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工程改造的施工质量管理研究
李金烊
四川省达州市攀枝花学院 617000
摘要:本研究聚焦农村公路工程改造的施工质量管理。深入剖析当前农村公路改造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成因,如施工材料把控不严、施工工艺不规范、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监管机制不完善等。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质量管理策略,涵盖施工前的精准规划与材料优选,施工过程中的工艺严格把控、人员专业培训与现场精细化管理,以及施工后的质量验收强化与养护管理体系构建等方面。通过这些策略的有效实施,旨在提升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的施工质量,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促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农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坚实可靠的交通保障。
关键词:农村公路;工程改造;施工质量;质量管理;乡村振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公路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与改造意义重大。农村公路工程改造不仅能够改善农村居民的出行条件,加强农村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还能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与资源的开发利用。然而,在当前农村公路工程改造过程中,施工质量管理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如部分工程存在质量隐患,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与耐久性,甚至危及行车安全。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农村公路功能的充分发挥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农村公路工程改造施工质量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现状概述
近年来,农村公路工程改造规模持续扩大,范围不断拓展。据统计,仅在过去五年间,全国农村公路改造里程累计已超 100 万公里,众多偏远山区、乡村腹地都被纳入改造范畴。在一些省份,如山东、河南等地,每年农村公路改造里程均数以万计公里增长,其覆盖区域从传统的乡镇连接道路逐步延伸至村庄内部道路网络,形成了密集的交通脉络。农村公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据核心地位,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脉,农产品得以更便捷地运输销售,促进了农村产业兴旺;是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关键,方便了人们出行、就医、上学等日常活动;还是农村与外界信息、文化交流的桥梁,加速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交通基础,有力推动着农村在各个领域朝着现代化方向大步迈进。
(二)存在的质量问题
分析路基压实度不足、路基稳定性差(如出现滑坡、沉陷等现象)的原因,包括施工过程中对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压实工艺不规范、未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等因素对路基质量的影响。探讨路面平整度差、路面早期破损(如裂缝、坑槽等)的根源,如路面材料配合比不合理、施工温度控制不当、摊铺与碾压工艺不符合要求等导致路面质量缺陷。研究交通安全设施(如标志、标线、护栏等)安装不规范、排水设施(如边沟、涵洞等)排水不畅等问题,分析其在设计、施工与维护环节中存在的不足。
二、农村公路工程改造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剖析
(一)人员因素
施工人员作为农村公路工程改造的直接实施者,其专业技能与质量意识对工程质量影响深远。若施工人员缺乏必要培训与技能认证,在如混凝土浇筑、路基夯实等关键工序上就难以精准操作。例如,振捣混凝土时若不按规范,会使混凝土内部出现蜂窝、麻面,严重降低结构强度。而管理人员若经验匮乏、方法陈旧,在质量管理中就会漏洞百出。他们可能过度追求施工进度而忽视质量把控,在没有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下,无法对施工各环节进行有效监督。像在关键施工节点缺乏质量检验程序,致使一些质量隐患不能及时被发现与排除,最终导致工程交付后频繁出现路面塌陷、路基不稳等问题,极大缩短公路使用寿命,增加后期维修成本,甚至可能因质量事故危及行人和车辆安全,严重阻碍农村公路工程改造项目的顺利推进与预期效益的达成。
(二)材料因素
施工材料是农村公路工程的物质基础,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工程质量的高低。当材料质量参差不齐且检验环节不严格时,问题便接踵而至。例如使用不合格的水泥,其强度与稳定性无法达标,会致使路面在短时间内出现裂缝、破碎;劣质砂石含泥量过高,会削弱混凝土的粘结性,降低路面耐久性。同时,材料供应的及时性与存储条件也不容忽视。一旦材料供应中断,施工被迫停滞,会造成工期延误,增加施工成本。若材料存储不当,如水泥受潮结块、钢材锈蚀,其性能大幅下降,即使投入使用,也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后期还可能因材料质量问题引发公路病害,频繁维修不仅影响公路正常使用,还会给当地居民出行带来不便,阻碍农村经济交流与发展。
(三)设备因素
施工设备在农村公路工程改造中起着关键作用,设备性能与维护管理状况对施工效率和质量有着显著影响。老化和性能落后的设备,如陈旧的压路机,无法满足现代公路施工对压实度的严格要求。其振动力不足、碾压精度不够,会使路基和路面压实不均匀,留下空隙,日后在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下,极易出现沉陷、变形等质量问题。而设备维护与管理不善更是雪上加霜,若不能及时对设备进行保养维修,设备故障频发,会导致施工延误,打乱整体施工计划。设备操作人员若对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生疏,在操作中就可能出现失误,如摊铺机摊铺厚度不均匀、搅拌机搅拌时间过长或过短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造成材料浪费,增加工程成本,影响农村公路工程改造的顺利进行与最终质量呈现。
(四)施工工艺与技术因素
分析施工工艺选择不当、施工工艺执行不严格的问题,如在路基处理、路面摊铺与碾压等环节未采用科学合理的工艺,导致工程质量不稳定。探讨新技术、新工艺在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中应用不足的现状,分析其对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的潜在价值,如新型路面材料与施工技术未能得到推广应用,制约了公路工程质量的提高。
三、农村公路工程改造施工质量管理策略与措施
(一)施工前质量管理
强调科学合理规划与设计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的重要性,如充分考虑地形地貌、交通流量、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路线设计与结构设计优化,确保公路设计符合实际需求与质量标准。阐述严格材料采购渠道、加强材料检验的方法与措施,如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对采购的材料进行严格的进场检验与抽样检测,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探讨组建专业施工队伍、开展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如对施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与质量安全教育,对管理人员进行质量管理体系与管理方法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与能力。
(二)施工过程质量管理
制定路基、路面等施工工艺规范与标准操作规程,如规定路基压实的次数、路面摊铺的厚度与温度等参数,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工艺控制与监督检查,确保工艺执行到位。阐述施工现场管理的要点与方法,如合理安排施工场地、组织施工工序、协调各施工队伍之间的关系,加强现场质量巡查与问题整改,及时处理施工中的质量隐患。探讨建立质量监测体系的方法与内容,如设置质量监测点,定期对路基、路面等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及时反馈检测结果,以便调整施工工艺与参数,保证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三)施工后质量管理
介绍施工后质量验收的程序与标准,如按照相关规范对公路工程的路基、路面、附属设施等进行全面验收,评定工程质量等级,确保工程质量符合交付使用要求。强调构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如制定养护计划、落实养护资金、建立养护队伍,加强公路使用过程中的日常养护与定期维修,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保障公路长期稳定运行。
四、结语
农村公路工程改造的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意义重大。通过对人员、材料、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严格把控,以及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公路工程改造的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条件。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农村公路工程改造的施工质量管理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需求,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交通保障。
参考文献
[1] 马继高.农村公路工程改造的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科技视界,2017(34):125-126.
[2] 李斯.农村公路工程改造的施工质量管理[J].低碳世界,2022(02):136-138.
[3] .乡村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及养护探究[J].科技视界,2022(06):136-138.
[4] 金晓强.农村公路工程改造施工质量管理要点分析[J].交通世界,2023(10):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