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沥青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作者

付成龙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1

摘要:随着近年来沥青道路施工技术广泛应用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其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保证沥青路面的稳定性、耐久性合格、降低后续维护成本,满足现代交通事业发展需求。基于此,深入分析沥青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应用效果,建设完善监控体系保证沥青路面的综合性能合格,对市政道路建设和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沥青道路作为我国现代道路工程中极为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广泛建设在道路工程中,具备明显优势。市政道路工程中采用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保证路面结构性能合格,并且延长使用寿命,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针对沥青道路施工技术进行分析,能为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项目有序开展。

1市政道路使用沥青路面的优势

1.1高温情况下具有抗变性

普通路面结构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受到夏季高温环境影响,特别是在高温暴晒、车流量增加、荷载增大的情况下,路面出现褶皱、波浪、推移的缺陷问题造成路面结构损坏,雨水进入到地基结构内部引发地基塌陷。同时,路面塌陷导致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可靠性无法保障,也会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升高。而在沥青路面投入使用后高温稳定性比较强,降低病害发生概率提高道路的通行水平。

1.2低温情况下具有抗裂性

我国北方地区环境温度比较低,很多地区冬季环境温度都在0℃以下,采取普通道路路面形式抗低温性能不足,极端寒冷天气条件下极易出现开裂现象,对车辆行驶安全以及人们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对于沥青路面来说,因为其结构组成比较特殊,低温条件下抗收缩、抗裂性能较高,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保障人们生命安全不受侵害。

1.3具有更好的摩擦性和耐疲劳性

沥青材质和普通路面材质对比,在车辆接触时产生更大的摩擦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油耗,但能保证车辆行驶时具备更高安全性,抓地力更强,避免出现车辆打滑事故。同时,沥青材质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抵抗破坏能力较强,结构强度衰减系数比较,这是普通材质所不具备的耐疲劳性。

2沥青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2.1施工准备

市政道路施工开始前针对沥青道路施工技术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现场勘察、交通流量分析、周边环境考察方面,确定最为适宜的施工方案。项目团队根据勘察结果确定道路结构层、明确沥青类型和级配,保证沥青路面能够承受交通荷载提高其使用效果。同时,组建高水平沥青道路施工团队,加强团队成员的教育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流程以及技术规范,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事故发生风险。根据沥青道路施工需求构建完善施工组织计划,确保沥青混合料、集料、添加剂准备充足且各项指标合格。根据现场施工需准备施工机械设备,特别是摊铺机、压路机、运输车辆准备充足,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达到现场连续性施工的要求。此外,现场设置围挡、警示标志以及夜间照明设施,保证施工区域和交通流线能够有效隔离,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性。

2.2沥青混合料搅拌与运输

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道路施工技术应用中沥青混合料是主要施工设备,由专业搅拌站进行搅拌制作,并按照规定配合比精准计量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混合料搅拌阶段加强混合料温度、湿度、搅拌时间、搅拌速度控制。按照沥青道路施工要求,在环境温度20℃、标准大气压、冷骨料平均含水量5%的标准工况下,热骨料温度加热到160℃,循环时间45s,干拌时间5s,湿拌时间40s,总搅拌时间50s以上,确保集料表面均匀包裹沥青结合料。混合料搅拌结束后加强质量检测,主要是进行温度、级配、沥青含量指标的检测。沥青混合料制作结束后采用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到作业现场,避免因为运输操作不当出现材料离析、泌水的情况。沥青混合料装载前将车厢内壁全面清理干净,涂抹一层油水混合液达到防粘结的效果。沥青混合料运输时使用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监测沥青混合料温度,使其始终处于在规定范围内。同时,混合料装载结束后覆盖篷布保温,避免运输时发生温度流失现象。此外,现场应准备充足的运输车辆保证现场摊铺作业达到连续性的要求。

2.3摊铺与碾压作业

沥青混合料运输到现场后开展摊铺作业,先将基层表面清洁处理,达到干燥、无杂物的效果。摊铺机投入使用前熨平板加热到100℃以上,避免摊铺过程中出现粘轮现象。摊铺阶段,使用非接触式平衡梁或滑靴式自动找平装置提高摊铺厚度、平整度。摊铺阶段速度设定为2~6m/min,结合材料供应速度、摊铺宽度调整。如6~9m宽度的路面将摊铺速度调整到3~4m/min,确保可以位置摊铺均匀,避免发生离析问题。摊铺阶段加强混合料温度检测,使其处于140℃~160℃之间,确保混合料具备可塑性、压实性。碾压施工中,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环节进行。初压施工选择8~10t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行驶速度1.5~2.0km/h,并将温度设定为130℃~145℃之间,保证混合料具备稳定性,避免出现推移现象。复压施工选择12~20t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进行,速度2.5~3.5km/h,温度为110℃~130℃,并采用高频低幅的方式振动碾压作业提高路面密实度。终压环节选择8~10t静力压路机或关闭振动功能的振动压路机,速度2.0~3.0km/h,温度90℃以上,消除表面轮迹提高路面平整度。碾压施工中设备保持匀速进行,避免急刹车、急转向而造成混合料推移。底基层和基层结构保持完好,硬路肩下部则需要保留1.25m的底基层,为后续拼接提供稳固的基础。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和涂布厚度,确保材料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同时,施工人员要进行专业培训,掌握施工工艺和操作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可控和可追溯。在施工完成后,还需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通过现场监测和试验,检查拼接处的平整度、密实度和强度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以确保道路的行车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2.4路面接缝处理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在施工的过程中接缝位置处理极为关键,纵向接缝通常处在多车道摊铺或路面加宽施工时,先将接缝位置松散材料清理干净再铺设热混合料,使边缘达到预热性效果,并且涂刷0.3~0.6kg/m2黏层沥青,使新旧混合料粘结的强度合格。摊铺阶段加强松铺系数控制,使其紧密性、平整度合格。横向接缝主要是在施工中断或者分段施工结束时设置,使用长度3m直尺检测平整度,不符合要求时垂直于道路主线切除。切除完成后进行松散材料清理,再涂刷黏层沥青,并且重叠摊铺5~10cm,使该位置连接性能合格。接缝施工时碾压处理极为重要,逐步向新铺设路面层移动,每次移动15~20cm以保证碾压强度合格。

3 结语

沥青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具备较高使用价值,提高道路建设水平、延长使用寿命,对保障道路通行的舒适性、安全性有积极积极作用。基于此,深入分析沥青道路施工技术提高市政道路建设施工效果,满足目前道路工程建设施工需求,为我国现代道路交通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大伟.沥青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20,6(23):41-42.

[2]李健伟.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1,(04):222-223.

[3]赵军.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22,(06):62-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