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课后服务实施困境及质效提升策略
龙立红
银川市第三中学 宁夏银川 750001
摘要:本文围绕 “双减” 政策下的课后服务展开探讨,深入剖析其在实施进程中遭遇的师资、课程、资源等方面的困境。从师资队伍优化、课程体系创新、资源整合拓展等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质效提升策略,期望助力课后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学生全面成长筑牢根基。
关键词:双减政策;课后服务;困境;提升策略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双减” 政策重磅登场,其目标清晰明确,就是要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那沉甸甸的作业负担以及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让教育回归到它原本应有的质朴模样。课后服务作为 “双减” 政策极为关键的配套举措,宛如一座桥梁,为学生搭建起课后学习与活动的专属空间。这不仅对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意义非凡,还能实实在在地帮家长们解决后顾之忧。然而,现实总是充满挑战,课后服务在具体推行过程中,碰上了不少棘手的难题,提升其质量与效果已然迫在眉睫。
二、“双减” 政策下课后服务实施困境
(一)师资力量短缺
1.专业教师数量不足
课后服务所涉及的课程丰富多样,涵盖艺术、体育、科技等诸多领域。但就目前学校的师资配备情况来看,专业教师的数量远远跟不上需求。就拿编程课程来说,很多学校压根儿就没有专业的编程老师,开展编程课后服务的时候,只能临时拉来其他学科的老师 “救场”。可这些老师毕竟不是专业出身,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把编程知识讲得透彻,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学生们学起来也是一知半解。
2.教师精力有限
教师们平日里承担着繁重的日常教学任务,如今又要投身到课后服务当中,工作时长一下子被拉长了许多。每天从早到晚连轴转,精力消耗得厉害。时间一长,老师们难免会感到疲惫不堪,这种状态下,在课后服务时想要保持十足的热情和高度的专注,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不少老师都无奈地表示,每天工作时间这么长,到了课后服务环节,自己都感觉有点 “电量不足”,很难再像刚上课时那样充满活力地引导学生了。
(二)课程内容单一
1.课程设置缺乏特色
走进一些学校的课后服务课堂,会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那就是课程大多以作业辅导为主。这种单一的课程模式,既缺乏新意,又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校没有充分挖掘自身的特色以及学生的兴趣点,导致课程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有的学校,课后服务几乎天天都是学生自己在那儿写作业,老师在一旁答疑,整个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压根儿就提不起来,不少学生甚至把课后服务当成了又一段 “学习苦旅”。
2.课程更新不及时
时代在飞速发展,学生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按理说,课后服务课程也应该与时俱进。可现实情况是,一些学校的课程就像被 “冻结” 了一样,长期维持原样,内容陈旧得很。就拿手工课程来讲,有些学校的手工课程内容都好几年没换过了,学生们一开始可能还觉得新鲜,时间一久,早就没了兴趣,每次上课都提不起精神,觉得索然无味。
(三)资源投入不足
1.资金投入有限
开展课后服务,方方面面都得花钱,聘请专业教师需要费用,购买教学材料也得花钱,维护场地设施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部分学校的资金状况并不乐观,有限的资金根本无法为课后服务提供坚实的保障。比如说,有些学校想要开展科技类的课后服务课程,需要购置先进的科技设备,可由于资金短缺,只能望而却步,学生们也就失去了接触前沿科技知识的机会。
2.场地设施不完善
课后服务需要各种各样的场地设施来支撑,像实验室、体育馆、艺术教室等。然而,部分学校由于场地空间有限,再加上设施老化陈旧,极大地限制了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以舞蹈课后服务为例,一些老旧学校没有专门的舞蹈教室,学生们只能在普通教室里上课,空间狭小不说,还没有配备专业的舞蹈设施,学生们施展不开手脚,学习效果自然好不到哪儿去。
三、“双减” 政策下课后服务质效提升策略
(一)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校内教师培训
学校应该把提升校内教师的专业能力提上日程,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尤其是在艺术、体育、科技这些与课后服务紧密相关的领域,更要加大培训力度。比如,可以邀请艺术院校的资深教师来学校,为老师们开展绘画、音乐等方面的专业培训。通过这样的培训,老师们能够掌握更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回到课堂上,就能更好地胜任课后服务课程的教学工作,给学生们带来更精彩的课堂体验。
2.引入校外专业人才
除了挖掘校内教师的潜力,还可以积极引入校外的专业人才参与到课后服务中来。像民间艺人、专业教练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以剪纸课程为例,学校可以聘请当地有名的剪纸艺人,每周来学校开展一次剪纸课后服务课程。这些民间艺人能够手把手地教学生们剪纸技巧,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学生们带来与校内老师教学截然不同的体验,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经历。
(二)丰富课程体系
1.开发特色课程
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结合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后服务课程。比如,一些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学校,可以开设书法、戏曲等特色课程。通过这些特色课程,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能挖掘出自己独特的兴趣点,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
2.动态更新课程内容
学校要建立起课程内容的动态评估和更新机制,定期收集学生们的反馈意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学校就可以顺势而为,在科技类课程中适时增加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这样一来,课程内容始终保持新鲜感和实用性,能够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加大资源投入
1.争取财政支持
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与政府部门沟通,向政府部门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为课后服务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政府也可以专门设立课后服务专项资金,这笔资金可以用来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还可以用来聘请更优秀的教师,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
2.整合社会资源
社会上其实有很多丰富的资源可以为课后服务所用,学校要善于整合这些资源。比如,学校可以和附近的科技馆建立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在科技馆里,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亲身体验各种科技项目,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四、结论
“双减” 政策下的课后服务,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尽管当下课后服务在实施过程中,确实面临着师资力量短缺、课程内容单一、资源投入不足等一系列困境,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从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丰富课程体系、加大资源投入等方面着手,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落实各项策略,就一定能够有效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与效果。让课后服务真正成为学生们茁壮成长的快乐乐园,成为家长们安心放心的坚实依靠,进而推动教育事业朝着更加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桂霞.“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课后服务实施质量研究[D].江南大学,2024.
[2]杨皓哲.“双减”政策下长春市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24.
[3]冯紫怡.双减政策下太原初级中学课后体育服务面临的挑战与路径分析[D].天津体育学院,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