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整本书阅读“学历单”的思与行

作者

张旭婷

苏州市吴江区菀坪学校 215223

一、小学整本书阅读的困境与归因

(一)从阅读现状寻找思维力发展的问题所在

在国务院“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其实,在小学阶段,出色的理解能力会对他们的各科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影响。比如在 们的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能力就像一把金钥匙。首先阅读理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认知过程,它需要小学生运用到各种的思维能力,比如分析、推理、总结、概括等等方法来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呢?指向思维力发展的小学课外阅读“可视化‘学历’单”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就是为了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小学阶段是阅读能力培育的奠基时期,然而,当前该阶段普遍存在的以单篇阅读为主导的现象,容易使学生的阅读体验趋于零散化,难以构建起连贯且系统的逻辑思维框架。另一方面,整本书阅读在缺乏有效引导的情况下,常让学生感到茫然无措,缺乏科学的阅读策略。针对这一现状,巧妙设计“学历单”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路径。 通过“学历单”的合理设置,能够有效引领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深度阅读动机,进而对促进阅读素养的提升及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均展现出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从核心概念明确思维力发展的促进方向

1.“思维力”

这里提到的思维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2.“学历单”

“学历单”中的“学历”是指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的思考与体验的成长痕迹,这里的“学历单”,就是指能引导或帮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时,进行有方向的思考和提炼,并留下学习痕迹的一种形式。将学生课外阅读的思维过程在纸质的“学历单”上显示出来,再进行交流、评价、促进的形式。

这里主要是对小学课外阅读“学历单”的设计与应用进行研究,引导或帮助学生进行有方向的思考和提炼,并留下学习痕迹,借助这样的形式,促进学生对所读内容的思考,提升学生对所读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力的目的。

二、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整本书阅读“学历单”的设计策略(一)明确“学历单”的设计原则

“学历单”的编制并非无据可依的问题罗列,亦非随意组合的图文堆砌,更不是基于个人偏好的随意设定。相反,它必须严格遵循既定的编制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框架内,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探究潜能为核心出发点进行精心策划。在设计面向于整本书阅读的“学历单”中,可以遵从如下原则:

1. 适度性。作为促进学生整本书深度阅读的辅助手段,“学历单”设计的合理性对于提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在阅读课的每个课时中,应控制复杂任务的数量,不宜超过两项,以确保任务的高效完成。若需涵盖两个或更多阅读任务,则应合理分配至两个或多个课时中,并通过细致的任务分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浅入深地解决问题。在设计过程中,除了注重任务量的适度安排外,还需兼顾任务难度的适切性。因此,教师在制定“学历单”时,需深入研读教学内容,充分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据此设计出具有适中难度且可依据教学进程灵活调整的“学历单”。

2. 层级性。在开发“学历单”时,务必充分考虑并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确保其内容展现出清晰的层次结构。设计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提供细致的个别化指导。同时,为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需求,“学历单”可灵活划分为“基础必修”与“拓展选修”两部分,这样既能让每位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游刃有余地完成学习任务,又能有效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以整本书《童年》为例,其“学历单”

(1)“基础必修”:梳理人物关系图

阿廖沙从3 岁到11 岁,他遇到了很多人,有的带给他伤害,有的带给他温暖,有的……你能按照阿廖沙的情感把人物分类吗?

(2)“拓展选修”:请在图1 所示的思维导图的方框内,梳理出在阿廖沙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苦难,同时关注在面对困难时,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从中又折射出他怎样的品质?

图1 《童年》整本书“学历单”

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使我们的研究能帮助到学生真正的成长。

这样,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3. 创造性。在构思整本书阅读“学历单”时,教师需充分展现其创造性的主导作用,同时更需深入学生视角,细致考量其需求。在编写过程中,教师应巧妙借鉴艺术留白的手法,为学生构建宽广的联想平台,以激发其自主研究的热情,并为其提供充足的批判性思维空间。比如《红楼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辩论赛:

通过这样富有趣味性和思维挑战性的驱动性的任务,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思维力,从而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思维导图式的“学历单”设计,相较于单纯文字堆砌的传统形式,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传统采用的“问答式”方式进行“学历单”呈现,往往易于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萌生抗拒心理。而通过基于思维导图这种创新的“学历单”形式进行任务呈现,巧妙融入趣味性元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能促使他们在阅读探索中有所新发现,深化其阅读体验与理解层次。

