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畜牧业产业链优化与升级探讨

作者

杨必乾

云南省楚雄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省楚雄州 675000

摘要:在当前的农业经济体系中,畜牧业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产业链的优化与升级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畜牧业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不仅关系到畜牧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对整个农业经济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探讨畜牧业产业链的优化与升级,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养殖技术的革新、饲料资源的合理利用、疫病防控体系的完善、畜产品加工与销售的创新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等。通过这些方面的综合施策,可以有效提升畜牧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畜牧业;产业链;优化;升级

一、引言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以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消费者需求的升级以及科技的迅猛发展,畜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优化与升级畜牧业产业链成为提高其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畜牧业产业链的构成与现状

(一)产业链构成

畜牧业产业链涵盖了从饲料生产、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到销售流通以及相关配套服务等多个环节。饲料生产是基础环节,为畜禽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畜禽养殖是核心环节,包括种畜禽繁育、商品畜禽饲养等;屠宰加工环节将养殖产品转化为可供消费的肉、蛋、奶等食品;销售流通环节负责将产品推向市场,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配套服务则涉及兽医防疫、质量检测、金融保险等领域,为产业链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二)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规模化程度仍有待提高。中小规模养殖场户仍然占据较大比例,与大型养殖企业相比,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同时,养殖结构不够合理,生猪养殖占比较大,而牛羊等草食家畜养殖发展相对滞后。

加工企业数量众多,但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加工深度不够,产品附加值较低。传统的屠宰加工业务占比较大,精深加工产品如高端肉制品、功能性乳制品等开发不足,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

销售渠道日益多元化,包括农贸市场、超市、电商平台等,但各渠道之间信息流通不畅,存在产销脱节现象。品牌建设滞后,市场上缺乏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知名品牌,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忠诚度较低。

三、畜牧业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环节

中小规模养殖场户普遍存在养殖技术落后、设施设备简陋的问题。饲料转化率低,畜禽生长周期长,疫病防控能力弱,导致单位生产成本较高,资源浪费严重。例如,一些小型养猪场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猪的料肉比远高于大型现代化养猪场。

畜牧业对饲料、土地、水资源等消耗较大,同时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部分地区养殖密度过大,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工环节

许多加工企业仍采用传统加工工艺,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在肉制品加工中,保鲜技术、风味改良技术等应用不足,影响产品口感和品质,降低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加工产品种类单一,主要集中在初级加工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占比小。缺乏对副产物的有效利用,如畜禽血液、内脏等往往被简单处理或废弃,未能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导致产业链整体增值空间受限。

(三)销售环节

养殖户与市场之间信息沟通不畅,难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养殖户往往在价格高峰时盲目扩产,低谷时又大量抛售,造成市场供需失衡,自身利益受损。例如,在生猪市场,由于养殖户缺乏对市场趋势的准确判断,时常出现 “猪周期” 现象,导致行业效益不稳定。

畜牧业品牌建设起步较晚,品牌意识淡薄。多数企业重生产轻营销,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小,品牌形象塑造不够鲜明。在市场上,消费者对畜牧业品牌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较低,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较小。

四、畜牧业产业链优化与升级策略

(一)科技创新驱动

推广应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如精准营养配方技术,根据畜禽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精准配制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采用智能化养殖设备,实现畜禽养殖环境的自动监测与调控,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引进和研发先进的加工工艺与技术,如超高压保鲜技术、生物酶解技术等,提高加工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利用生物酶解技术对畜禽蛋白进行深度水解,开发出具有高生物活性的多肽产品,应用于食品、保健品等领域,拓展了加工产品的应用范围。

(二)产业融合发展

推行种养结合模式,将畜禽养殖与种植业有机结合。畜禽粪便经过无害化处理后作为肥料施用于农田,既解决了养殖废弃物污染问题,又为种植业提供了有机肥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例如,一些奶牛养殖场周边配套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等饲料作物,奶牛粪便还田后,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了饲料作物生长,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模式。

拓展畜牧业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休闲观光畜牧业,打造牧场旅游景区,开展亲子牧场体验、农家乐等活动,增加产业附加值。同时,加强畜牧业与食品加工业、生物医药业等的深度融合,开发更多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如以牛羊骨为原料生产的骨胶原蛋白产品应用于化妆品行业。

(三)品牌建设与营销

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和市场定位,培育具有特色的品牌。注重产品质量控制,从养殖源头到加工销售全过程建立严格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品牌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例如,一些地方特色畜禽产品通过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打造地域品牌,如 “金华火腿”“德州扒鸡” 等,以独特的风味和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力度,综合运用多种营销手段。利用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等进行广告宣传,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微博等开展网络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农产品展销会、美食节等活动,展示品牌形象,拓展销售渠道。

(四)质量安全管控

建立健全畜牧业全产业链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包括饲料生产标准、养殖规范、屠宰加工标准、产品质量检测标准等。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监督,确保各环节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提高行业整体质量水平。

加强畜牧兽医部门的监管职能,加大对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养殖场户、屠宰加工企业等的监管力度。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如使用违禁兽药、注水肉等行为,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五、结论

畜牧业产业链的优化与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养殖户等各方共同努力。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发展、品牌建设营销、质量安全管控以及政策支持引导等多方面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畜牧业产业链存在的问题,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持续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和科技发展动态,不断调整和完善优化升级策略,推动畜牧业向现代化、高效化、绿色化方向迈进,为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许正平.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对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影响[J/OL].饲料研究,2024,(21):186-190[2024-11-20].https://doi.org/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4.21.034.

[2]李瑞华,燕珍,李国晖.畜牧业产业组织模式优化的探讨[J].北方经济,2001,(11):25-26.

[3]王荣锦.调整畜牧产业结构 实现畜牧业现代化──浙江省绍兴县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查[J].畜禽业,1999,(02):51-53.DOI:10.19567/j.cnki.1008-0414.1999.02.038.

[4]谭学想,刘学文,马梦雪,等.数字金融对畜牧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4,(16):1-8+15.DOI:10.13881/j.cnki.hljxmsy.2023.12.0212.

[5]马永仁,薛晓波,沙旦提·阿不都外力,等.和田地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J].草食家畜,2024,(04):55-60.DOI:10.16863/j.cnki.1003-6377.2024.0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