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
杨佳 陈 鑫 张 娜 陈昱旭 金琛浩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国家“十四五”规划及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地位,其可提升治理与服务水平、推动城乡融合等。然而其建设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如服务需求多元与智能反馈平台缺失、治理资源匮乏及沟通平台不足、平台建设不统一致沟通渠道短缺、共建共治共享发展不均衡等。针对此,提出发展路径:构建智能反馈平台满足多元需求、整合治理资源、拓宽沟通渠道并提升智能化水平、推动共建共治共享。这些路径借助先进技术,旨在提升建设成效,助力智慧社区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智慧社区;现实困境;发展路径
一、引言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宏伟蓝图中,智慧社区建设被明确提上日程,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摘要中不仅详细阐述了智慧社区建设的具体要求,包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优化社区服务供给等,还强调了其对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智慧社区建设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够提升社区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还能够促进社区服务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体验。
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社区治理模式已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智慧社区通过整合各类资源,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社区治理的智能化升级,有效提升了治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智慧社区建设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变化等社会问题的日益凸显,智慧社区在养老、育儿、医疗等方面的服务作用愈发凸显,成为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快智慧社区建设步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智慧社区建设现实困境
1.社区服务需求多元化与智能反馈平台缺失
随着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涵盖了老年人护工、托育服务、社区食堂、文化礼堂、社区活动等多个方面。然而,现有的基础设施及管理方式难以满足这些多样化的需求。智慧社区的建设虽然能够覆盖这些服务内容,但当前尚缺乏一个统一的智能反馈平台来有效整合和响应这些需求。这导致社区服务供给与居民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影响了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因此,亟需发展社区服务智能平台系统,以实现需求的精准匹配和服务的有效供给。
2.社区治理资源匮乏与智能沟通平台缺失
社区治理过程中,资源的合理统筹和培养至关重要。然而,当前社区治理普遍面临资源匮乏的问题,包括治理观念、组织形态、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不足。同时,部门、街道、社区各层级之间职责界定不明确,相互间沟通互助不足,导致管理组织结构混乱,观念不一致。这种资源匮乏和沟通不畅的现状严重制约了社区治理效能的提升。通过引入社区服务智能平台系统,可以构建多方主体之间的联系,厘清权责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信息的快速传递,从而解决治理资源匮乏和沟通不畅的问题。
3.社区平台建设不统一与多元主体沟通渠道短缺
当前,各地区社区服务平台的建设存在不统一且不互通的问题。这导致社区沟通渠道大多局限于口头表述与转述,沟通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一方面,社区工作者由于沟通能力不强、综合业务知识水平不高等原因,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的社区服务需求;另一方面,相关制度规定过于笼统,执行难度较大,进一步加剧了沟通渠道的不畅。社区服务智能平台系统的建设可以打破这一困境,通过线上与线下沟通的有效融合,拓宽主体间沟通的渠道,简化沟通与服务步骤,提高沟通效率和服务质量。
4.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发展不均衡与智能平台需求迫切
社区治理多采取自治手段,但地方政府往往通过行政命令等手段主导社区的治理工作,导致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这种封闭性、行政化的组织架构与社区工作的开放性、基础性特点不相适应,制约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因此,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成为迫切需求。智慧社区以及社区服务智能平台系统的发展可以厘清治理主体权责边界、构建主体间互动合作机制,从而推动社区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提升。然而,当前智能平台的建设尚不完善,亟需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以满足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需求。
三、智慧社区发展的对策
1.构建多元主体需求智能反馈平台
在当前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服务需求维度众多,涵盖了养老、育儿、居家、医疗、公共、紧急等多个方面。为满足这些多元化需求,本项目致力于构建一个多元主体需求智能反馈平台。该平台能够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时收集、分析和处理来自社区居民、管理者、服务提供商等多方主体的需求信息。通过智能算法,平台能够自动识别需求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为社区管理者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支持。同时,平台还能够实现需求的智能化分配和调度,确保服务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该平台还具备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功能,能够以图表、报表等形式直观展示社区需求分布、变化趋势等关键信息,为社区管理者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此外,平台还支持与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对接,实现服务资源的共享和协同,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居民满意度。
2.加强社区治理资源的智能化整合
针对社区治理资源匮乏的问题,本项目将加强社区治理资源的智能化整合。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社区内各类设施设备的互联互通,形成一个智能化的社区治理网络。该网络能够实时监测社区内的安全、环境、交通等关键指标,为社区管理者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持。
同时,本项目还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社区治理资源进行智能化分析和优化。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够发现社区治理中的潜在问题和短板,为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平台还能够实现治理资源的智能化调度和配置,确保资源得到最优利用,提升社区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3.拓宽多元主体沟通渠道,提升智能化水平
为拓宽多元主体沟通渠道,提升智能化水平,本项目将打造一个智能化的社区沟通平台。该平台能够集成即时通讯、社交分享、在线咨询等多种功能,为社区居民、管理者、服务提供商等提供便捷的沟通渠道。通过智能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平台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处理和传递,提高沟通效率。
此外,该平台还支持智能客服功能,能够自动识别和处理常见的咨询问题,为居民提供快速、准确的解答。对于复杂问题,平台还能够实现智能转接和协同处理,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通过智能化的沟通平台,能够增强多元主体之间的互信和合作,推动社区治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4.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提升社区开放性和共享性
为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提升社区开放性和共享性,本项目将构建一个智能化的社区共享平台。该平台能够集成资源共享、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多种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共享资源和服务。通过物联网技术,平台能够实现共享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调度,确保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维护。
同时,该项目还将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和服务中来,通过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形式,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平台将提供智能化的志愿服务管理系统,能够记录志愿者的服务时长、服务质量等信息,为志愿者提供激励和认可。此外,平台还支持社区活动的智能化策划和组织,能够根据居民的兴趣和需求,自动推荐和匹配合适的活动资源和服务。通过智能化的共享平台,能够打破传统社区治理的壁垒和隔阂,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提升社区的开放性和共享性,让居民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贴心的社区服务。
四、结论
当前,智慧社区建设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包括社区服务需求多元化与智能反馈平台缺失、社区治理资源匮乏与智能沟通平台缺失、社区平台建设不统一与多元主体沟通渠道短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发展不均衡与智能平台需求迫切等。为化解这些难题,该项目相应地提出构建多元主体需求智能反馈平台、加强社区治理资源的智能化整合、拓宽多元主体沟通渠道提升智能化水平、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提升社区开放性和共享性等对策。这些措施旨在利用先进技术,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进而提升社区治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与广泛应用,智慧社区建设必将不断得以完善。智能平台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实现居民需求的精准匹配以及服务的有效供给。多元主体之间的沟通将更加顺畅高效,社区治理资源也将得到更为优化的配置。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会更加深入人心,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热情将不断高涨。在未来,智慧社区有望成为更加便捷、高效、和谐的生活空间,为人们带来更高品质的生活体验,成为人们向往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