上述整本书阅读“学历单”在设计中巧妙融入了多元选项设计,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得以根据自身独特的阅读体验与理解,自主选择并完成相应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通过阅读、深度思考与提炼,能够发掘出对个人生活具有启迪与助益的思想精髓。(二)优化“学历单”的设计程序

“学历单”的编制流程具有灵活性,需依据特定书目的特点进行相应调整。概括而言,其设计过程通常涵盖四个核心环节,即:

1. 进行详尽的前端分析,以明确目标导向与需求。在教学设计的初期阶段,即前端分析环节,教师需全面筹备并细致审视,旨在预先辨析并评估那些可能对教学设计方案产生影响的多元因素。在前端分析的过程中,需着重考虑两大方面:其一,需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认知水平,精心遴选适宜的教学素材。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偏好有深入的了解,以确保所选材料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又能契合其心智发展的特点。其二,则需围绕学生的能力基础来明确教学的起始点。通过准确把握学生的既有能力状况,教师可以对学习内容进行适时的调整与优化,针对性地填补学生知识体系中尚未掌握的空白,从而确保教学活动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2. 精准定位设计的突破口,确保设计方向的精准性。这个切入点可能聚焦于书中的核心角色,可能是书中某个引人入胜的关键事件,抑或是作者笔下那句引人深思、富有哲理的言辞。

3. 注重呈现样式的多元化,以提升“学历单”的吸引力与实用性。兴趣乃学习之原动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设计整本书的“学历单”时,应追求呈现样式的多元化与创新性,摒弃单一固定的模式,以期吸引并维持学生的阅读热忱,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意愿。通过精心策划的形式编排与多样化的展现手法,不仅能够持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让他们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与兴奋的状态。

以整本书《城南旧事》为例,其“学历单”设计中可以从“乡愁的深切抒发”、“离别的复杂情感”与“成长的深刻轨迹”这三个维度进行切入。林海音的这部作品,以其清新脱俗、质朴无华的语言风格,深刻触及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它不仅深刻体现了作品浓郁的思乡情感,还蕴含了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在这部作品中,“乡愁”、“离别”与“成长”三大主题交织在一起,通过文本叙事视角的微妙变换,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多重视角理解作品的契机,尤其有助于儿童读者更加深入地把握作品的思想精髓与情感色彩。

(三)完善“学历单”的设计方法

1.依据文本类型设计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激发了众多学者与教师对“学历单”设计的广泛兴趣与深入探索。他们积极投身于多样化的编制方法之中,持续不断地进行尝试与革新,以期优化“学历单”的设计。归结起来,在面向于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设计“学历单”中,可以侧重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根据文本类型的不同,如童话类、人物传记类、成长小说类、古典名著类等针对性设定“学历单”,如针对童话类的“学历单”设计,可以依据时间轴进行设计等。

2.依据不同课型设计

对“学历单”进行合理设计,如面向于引导课、推进课、延伸课等都可以有区别性设计“学历单”,如针对“推进课”类型的阅读“学历单”设计,可以侧重探究“学历单”设计,引导学生能够深入阅读文本之中。通过采取恰当的“学历单”设计方法,对提高“学历单”设计质量与效率都有很大帮助。

以整本书《小英雄雨来》为例,该篇整本书阅读的课型属于“革命精神”范畴,相应的“学历单”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在设计对应的“学历单”中,可以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学情,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比如可以以图 2 所示的插图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完成交流:

“雨来”认为自己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谈不上“英雄”,你觉得呢?请你结合“雨来”的事迹,对“雨来”谈谈你的心里话!

三、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整本书阅读“学历单”的应用策略(一)呈现时机灵活选择

在教学流程中,“学历单”的设计与应用展现出了高度的灵活性,不拘泥于任何既定的框架。它依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可以在课前预习阶段、课堂互动环节以及课后拓展学习中灵活分发。这一灵活性还体现在对教学序列、组织形式及教学策略的多元选择与动态调整上,旨在促进学生依据“学历单”的引导,在教师的即时反馈与指导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值得注意的是,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教育理念、学生特点及教学环境,可能在“学历单”的设计与应用上呈现出一定的个性化差异。因此,教师在决定“学历单”的具体形式与实施策略时,需综合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秉持弹性化原则,因势利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中,“学历单”的应用策略颇为关键。面对语文教学课时紧张的现实情况,若课堂时间内难以充分完成预设的“学历单”内容,教师应展现出高度的灵活性,适时调整“学历单”的使用时段,将其阅读任务巧妙地安排在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中,以此驱动学生主动投入相关阅读材料的探索中。

