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优生培养策略探究
陈娅红
富源县第八中学
引言:化学学科特点决定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化学实验教学既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重要途径,也是发现培养优秀学生关键环节。通过立足新高考改革背景,分析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探索优秀学生培养有效路径,构建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实验教学优化设计,旨在为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促进优秀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一、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实验设施配置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校实验仪器设备陈旧,实验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制约实验教学正常开展。实验课程安排不够合理,受应试教育影响,实验课程往往被理论教学挤占,实验内容局限于教材规定范围,无法满足优秀学生深度学习需求。实验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传统验证性实验占比过高,设计性、探究性、创新性实验比例不足,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实验教学评价机制不够科学,过于注重实验结果正确性,忽视实验过程与方法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实验能力与科学素养。
优秀学生培养缺乏系统性规划,个性化实验教学资源匮乏,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求。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有待提升,部分教师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指导能力、实验评价能力不足,难以有效开展实验教学。教学探究缺乏深度,化学实验教学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脱节,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不足,制约实验教学质量提升。实验安全管理存在隐患,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实验室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影响实验教学正常开展。学生实验素养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不熟练,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实验现象分析能力、实验报告撰写能力有待提高,制约优秀学生培养成效。
二、实验能力提升策略下,高中化学优生培养路径探索
实验教学路径应由验证性实验逐步过渡到探究性实验,最终达到创新性实验层面。学生实验能力培养需关注实验设计、操作技能、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多方面能力协同发展。分层递进实验教学体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与能力特点,设计基础性、提高性与拓展性三级实验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求。项目式实验教学围绕化学核心问题设计综合性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规划、方案设计、操作实施、数据分析、结果呈现等环节,培养全面实验能力。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实验能力评价体系应打破传统结果导向模式,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机制,全面评估学生多元能力。开展实验竞赛活动与探究小组能为优秀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激发学习热情。
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采用微项目探究模式培养优秀学生实验能力。构建铜元素转化微项目,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铜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通过铜与稀硝酸、浓硝酸反应,观察不同浓度、温度条件下气体产物变化,探究反应中氧化还原本质。引导学生设计分步实验探究高锰酸钾氧化性,通过改变酸性、中性与碱性条件,观察高锰酸钾与亚铁盐、亚硫酸盐、草酸盐等还原剂反应差异,总结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一步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活性顺序,如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改进,让学生创新设计实验方案而非按既定步骤操作。优秀学生可进行化学电池探究拓展项目,探究不同金属电极组合、不同电解质溶液对电池性能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自组电池模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本质。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设计
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构建需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重构教学内容框架,确保体系科学性与系统性。实验教学方法创新应从讲授型转变为探究型,引入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实验教学过程设计应注重实验前准备、实验中指导、实验后总结三个关键环节,通过问题设计激发思考,启发式指导促进独立思考,深入讨论反思促进知识内化与能力提升。实验教学评价机制改革应建立多元综合评价体系,通过操作考核、报告评估、设计评价、探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实验能力与科学素养。
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乙醇与乙酸》实验教学优化设计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可设计有机物转化探究实验,构建乙醇、乙醛、乙酸转化体系,引导学生探究转化条件与机理。实验开始前组织学生预习乙醇、乙醛、乙酸物理化学性质,了解鉴别方法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实验设计阶段让学生自主设计乙醇氧化成乙醛实验方案,考虑反应物配比、催化剂选择、反应条件控制、产物收集等环节,培养实验设计能力。操作阶段让学生比较铬酸钾、高锰酸钾、双氧水等不同氧化剂氧化乙醇效果,探究温度、酸碱度等条件对反应影响,记录实验现象分析乙醛生成证据。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乙醛继续氧化为乙酸实验,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探究影响因素,建立分子结构与性质关系认知。综合实验环节让学生设计从乙醇制备乙酸乙酯全过程,包括乙醇氧化、乙酸制备、酯化反应、产物提纯等系列步骤,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实验评价采用多元方式,通过实验操作规范性、实验报告质量、实验设计创新性、实验结果准确性等多角度评价学生表现,促进学生实验能力全面提升。
结论:通过分析当前实验教学现状,找准制约优秀学生培养关键因素,以实验能力提升为核心,探索有效培养路径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评价机制构建多元实践平台。分层递进实验教学体系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求;项目式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核心素养导向下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能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多元评价机制能全面反映学生实验能力与学科素养;校内外实验资源整合能为优秀学生成长提供广阔平台。
参考文献
[1] 张萍 . 高中阶段”优生”的培养方法管窥——以化学教学为例 [J].2023(11):130-132.
[2] 吕称红 .”三新”背景下高中化学尖优生培养模式研究 [J]. 世纪之星—高中版 , 2021(25):0136-0137.
[3] 牛积伟 . 高中阶段”优生”的培养方法管窥——以化学教学为例 [J]. 内蒙古教育:B, 201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