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工程中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蔡文昌(一作) 耿庆钰(通讯)
滇鹰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深入探究生态环境工程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详细阐释物理、化学、生物等修复手段,逐一剖析其原理、特性以及实际应用状况。旨在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全方位、行之有效的技术借鉴,有力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关键词:生态环境工程;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一、引言
在当今时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脚步愈发急促,由此带来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也愈发突出。像汞、镉、铅、铬这些重金属,随着工业废水排放、固体废物随意堆积,及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等途径,大量地侵入土壤。这些重金属一旦进入土壤,就很难被降解。它们不但破坏了土壤原本的结构和功能,还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降低农产品品质,最终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所以,深入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对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二、物理修复技术
(一)客土法与换土法
客土法,简单来说,就是往遭受污染的土壤里大量添加未被污染的干净土壤,这样一来,就能让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相对浓度降下来。而换土法呢,则是把污染情况比较严重的表层土壤直接挖走,然后换上洁净的土壤。这两种办法操作起来不算太难,而且效果也比较明显。不过,客土法会受到客土资源的限制,要是附近没有足够的干净土壤可用,这个方法就不太好实施了。换土法呢,虽然能快速解决土壤污染问题,但它的工程量特别大,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挖出来的那些污染土壤要是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给环境带来新的麻烦。
(二)电动修复法
电动修复法是依据土壤里的重金属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朝着电极方向移动这个原理来操作的。具体做法是,在污染土壤的两端分别插入电极,然后通上直流电。这时候,重金属离子就会朝着阴极或者阳极移动,并且在那里富集起来。等富集到一定程度后,再通过后续的处理手段,把这些重金属从土壤里彻底去除掉。这种方法对于那些低渗透性的土壤,还有小面积的污染场地来说,效果还是挺不错的。但是,它也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能耗比较高,而且在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对土壤原本的理化性质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
三、化学修复技术
(一)化学淋洗法
化学淋洗法主要是利用淋洗剂和土壤里的重金属发生化学反应,让重金属变成可溶态的物质,然后通过淋洗的方式,把它们从土壤中冲洗掉。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淋洗剂,常见的淋洗剂有无机酸、碱、盐溶液,还有螯合剂之类的。例如,EDTA(乙二胺四乙酸)这种螯合剂,对许多重金属都有着很强的络合能力,能够有效地将重金属固定在溶液中。但是在选择淋洗剂的时候,必须格外注意它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及后续淋出液的处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特别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反而让土壤环境变得更糟糕,带来新的环境问题。
(二)固化 / 稳定化技术
固化 / 稳定化技术是通过向污染土壤中添加固化剂或者稳定剂,让重金属和它们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这样可以显著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以及生物有效性,从而减少重金属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固化剂包括水泥、石灰等,而稳定剂则有磷酸盐等。这种技术操作起来比较简便,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在土壤修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过,它也有一个明显的局限性,那就是只是改变了重金属在土壤里的存在形态,并没有真正把重金属从土壤中清除出去,因此可能需要结合其他修复技术来达到更彻底的修复效果。
四、生物修复技术
(一)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提取:有一些超富集植物,它们对重金属有着超强的吸收能力。植物提取技术就是利用这一点,让这些植物把土壤里的重金属吸收进来,并且转运到地上部分。等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把它们的地上部分收获掉,这样就能达到去除土壤重金属的目的。比如说遏蓝菜,它对锌的富集能力就很强。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环境友好,不会对土壤环境造成额外的破坏。但是它也有个比较明显的缺点,就是植物生长周期一般都比较长,修复效率相对来说比较低。
植物稳定:植物稳定技术主要是依靠植物根系分泌出来的物质,以及根际微生物的活动,来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让它们转化成相对稳定的形态,从而降低重金属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举个例子,有些植物的根系能分泌多糖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和重金属形成络合物。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大面积轻度污染的土壤。不过,它没办法把重金属彻底从土壤中去除掉。
(二)微生物修复技术
在土壤污染治理领域,微生物展现出了它们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能够通过分泌特定的胞外聚合物,这些物质能够有效地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除此之外,某些微生物还具备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不同价态的能力,通过这种价态的转化,它们能够显著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其较低的成本和对环境的友好性而受到青睐。然而,微生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有限,它们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必须精确调控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pH值等,以确保微生物能够以最佳状态进行工作,从而实现其在土壤修复中的最大潜力,确保修复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
五、联合修复技术
在处理环境修复问题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单一的修复技术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全面有效地解决问题。然而,通过巧妙地将不同的修复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所谓的联合修复技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每种技术的独特优势,从而显著提高修复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举个例子,我们可以首先运用化学淋洗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土壤中大部分容易溶解的重金属污染物。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迅速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紧接着,我们可以采用植物修复技术,这是一种利用植物吸收、积累和转化土壤中重金属的方法,它能够进一步清除土壤中残留的重金属。通过这种联合修复技术的应用,我们不仅能够大大缩短修复周期,还能确保修复效果更加彻底和持久。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联合修复技术的工艺流程相对复杂,它要求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不同技术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如何平衡成本与效益等多方面的因素,以确保修复工作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六、结论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种类繁多,每一种技术都有它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也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物理修复技术操作直接,但是可能会面临资源短缺以及二次污染的问题;化学修复技术效果显著,然而必须关注淋出液处理和土壤养分变化情况;生物修复技术环境友好,可惜修复周期长,或者对环境条件要求高。联合修复技术虽然能够弥补单一技术的不足,但是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在实际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中,我们要综合考量土壤污染的程度、污染类型、场地条件,还有经济成本等各种因素,合理地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治理,切实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高晓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研究[J].山西化工,2024,44(10):235-236+243.DOI:10.16525/j.cnki.cn14-1109/tq.2024.10.082.
[2]谢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J].清洗世界,2024,40(10):175-177.
[3]陈金祖.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及其应用[J].农业灾害研究,2024,14(09):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