通过合理利用周内学习时间, 安排学 在固定时段依据 “学历 ”指导进行阅读,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快地进入专注的学习状态,而且在教师适度监督与同伴共读氛围的推动下,学生的阅读活动得以连续进行,阅读效率也随之提升。

(二)探究项目协作完成

每位学生均基于其独特的生活背景与学习历程,构建起个性化的认知框架,远非无知孩童所能比拟。他们各异的思维方式,在日常的学习互动中频繁激发思想的火花,教师理应珍视并善加利用学生间的这种多元性。在深入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会依据自身的经验与理解,对同一文本形成独特的阐释与见解。鉴于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当积极促进学生的沟通与合作,搭建一个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从他人的视角中获得启示。

例如,为了确保学习小组内部实力均衡,避免引发学生的畏惧情绪、懒惰心理,以及抑制表达和竞争意愿,组建学习小组时应遵循“自愿组合、能力平衡”的双重准则。分组初步完成后,教师可视情况进行适度调整,以达成组内和谐为目标。小组构建后,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遴选出组长,负责维护小组内的秩序与纪律。虽然鼓励思维活跃,但同时需强调纪律性的重要性。

相较于传统的听讲式学习,“学历单”驱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具体指导,以优化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效率。学生的参与主要涵盖三个关键环节:首先是基于“学历单”的自主学习阶段,其次是在自学基础上,由小组长引领的合作学习环节,最后是课堂上的互动展示阶段。

学生间这种丰富的经验资源,不仅为学生个人的成长开辟了新的路径,更是成为一种宝贵的学习财富,能够显著提升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并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归属感与荣誉感。

(三)学习成果评价多元

1.学习成果多样展示

在学生进行“学历单”成果展示之际,教师应当及时介入,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旨在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内化。同时,在讲解环节,教师应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对讲解内容做到繁简适宜,精准聚焦于关键知识点,以强化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把握。

例如,完成一本书的阅读后,学生往往会发现有些句子尚不能完全领悟,针对这些尚未完全消化的句子,学生可以借助书签、卡片等具记录下来,主动创造机会再次审视与反思。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情感深邃、令人动容的段落,此时,他们可以尝试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录制音频,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诠释文字,以此加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与体验。

此外,在适当的位置补充插图也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象与书中的原有插图,创作出更加丰富的视觉元素,以辅助理解。以设计插图为例的“学历单”:

图3 展示课类“学历单”

当阅读时后,学生或许会经历一次认知上的彻底转变,此时,鼓励他们设计一份介绍海报或是插图,向其他同学推广这本书,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还能促进书籍的分享与交流。

2.指导评价及时多元

在开放展示学习成果的同时,也不能够忽视及时开展“学历单”完成情况的反馈工作。在构建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体系时,首要考量的是评价内容的广泛性和深度。具体而言,这包括对学生阅读策略构建情况、阅读习惯培育成效的细致评估,同时尤为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识别问题的敏锐度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能力。

紧接着,评价体系需注重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拓展,通过实施学生互评及吸纳家长评价,不仅丰富了评价视角,还促进了家长的深度参与,使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得以无缝对接,全面关照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每一个阶段。

最终,评价体系应主动融合过程性评价 阅读能力和素养的全面、精准评估。综上所述,就整本书阅读教学 学生真正成为整本书阅读活动的主体,此举对于增进学生的思维进阶及语文核心素 学整本书阅读“学历单”中,要注意明确“学历单”的设计原则,优化“学历单”的设计 而在整本书阅读中应用“学历单”中,要注意灵活选择呈现时机, 协作完成探究 提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蒋俊雅.依托“学历单”,落实“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以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为例[J].小学语文,2024,42(4):71-72.

[2]叶托.“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解读与实践策略[J].语文建设,2024,11(14):31-32.

[3]陈秋影.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面临问题与优化策略[J].吉林教育,2024,23(24):78-79.

[4]陈晔.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策略探索[J].教育观察,2023,13(24):55-56.

[5]吴晓攀.“整本书阅读”理念驱动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简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4,23(17):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