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作者

白健

韶关市建韶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512026

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日趋成熟并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建筑施工工程的规模与数量显著增加,这对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本文研究了房屋建筑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控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工程造价控制的方法、技术手段以及施工阶段造价过高的原因,提出了加强房屋建 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 工程造价 控制   管理

一.房屋建筑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

二.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施工环节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同时也是风险最为集中的阶段。任何涉及成本控制的问题都有可能对工程进度和最终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施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能够有效防范预算超支、费用追加等风险,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资金保障。恰当的造价调控机制不仅有助于维持工程品质和工期目标,还能增强项目的市场优势与品牌价值。精确的成本管理手段可以优化资金配置效率,提升投资效益,促进建筑领域健康发展。在当前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施工环节的成本控制已从单纯的管理手段演变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构建动态、精准的工程成本调控机制,是建筑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维持核心竞争力和确保长期稳健发展的关键举措。在建筑行业白热化竞争的背景下,强化施工环节的成本监管体系已成为企业稳固市场地位和谋求持续成长的关键支撑。

三.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策略与技术创新

2.1. 建设项目成本调控手段

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建设单位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成本管控手段,以此保障施工进度并达成预期经济效益目标。在投资决策阶段重视项目造价控制,通过技术、经济的横纵对比选择合适投资方案;通过收集市场调研信息,整合确定项目规模和工程标准,以提高估算的准确性,为建筑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垫底基础。在项目设计阶段,充分了解项目的规模、具体需求以及所需资源,预算编制不仅要涵盖施工各阶段的直接费用,还需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方案调整、材料价格波动等不确定因素,从而为整个施工周期内的造价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范围。通过这种全面的预算规划,可以有效避免因资金不足或预算超支导致的工程延误或质量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工程变更是造价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工程变更往往会对施工进度和成本产生双重影响,尤其是在变更频繁或未经充分评估的情况下,可能导致造价大幅增加。为此,建议加强设计变更流程管理,应对变更问题的发生。在遭遇工程变更时,应由施工企业首先征求业主单位的意见,申请经过监管的业主单位批准同意,再和设计单位磋商,实施变更。变更管理还应注重与各参与方的沟通协调,确保变更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除了变更管理,合同管理与采购管理也是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在合约执行过程中,必须强化履约监管机制,通过规范化的条款落实和过程把控,有效防范因协议瑕疵或执行偏差引发的非预期性支出。在采购管理方面,应通过优化采购流程、引入竞争机制等方式降低材料与设备的采购成本,同时确保采购物资的质量符合工程要求。

最后,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也对造价控制起着重要作用。强化工程现场管控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能够显著降低资源损耗率和工程返修率,进而实现项目成本的有效节约。借助智能化管理平台对工程进度和资源配置进行动态追踪,可实现施工过程的精准把控,快速识别并消除各类隐患,保障项目按预定方案有序实施。

2.2.工程造价控制的技术应用

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构建系统化的成本管控机制是确保投资效益的关键要素。针对项目的独特性与技术要求,应当编制精准的工期安排、物资调配计划及资金使用方案,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保障。运用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手段,如动态成本控制、全过程造价管理等手段,可以全面提升工程的造价控制能力,避免因预算不足或资金浪费导致的工程延误或质量问题。成本管理软件的应用也为造价控制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支持。例如,利用成本管理软件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人工、机械等费用进行实时跟踪和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通过软件的数据分析,帮助管理人员快速识别成本超支的风险点,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此外,成本管理软件还能够根据历史数据和当前施工进度,对未来成本进行科学预测,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在成本管控的技术应用层面,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实施费用精细化管控是优化项目投资效益的核心举措。特别是在方案设计环节,借助BIM技术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能够显著提升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有效规避传统平面设计模式下常见的计量偏差和疏漏问题。

三.房屋建筑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偏高的成因分析

3.1.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管理不到位

在项目实施阶段,施工企业若未能建立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如作业人员专业技能欠缺或现场监管机制不健全,极易引发工程质量缺陷,造成重复施工和修补作业,直接推高工程成本。同时,项目进度若偏离既定计划或合约约定,将产生工期索赔风险,导致人力成本、机械使用费等可变费用持续攀升。工期滞后不仅增加了现场协调管理的复杂性,还可能因建筑材料长期露天堆放而加剧损耗率,进一步扩大成本支出。

