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教意蕴及价值研究

作者

谭言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9

摘要:家风不仅仅是家庭关系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人道德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的好与坏将会对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中华传统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对于家庭关系构建起到了极大的影响。然而随着家庭组织形式、社会环境变化等多个不同因素的影响,优秀传统家风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发挥。本文将会对家风家教意蕴、实际价值、传承方式等方面展开分析,从而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教的巨大价值,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 家风建设; 家庭教育; 文化传承

家风是古代家庭管理到现在家庭关系构建所形成的文化结晶,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在我国古代历史时期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是注重家风家教的传承。例如,曾国藩就将勤俭、睦邻等规范作为家教的重要内容,并一直努力传承下去。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文化环境的不断改变,家风意识变得越来越弱,对于家教的重要性也,没有产生正确认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好家风是建设社会好风气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家风的精髓进行研究和应用,从而建设符合新时代的新型家风。从这一点来说,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教具有着重要价值,本文将会对具体意蕴、实际价值、传承方式等三方面内容进行阐述,希望可以为新时代新型家风构建提供一定帮助。

1 家风家教的意蕴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在时光岁月中一直坚持的家庭观念、道德准则等多方面内容,是家庭风貌的重要体现。从这一点来说,家风就是人们不断坚持的家庭道德理念,也是家族文化风格的历史结晶[1]。例如。《曾国藩家书》教导子女: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 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 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颜氏家训》要求其子孙要将贤德之人奉为人生楷模,见贤思齐; 刘备临终前仍不忘告诫其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家风有着十分明显的精神属性,往往具备强大的感染能力。一方面,会在思想上对家庭成员形成道德约束,也能够形成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

而家教和家风的区别在于更多以训示和垂诫主要表现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是早期教育行为实施的直接体现,也是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家教本身和家庭自身所处的时代环境和阶级立场之间有着密切关联,也是立德育人的重要方式,其表现形式也将会随着客观环境变的而变得多样化。家教更多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于家庭成员的教育,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健全的人格。而家风更多是一种生活习惯的体现,也是行为选择的重要依据。

总的来说,家风家教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撮而就。而从实际作用来看,对于家庭成员道德价值观建立和人格养成都会起到巨大影响,其所含意蕴更是具有重要价值。

2 传统家风家教的特征

传统的家风形成和家族延续有着密切关联。从这一点来说,传统家风的第一个特征就是示范性。家风的提出往往需要一个优秀的家族人物所提出,并对家族成员的实际行为进行约束。这里面不仅包含了对于处世哲学的思考,也包括了对于社会秩序的尊重[2]。第二个特点就是权威性,在传统家风建设中的家规执行往往都是由族内德高望重的长老进行,家族成员必须无条件遵守。第三个特点就是可变性,家族约定制定后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因此,传统家风的示范引领性极强,也就可以实现道德价值观的统一,从而为社会秩序稳定带来巨大帮助。总的来说,优秀传统家风是在历史长河当中不断传承下来的,能够对家庭成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从而使家庭。意义,将会对这一方面内容进行阐述。

3 中华优秀传统家风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价值

3.1 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国家建设的不断推进,文化强国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在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岁月中更是诞生了诸多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根基所在。而家风文化就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对于传统家风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也能够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得家风建设和时代环境真正融为一体。《曾国藩家训》言道: “有钱有酒款远亲,火烧盗抢喊四邻,戒富贵之家不可敬远亲而慢近邻也。我家初移富圫,不可轻慢近邻,酒饭宜松,礼貌宜恭”。以此告诫家人和睦邻里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乐善好施。《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可见,救死扶伤、扶危济困不仅是传统家教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聚焦于家庭教育中,通过传统文化内涵的现代化改进,使得传统文化贯穿于家庭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经提出,国家的主流意识往往来自于文化的传承,需要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进行建设。而历史上的吉鸿昌不忘父训、岳母刺精忠报国等一系列真实历史都对后人精神文化建设带来了积极影响,而通过这些历史事件的不断弘扬能够进一步提高精神风貌。特别是对优秀家风文化的宣传,能够进一步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从而为我国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

3.2 有利于优化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的形成往往来源于家风的形成。从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进程来看,威望较高的家族都会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这也充分说明中华民族对家风传承的重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家风总是在默默的影响着每一个家庭成员,使其遵照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践行自己的实际行为。而在社会之机不断推进的今天,家风建设的巨大价值被进一步凸显[3]。不同的家庭成员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中华传统优秀家风建设能够让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实际行为形成巨大合理,从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这就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行为准则的践行提供了新的途径。除此之外,家风建设也会对党风政风产生巨大影响,每一个党政干部在家中也是以普通的家庭成员,而受到清廉、朴素等优良风气的长期影响,将会对在工作中坚守原则和廉洁修身素养形成带来巨大帮助,从而为从严治党方针的落实提供支持。总的来说,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建设将会对社会风气产生积极影响,为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定支持,从而全面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3.3 有利于维系家庭和谐稳定

时代的变迁将会改变时间和空间,但改变不了人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因此,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将会对社会关系稳定和家庭成员关系建设带来巨大影响。从家风家教的实际价值来看,对于促进家庭和谐将会带来巨大帮助。首先,中华传统家风对于家庭凝聚力提高带来巨大帮助[4]。在传统家风文化中,家庭是个体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个人修身养性的第一课,《后汉书》中:“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的意思就是连家里都治理不好,怎么谈治理天下呢?由此可见家的重要性。其次,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对家庭成员而言也是一种道德的约束。从家庭发展来说,往往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爱护、互相理解,并积极孝敬自己的父母和爱护自己的子女。而传统优秀家风就是通过行为准则的制定来完成家庭关系的维护,避免较大冲突的产生,实现家庭矛盾的化解。

