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质量小学散文教学课堂
陈利
重庆市长寿桃源小学 401220
小学教育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环节,所以小学的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主科,是需要非常重视的一门课程。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新课改不断对语言课堂提出新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我国殷商时代就有了文字,从那时起,也就应运而生了记录历史的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的文体形式,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是我国最早的行文体例,散文主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文学形式。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意境深远、感性真挚、富有文采等特点,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对构建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学很重要。在散文教学过程中,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推行和不断深化,散文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反馈意见,根据学生的需求,创新教学模式与技巧,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课上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散文教学课堂。
一、构建高质量小学散文教学课堂策略
(一)把握文体特征,了解阅读内涵
1.把握散文文体特点,了解散文阅读内涵 ① 取材广泛,情真意挚
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能够迅速地反映社会生活。散文是“美文”,拥有强烈的情感宣泄。几乎每一位阅读者都可从中找到自己的生命渴求和灵魂慰藉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它必然在思想、情思上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② 手法灵活,不拘一格
在表达方式上,散文多种多样,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可以自由灵活地运用,可以突出其一一,作为重点方式选用,有时几种表达方式熔为一炉。而优秀的散文,往往是四种表达方式的完美结合。
③ 语言朴素,优美自然
散文中的所写、所抒,都是作家思想、感情、气质、文化素养和美学趣味的自然表现。一般地说,散文越是写得朴素亲切,没有人工雕刻斧凿的痕迹,也越能显示出精湛的艺术造诣,
2.掌握课内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提高散文教学实效① 在“这一篇”中读出“那个人”来
真实是散文的生命和基石,离开了真实就没有散文。散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透过“人事景物”,触摸到作者的“心跳”,读出那个“人”来。而教学生阅读散文,就是要从文本所写的“人事景物”中,读到背后站着的那个人。
② 在“这一篇”中读出“那个味”来
散文是一种美文,因为它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 ,所以语言特别的精美,特别的有味道。散文的教学价值之一就在于品味语言之美,读出那个特别的味道来,小学散文教学旨在让学生在散文语言的品咂中,磨砺出对语言的敏锐感。
③ 在“这一篇”中读出“那个我”来
好的散文教学,一定会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自己,读出那一个理想中的“我”来。散文教学不能止于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以作者的那一个“心眼”,发现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生活。
(二)深入教材解读,指引备课方向
教师在进行教材解读的时候,可遵循“遵路”“入境”“悟神”这三个环节来进行。
遵路,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即遵循散文文体特点,理清文章脉络。入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要入情入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悟神,一字未宜乎,语语悟其神,即体味悟文章的语言。具体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认识散文的特征,明了散文的谱系。
第二步,知晓某位散文作家在整个散文谱系上的位置及其个人风格。
第三步,分析“这一篇”散文作为课文的独特价值,确定教学内容。
在备课时,教师则可以这样做:首先,投入地美读,最好反复吟哦回味,教师只有自己读出了味道,读出了心得,才有可能引导学生读的心领神会。其次,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美读的同时圈圈画画,标出心灵的痕迹,并借以引导学生如此来体味语言细节。然后,有针对性引导学生鉴赏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并梳理行文脉络,探究作者的描述特色!最后,结合欣赏精彩的语句,引导学生用文字记述自己点点滴滴的阅读心得,并进行适当的拓展迁移演练——积累、批注、仿写、鉴赏心得!
(三)针对学情,设计教学。
1.反复朗读散文,体会散文所表达的情感
小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在散文的教学中,朗读是小学生理解与记忆散文的重要方式,当然,并不是机械、毫无感情地朗读,机械性地朗读不利于散文的理解。教师在进行散文的讲解之前,应该先教会学生课文中的生僻字,并让学生学会应该以何种情感朗读课文,这样可以营造一个很好的课堂氛围。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秋天的雨》时,第一遍让学生齐读时,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第二遍朗读课文时,让学生自读,并检查生字,教师给学生讲解散文中的生词、生字,便于学生理解,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指出学生所犯的错误,并予以纠正,让学生在掌握这些生词的基础上富有情感地朗读,从而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熟悉生字的写法,使学生体会出朗读不同词语时的语境;第三遍读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我”的心理变化,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使学生更加深层次的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感情。教师也可以给学生示范朗读,示范朗读时要准确地把握情感。
在朗读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朗读,奖励那些发音准确、带有情感朗读的学生,还有积极主动起来朗读的同学,这样鼓励大家积极踊跃地站起来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纠正学生的错误,由刚开始的机械、毫无感情地朗读,慢慢地成为富有情感、读音准确、停顿正确的朗读。当然,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水平来针对性的挑选学生朗读,有的学生语言能力强,情感表达也很丰富,但有的学生发音不准,把握情感的能力差,教师在选择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要多选择后面一类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的朗读,并给他们更多朗读的机会,让他们慢慢进步,直到最后可以自信地朗读出来。
2.小学生学习散文以理解为主,加深对散文的印象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在教小学生散文的时候应该以理解为主,背诵为辅,不应该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并且正确的默写。小学的语文老师应该更多的帮助学生理解散文,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3.教师可以适当拓展延伸,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意境
现阶段小学生学习散文的宗旨就是要学会感悟散文赋予的意境,提升自身的审美观。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进一步的体会散文中的意境美,才能激发小学生对于散文学习的兴趣,进而自主的探索散文的意境,参与教师所组织的活动。
小学教育在每个人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每个人学习的基础,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散文在小学课本中比重之大,足以说明散文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可以从阅读散文,理解散文入手,教师引导学生对散文进行拓展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功底,使学生养生良好的文章感知能力,对学生的情操起到陶冶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王小龙.把握本质,实施高质量的小学散文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12(2)
[2]张桂凤.把握散文特点教出散文精彩――小学散文教学策略刍议[J].儿童发展研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