3.2.材料与设备管理不善

在工程物资采购决策环节,若未能建立系统的评估机制和比选方案,极易出现选型不当的情况,导致采购成本虚高或所选物资与项目实际需求不匹配,从而推高工程造价。在物资使用环节,若施工企业未能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极易造成资源浪费和资产损毁,直接推高项目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劣质工程物资的使用可能埋下安全隐患,不仅会增加后期维护成本,还可能影响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对工程的经济效益造成持续性损害。

3.3.重大设计变更的发生

方案调整通常会引发工期滞后,迫使项目方追加人力资源和施工机械投入,直接导致人工费用和机械设备使用成本上升。导致施工现场效率降低,方案调整将直接影响现场作业效率,延长工期,继而推高项目管理费用及其他间接成本。更为严重的是,设计方案的变更可能导致已采购物资与新要求不匹配,产生重复采购或改造费用,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在工程实践中,设计变更往往伴随着材料技术参数的改变,而已购物资通常难以退换或再利用,这将直接导致资源损耗和造价攀升。值得注意的是,施工过程中的方案调整要求承包单位快速响应并修改施工组织设计,这种应急性变更容易加大施工风险,可能影响工程实体质量,增加后期运营维护投入。

四.房屋建筑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控的策略与方法

4.1. 强化施工图纸会审环节

在施工图审查环节,各专业技术人员应对图纸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系统性评估。通过深入的技术论证,能够有效识别设计方案的潜在问题,及时进行优化完善,预防因设计缺陷导致的后期成本增加。这一过程有助于消除设计与施工之间的技术矛盾,为工程顺利实施奠定基础。施工单位可借此机会准确测算项目资源需求,制定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成本控制预案。深入的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有助于全面把握工程特点,降低投资失控风险,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参建各方应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通过设计交底、技术协调会等形式,及时解决技术难题,确保图纸的可实施性。良好的协同工作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设计变更和返工现象,提高施工效率,实现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

4.2. 严格控制设计变更

工程变更往往会对项目投资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变更管控体系。首要任务是规范变更管理程序,涵盖变更提议、技术论证、经济评估等关键环节,并清晰界定各参与方的权责范围。变更方案确定后,应当立即开展全面的经济测算,精确量化变更可能引发的费用增减,适时修正项目预算。变更实施阶段,需建立多方协调机制,确保参建单位信息对称,通过定期协调会议等方式推进变更方案的有效执行。

4.3.加强施工材料询价管理

建立规范化的材料价格调研机制有助于项目组准确把控建材成本,优化采购流程,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实现成本控制目标。项目组应当系统性地建立供应商信息数据库,涵盖产品报价、技术参数、交货能力等关键数据,实时跟踪市场变化,为采购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在物资采购实施阶段,项目组应与供应商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严格把控材料技术标准、质量等级和供货数量等核心要素。结合工程实际需求和市场供需状况,通过多方比价和商务谈判,确保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最优采购方案,有效规避因市场信息偏差导致的成本风险。

对于需要保证供应需求的材料,预估施工进度,分批次采购。同时,项目团队可以设立专门的审批部门,对材料询价、比价及供应商选择等环节进行严格审核和监督,确保所有采购活动符合企业政策和相关法规,并严格执行合同约定,杜绝漏洞或违规操作的发生。

此外,通过建立电子采购平台或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材料采购全过程的跟踪与管理,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从而更好地控制施工成本。这种信息化管理手段不仅能够优化采购流程,还能为项目团队提供数据支持,帮助其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采购决策,进一步提升工程造价控制的效果。

总结:建筑工程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是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和工程质量达标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优化项目管理效能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所在。这一管控过程不仅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性和质量水平,还对工期管理和组织协调产生重要影响。通过系统化的成本管理,能够有效平衡经济效益与工程质量的关系,防止因过度控制成本而引发的质量隐患。在技术图纸审核、工程变更管理和现场签证控制等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造价监管,可为工程质量提供系统性保障,确保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从而提升项目的整体价值。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水平,还能增强项目的市场竞争力,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耀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研究[J].居业,2025,(01):186-188.

[2]朱跃伟.建筑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研究[J].江西建材,2024,(07):379-381+384.

[3]崔相相.房屋建筑施工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24,(0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