3.4 有利于加强公民道德认知

个人道德价值观产生往往来源于家庭成员的行为影响。在古代,十分重视家庭成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并道德品质传承作为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传统优秀家风的建设与传承可以让家庭成员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认知。从这一点来说,家风虽然没有具体形态,但却有着明显的教育属性,对道德认知加强将会带来巨大影响。

总的来说,中华传统优秀家风所蕴含意蕴对我国的稳定发展将会产生巨大影响。一方面,家庭关系的稳定让社会秩序稳定变得更加简单,有利于社会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另一方面,家风建设将会对个人品质产生巨大影响,无论是清正廉洁工作作风的保持还是个人道德观念认知都将有所提高,这对依法治国战略实施带来巨大帮助。

4 中国传统家风的传承方式

4.1 将培养孩子核心素养作为家风传承的重要任务

随着时代环境的不断变化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视,而核心素养培育是教育实施的重要内容。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来说,主要包括了思想思维、人文精神、生活习惯、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的能力都将会对学生未来的终身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尽管核心素养培育十分重要,但目前更多只是依靠学校进行开展,并未就家庭当中的核心素养培育提供可行路径。需要注意的是,核心素养培育如果只是依靠是没有办法完成的,家庭也会起到重要作用。当学生放学回家之后,学校就没有办法对学生继续进行培育和管理,需要家庭给予更多的习惯引导传递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孩子具备正确的行为规范。而传统家风当中有关伦理亲情、思想品德、道德理念和学生发展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完全匹配,特别是对家庭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处事准则也做出了解释这对于孩子核心素养培育全面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著名主持人董卿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家风洗礼,使其养成了热爱读书的习惯,这也为他在中央电视台的成功之路打下了基础。 无独有偶,郭德纲先生也十分重视家风家教,从小就对其子郭其林作出了严苛要求,使郭麒麟在举手投足之间就给人一种文明礼貌、富有绅士精神的感觉。这都可以说明优秀传统家风对孩子核心是一个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也说明传统优秀家风建设需要引起各位家长的重视。从而形成学校和家庭共同培养的培育体系,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核心素养。

4.2 将父母的言传身教作为家风传承的重要模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古人强调古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我古人看来,如果不能够做好家庭教育,也就没有办法完成对国家的治理。而古代著名的孟母三迁则充分说明了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也更加重视父母的言传身教。而童核心素养提高的角度来看,孩子最初接触的就是父母的言行举止,如果长期不能够给孩子正确的影响,就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道德观念,也就无法帮助其健康成长。例如著名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就能够很好的说明这一点。由于李刚父母长期将精力放在工作当中,并没有在生活中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也并没有教给孩子什么是正确道德价值观念,以至于触犯国家法律体系。不仅使自己的孩子背上了刑事责任,也对父自身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而通过优秀传统家风的建设和传承,能够使家长深刻认识到自己言行举止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陪伴孩子的身上,好让孩子在父母的影响当中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孩子的核心素养。总的来说,孩子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一个家庭的重要责任。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够为孩子养成良好的家风家教,从而为社会风气建设提供更多帮助。

4.3 将学校课程内容作为家风传承的重要载体

学校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这是因为教育本身就具备文化传承的功能。而传统家风文化传承之所以陷入传承困难,原因在于学校并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功能,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文化活动空间。就学校教育来说,不应该只是课程的教授,更应该进行文化的传承[5]。因此,学校在整个课程上需要将课程内容和家风文化内容相融合。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或者是家风主题海报的方式,对优秀传统家风进行弘扬,真正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的结合,为新时代下传统家风传承提供支持。例如九江小学张玉洁老师携四年级学生为莅临九小的嘉宾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三家”德育主题班会活动。全班同学分小组以“画、写、讲、演”的形式对学校开展的“三家”课程活动进行汇报交流。这种方式能够对名人故事当中的优秀传统家风文化有更多了解,并且意识到一个良好的家风的重要性。是维持家庭和谐关系的关键所在,更是家庭文化的重要呈现。总的来说,随着时代环境的不断变化,学校的教育功能正在逐步增强,需要学校将优秀传统家风建设纳入课程之中,从而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为优秀传统家风建设提供更多支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5 结语

家风家教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家庭成员行为约束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很多人对于优秀家风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知。因此,优秀传统家风的传承变得越来越弱。面对这种情况,本人对优秀传统家风的意蕴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实际价值做出了说明,明确指出可以从学校课程内容建设、父母行为示范、孩子核心素养培育等方面出发,实现优秀传统家风传承。总的来说,优秀传统家风建设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风气改变将会产生巨大影响,也有利于人们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从而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打下基础,进一步提高我国国家建设水平。需要注意的是,优秀传统家风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必须系统性考虑并对其所含实际价值进行深刻研究,才能够使优秀传统得到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旭刚.涵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机制——基于优良家风家教的文化视域[J].长春大学学报,2017,27(03):78-83.

[2] 翟坤周,李俊霖.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与实践价值[J].文化软实力,2022,7(03):25-33.

[3] 张旭刚.中华传统优良家风家教的价值意蕴、现代流变与创新转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5):104-110.

[4] 赵淑芳.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研究:本质内涵、价值意蕴与路径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1):58-63.

[5] 唐述壮,骆珊珊.中华传统优秀家教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路径探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4(0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