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过滤技术在水处理中的污染防控与优化
吕泽峰 赵迪 陈叶腾
1宁波水艺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2中煤科工集团杭州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201 3水艺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膜过滤技术由于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水处理领域。该项技术可通过不同种类膜层对水中污染物进行高效去除,达到高标准水质净化要求。但是膜污染问题已经成为膜系统能否长时间稳定工作的一个关键因素,极大地限制了膜系统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性。文章概述了膜过滤技术主要特征,对膜污染和膜清洗维护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增强膜抗污染性、优化清洗维护策略等有效措施。研究表明:采用表面改性,膜材料创新与智能监控技术可显著提高膜系统稳定性与经济效益。最后对膜过滤技术今后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并强调膜过滤技术对全球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膜过滤技术;水处理;抗污染性;优化对策
膜过滤技术是水处理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由于具有高效,节能以及环保等特点而被广泛地应用在饮用水净化,工业废水处理以及海水淡化等众多领域中。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孔径不等的膜层达到有效分离水中污染物和满足越来越苛刻水质要求的目的。但膜污染问题仍然是影响其长期平稳运行及经济性的瓶颈。膜污染在影响膜分离效率的同时也会提高系统运营成本。为此如何增强膜抗污染性和优化清洗及维护策略已成为目前的一个研究重点。这篇文章将对膜过滤技术的特性和主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给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旨在为膜过滤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实际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膜过滤技术的特点
(一)高效分离性能
膜过滤技术高效分离性能突出,能准确地除去水中颗粒物,溶解性有机物及微生物等。通过膜层孔径不等,超滤,纳滤及反渗透膜能有效地将水中多种污染物进行分离,达到深度净化水质目的。超滤膜适合对水体中大分子有机物及细菌进行脱除,纳滤膜对小分子有机物及一价盐脱除效果优异,反渗透膜可完全脱除水体中溶解性盐类,重金属离子及细菌病毒类微生物。因此膜过滤技术已在各种水处理应用上显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适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业废水回用以及海水淡化。该膜系统还具有通量大、处理效率高等显著优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大流量的水体进行处理,以适应大范围水处理的需要。通过对膜材料和结构的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膜的分离效率和处理能力。
(二)应用广泛性与适应性
膜过滤技术之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水处理领域,是因为它具有优良的适应性与灵活性。该项技术可根据不同水质及不同处理需求灵活调节系统配置达到最佳处理效果。膜系统不但广泛地应用于饮用水净化,而且在工业废水处理,海水淡化和污水回用诸多领域都显示出巨大潜力[1]。膜过滤技术可以有效地除去水中悬浮固体,细菌,病毒和有机物等污染物,对不同污染物进行处理,同时维持很高的水质标准。如反渗透膜被广泛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中,超滤膜被应用于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纳滤膜对一价盐及有机物的去除有明显优势。膜过滤技术在系统设计上可扩展性强,可根据实际要求模块化设计,满足了从小规模家庭净水至大规模工业处理等多种场景。所以膜技术由于具有优良的适应性与扩展性而成为水处理行业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二、膜过滤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存在问题
(一)膜污染问题
膜污染是膜过滤技术应用于水处理过程中所遇到的最核心难题。水中有机物,无机盐和微生物等污染物可聚集于膜表面或孔内,使膜通量降低,能耗增大,寿命缩短。膜污染形成机理比较复杂,一般可以分为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及生物污染3种类型。物理污染主要是水中悬浮颗粒物在膜表面或者孔隙中沉积而成,从而造成膜孔阻塞。化学污染是指水中溶解的有机物、无机盐和金属离子与膜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污染层或沉积物。生物污染是由于水中细菌,藻类和其他微生物在膜表面上生长和繁殖造成的,一般都伴有生物膜的产生,从而进一步加重了膜污染的范围[2]。膜污染既影响了膜系统处理效率又增加了膜清洗维护费用。为了有效地解决膜污染,需要在源头上对污染物浓度进行调控,同时采用高效清洗及预处理技术、优化膜材料及系统设计以增强其抗污染性能。
