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策略

作者

谭月媚

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南街街道中心小学, 广东 肇庆 526300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以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更难以领略其中的精髓。本文从创设阅读情境、优化教学方法、拓展阅读资源三个维度出发,深入剖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教学策略

0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育体系中,阅读理解能力犹如一座巍峨的灯塔,照亮学生语文学习的航道。它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领略文学魅力的关键钥匙,更是培养其思维能力、审美情趣与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部分小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诸多困境,如理解浅薄、答题无序等,这无疑为小学语文教学敲响了警钟。因此,探寻切实有效的提升策略,成为小学语文教师亟待攻克的难题。

1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1联系生活实际

将阅读文本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紧密相连,能迅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秋天的景象,如金黄的落叶、丰收的果园等,让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秋日画卷。再让学生带着这份对秋天的直观感受去阅读课文,他们会更容易理解文中所描绘的秋天的色彩斑斓、气味芬芳等特点,从而深入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2利用多媒体资源

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沉浸式的阅读氛围。以《观潮》一课为例,教师可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那汹涌澎湃的潮水、震耳欲聋的涛声,瞬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潮水汹涌的现场。随后让学生阅读课文,他们对“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等描写潮水壮观景象的语句,便能有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进而准确把握文章所传达的大潮的雄伟气势。

1.3设置问题情境

精心设计与文本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可抛出“诸葛亮为什么能成功借到箭?他凭借的是什么?”等问题。这些问题犹如一颗颗石子投入学生思维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学生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会主动深入阅读文本,分析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贤嫉能等人物特点以及借箭过程中的各种细节,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优化教学方法,夯实理解基础

2.1引导精读细读

教师在教学《匆匆》时,先让学生默读这段文字,标记出自己认为富有情感的词语,如“一去不复返”“聪明的”,再引导学生大声朗读,注意语速、语调的变化,体会作者急切、无奈的情感。接着,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排比句“燕子去了……桃花谢了……”所营造的循环往复的氛围,与时间的不可逆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时间的珍贵。通过这样的精读细读,学生不仅理解了文字表面的意义,更深入挖掘了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层情感与哲理,使阅读理解能力在细节的雕琢中稳步提升。

2.2教授阅读技巧

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中,教师先示范如何抓关键词,比如圈出“中华不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学生明白这些词是理解文章的关键。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如第一段写周恩来初到奉天,看到“中华不振”的现象;第二段写他立下志向。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梳理文章结构,从宏观上把握文章脉络。这种技巧的传授,让学生在阅读时不再是漫无目的,而是有方法、有步骤地深入文本,高效地提取关键信息,精准理解文章主旨,为深度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2.3开展合作学习

以《西门豹治邺》为例,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如“西门豹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小组成员各自阅读相关段落,记录下自己的想法,然后在组内交流。有的学生从西门豹巧妙地利用巫婆和官绅的迷信行为入手,有的从他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的举措分析。通过交流,学生相互补充、启发,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最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汇报,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补充。这种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与表达能力,使阅读理解在多元思维的交融中得到升华。

3拓展阅读资源,丰富阅读体验

3.1推荐经典名著

教师精心挑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如《西游记》。在课堂上,教师先介绍这部名著的背景与主要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等经典片段,让学生感受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师徒四人的患难与共。通过阅读,学生仿佛置身于奇幻的西游世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他们在领略神话魅力的同时,积累大量词汇,如“火眼金睛”“腾云驾雾”等,还能了解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社会风貌等知识,为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经典名著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3.2鼓励自主阅读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教师在班级内设立图书角,精心挑选各类书籍,包括《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等,涵盖童话、科普、历史等多个领域。鼓励学生利用课间、午休等课余时间自由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发现知识的乐趣。每周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学生踊跃上台分享自己的阅读故事,如“我从《鲁滨逊漂流记》中学到了勇敢与坚持”“《昆虫记》让我对昆虫世界充满好奇”。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书籍,主动探索文本内涵,不仅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还培养了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3.3整合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

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如《丑小鸭》《海的女儿》。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对比阅读活动,让学生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发现,这些童话都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但表现形式与情感表达各有特色。通过这种课内外阅读的整合,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安徒生童话的理解,还能将课外阅读的收获运用到课堂学习中,丰富课堂讨论的内容,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4结语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通过创设生动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方法夯实理解基础以及拓展阅读资源丰富阅读体验,多管齐下,定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学生打开阅读的智慧之门,让他们在阅读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收获知识的硕果与成长的喜悦,为他们的语文学习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喻黎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社会形态 基础教育论文集.湖北省仙桃市沔州小学西校区;,2022:3.

[2]马春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策略探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06):7-9.

[3]祁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策略思考[J].智力,2024,(18):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