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2.2 教学策略与核心素养培养脱节

尽管核心素养理念已提出并逐步推广,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未能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展开。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如何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到教学环节中,导致教学策略与核心素养培养脱节。在课堂活动设计上,过于注重形式,缺乏对活动目标和学生能力培养的深入思考,无法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3 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策略优化

3.1 语言能力培养策略

为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应创设真实、丰富的语言情境,将语言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场景中。在阅读教学中,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性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理解文本,并进行分析和概括。同时,加强听说训练,开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英语演讲等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3.2 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将文化知识的传授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在讲解词汇、语法和课文时,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如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历史文化等,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开展文化对比活动,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通过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既能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又能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

3.3 思维品质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需优化课堂提问设计,提出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逻辑推理和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归纳、总结和推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结语

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明确初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分析当前课堂教学策略存在的问题,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方面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策略,将核心素养培养真正落实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芹 . 英语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研究 [J]. 成功密码 : 综合版 , 2022(1):96-98.

[2] 覃雪琴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情境化教学策略 [J].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