(二)膜清洗与维护困难
膜清洗和保养是膜过滤技术应用过程中最主要的课题之一。一旦出现膜污染,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清洁,易造成膜性能进一步恶化,甚至会影响到水处理系统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清洗的过程一般有物理清洗与化学清洗。尽管物理清洁方法,如反冲洗和空气吹扫,能够去除一些颗粒污染,但它们在清除微小污染物和生物污染方面的效果是有限的;化学清洗主要依赖于强酸、强碱或其他化学试剂,但这种方法可能会对膜材料造成一定程度的腐蚀,同时清洗过程中所需的化学药剂和操作时间较长,从而增加了运营成本。薄膜的养护还面临着一些挑战,特别是高污染负荷环境对薄膜材料耐用性的考验更大,会使薄膜过早老化甚至失效。所以膜清洗及维护工作的复杂性在加大水处理系统管理难度的同时也给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及成本效益带来不利影响。为此迫切需要发展更有效,更经济和膜材料更友好的清洗技术并优化维护策略。
三、膜过滤技术的优化对策
(一)提高膜的抗污染性
增强膜的抗污染能力被认为是解决膜污染难题和提高膜过滤技术效果的核心策略之一。膜污染的产生直接关系到膜分离性能及系统运行的经济性,所以开发抗污染性能优良的膜材料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薄膜抗污染性可通过对薄膜进行表面改性,使用新型膜材料等途径达到目的。如通过膜表面亲水性改性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中污染物在膜表面的吸附量以减少膜表面污染。采用抗生物附着功能膜材料可显著抑制细菌及微生物附着生长并降低生物膜形成。新型纳米涂层及复合膜材料的使用也对膜抗污染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思路。这些改性及创新材料既可以有效地减少膜污染,又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其清洗频率和维护成本[3]。通过采用高效的预处理方法,例如絮凝和沉淀,我们可以进一步减少水中的污染物负荷,提高膜系统的抗污染能力,从而增强膜过滤技术的长期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二)优化清洗与维护策略
膜清洗及维护策略的优化是促进膜过滤技术高效,延长其寿命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旦出现膜污染,及时有效地清理可显著恢复膜分离性能并缩短系统停机时间和维护成本。为了提高清洗效果,应采用多种清洗方法的结合,例如物理清洗(如反冲洗、气冲洗)和化学清洗(若采用酸碱溶液或者酶类药剂等)。其中物理清洗可以除去较大的颗粒以及松散的沉积物,化学清洗可以有效地溶解有机物,无机盐以及微生物附着物等。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清洗过程对膜材料造成的损伤,近几年的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如低浓度化学清洗和脉冲清洗等温和的清洗技术。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减少清洗剂的消耗,还能在最大程度上维护膜的表面结构。另外,配合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控膜污染状况,可实现动态调节清洗周期,提升清洗精准性和效率。采用上述优化策略后,膜系统维护成本及操作复杂性均有所下降,还能增强系统稳定性及长远运行效益。
四、结论
膜过滤技术已在水处理领域中显示出了显著的优越性,特别是在高效分离、广泛适应性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膜污染及清洗维护等问题仍是制约其广泛推广的关键性挑战。通过增强膜抗污染性和优化清洗及维护策略等措施,可有效地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改善系统稳定性。膜材料不断创新,预处理技术不断完善,为膜过滤系统优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今后与先进智能监控及自动化技术相结合,膜过滤技术运行效率及经济性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总的来看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膜过滤技术可望在水处理领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对全球水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白转成,宋强,陈轶,等.电厂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电力设备管理,2024,(21):207-209.
[2]林明,韩京龙,安烨辰,等.面向废水深度净化的氧化石墨烯膜过滤技术[J].环境工程学报,2020,14(09):2378-2393.
[3]张贵虎,杨世琪,李贺贺,等.膜过滤技术在提升饮料酒酒体稳定性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中国酿造,2022,4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