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市政工程排水规划设计研究
娄富豪
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东省珠海市 519000
摘要:海绵城市是现阶段用于城市排水设计中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应用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原理,实现市政工程排水的规划设计。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市政工程排水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城市所处的自然环境\水体环境状态,又应当基于这一理论提出有效的设计策略.通过本文分析可知,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市政工程排 水规划设计需要做到构建多元排水系统,提升雨水吸纳能力、强化雨水净化处理,保证水质安全、强化绿化景观规划力度,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为提升市政工程排水规划设计效果,践行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提供动力。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工程;排水
引言:
在海绵城市全面建设的背景下,市政工程的排水系统需要从规划设计的实践入手,找到明确的目标。提升排水系统设计科学性,利用这一原理使得城市内部的水源得到有效的循环利用。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下,排水规划设计工作还应当考虑技术因素、客观环境因素,以便取得更优的规划设计效果。
一、海绵城市理论的内涵
在现代市政工程的排水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这一理论属于城市雨水管理背景下的一种创新理论,核心原理是利用渗透作用、滞留作用、蓄水净化作用,达到最终用水排水的目标。海绵城市模拟了自然界雨水循环系统的原理,实现了对城市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净化、利用[1]。这一理论强调,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保护并恢复城市的水生态系统,提升城市对于水的吸纳渗透和缓释能力,从而增强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的水环境,控制环境污染问题。
二、海绵城市理论在市政工程排水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在市政工程排水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可基于水源回收利用的目标构建更加复杂、更加全面的排水循环系统。另外,还会设置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池等基础设施,使得雨水的下渗能力和蓄滞能力得到提升。这意味着在海绵城市理念下,这类基础设施和设计理念都有利于提升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在发生城市内涝时,积极利用海绵城市原理吸收引发内涝风险的水分,缓解城市内涝的严重程度。同时,在海绵城市设计中,还要考虑排水管道的网络布局设计,以便提升排水效率,进一步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由此可见,若能够根据城市水循环区域特征以及客观环境条件进行全面优化设计,则更有利于提升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优化市政工程排水规划设计效果。
(二)促进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
海绵城市理论强调对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会同步建设雨水收集处理和回用系统。雨水可转化为城市的可用水资源,这不仅能够减少地下水的利用量,也会对水资源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这些水源还可进一步用在城市的绿化、道路清洗、景观补水等多个环节。在城市内,各类水资源都可借助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专业理论得到有效的循环利用。只要设计人员能够充分考虑城市环境的客观情况,并且进一步基于市政工程排水规划设计,在实践中综合考虑多元因素,灵活配置多项资源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目标。
三、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市政工程排水规划设计策略
(一)构建多元排水系统,提升雨水吸纳能力
在市政工程的排水规划设计实践中,构建多元化的排水系统是重要的基础条件。应用这一策略,需要优化设计传统的排水系统,引入更具生态性、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排水方式。增强城市的雨水吸纳、蓄存和排放能力。另外,作为设计人员,还应当转变传统的排水系统设计理念,摆脱渠道、泵站等固定的排水设备限制,强调利用吸纳、蓄水、渗透、净化体系,实现排水利用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等措施,实现雨水的自然吸纳与净化。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当在车行道、人行道等区域运用透水铺装材料。具体包括透水沥青、混凝土等。增加路面的透水性能,减少雨水径流量,保持路基的稳定状态,不受损坏。另外,在绿化带公园等区域,还应当设置生物滞留设施。例如,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利用植物和土壤的过滤作用净化雨水,增加渗透量[2]。最后,应当构建雨水调蓄系统,在城市洼地或雨水汇集区域设置蓄水设备,实现雨水的存续与释放,以便缓解城市内涝。
(二)强化雨水净化处理,保证水质安全
在市政工程的排水规划设计中,强化雨水净化处理力度也非常重要,能够有效的保证水质安全。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可能造成更多的污染,从而影响城市水体质量。因此,需要利用海绵城市理论辅助排水规划设计。在设计实践中,应重点关注初期雨水径流。由于这部分水源带有较高浓度的污染物,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将初期雨水截流,并排放到污水管道中进行处理,减少污染物进入雨水系统的几率。另外,在雨水处理的环节,还应当积极应用专业的净化技术,通过过滤、沉淀、混凝等方式去除与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以及一部分重金属污染物。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只要做到合理选择适当的工艺和设备处理工艺即可。另外,对于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设备,则应当做好日常的监管维护工作,确保其稳定发挥作用。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更换损坏部件,保证处理设施稳定运行。最后,要推广应用雨水回用技术,对经过净化处理后的雨水进行集中采集,应用在城市绿化、道路清洗和非饮用水等多个方面。
(三)强化绿化景观规划力度,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
在市政工程的排水规划设计中,应当强化绿化景观的规划力度,通过合理的规划绿色景观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升城市的绿地雨水吸纳与净化能力。具体来讲,在城市排水规划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当与将排水规划与绿色景观规划紧密结合,科学的将绿化带,公园绿地等作为城市的重要单元融入。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结合排水管网的设计,在固定点位设置下沉式绿地或花园等绿色景观,优化雨水收集与传输系统。净化后的雨水可直接引入绿地,完成灌溉任务,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另外,在设计绿化景观时,也应当优先考虑选择透水性和生态性更好的材料,以保证最终的水资源利用成效。
四、结束语
综合本文分析可知,海绵城市理论下,市政工程的排水规划设计需要结合工程项目的规模、管网布局的现实情况对排水系统进行科学规划设计。一方面保证排水管道设计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适当融入一些绿色景观提升排水系统的雨水吸纳与利用能力,践行海绵城市理论的要求,提升市政工程排水规划设计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刘国伟. 浅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4, (36): 189-191.
[2] 靳帅国.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利用理念的市政雨污分流改造对策分析[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 (11): 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