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林业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的人工林经营与生态修复实践

作者

宋昀涛 刘晨 王浩宇

吉林森工露水河林业有限公司 吉林白山 134506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综合运用生态、经济和社会手段,确保森林资源持续满足人类需求的系统性工程。林业作为重要力量维持气候的调节、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显著。可以吸取和放出二氧化碳、氧气以改善环境,减慢气候变暖的速度。林业可以调节水循环,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足够的水资源以提供人们生活的环境。同时林业也是地球物种丰度宝库,占地球上大约 1/3 的土地覆盖着林业,其中栖息了超过地球陆生生物的 80% 。林业是野生动物和植物的庇护所,维护了整个社会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1]。

二、林业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的人工林经营与生态修复实践策略

(一)恢复退化林地,重建林业植被

一是需恢复受损林业及林地来建立新的林业植被,长时间以来由于人们行为的过度干扰,致使林业被严重破坏,从而使林地退化呈现多种形式,使得林业生态效益的丧失的同时进一步加剧土壤侵蚀以及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发生,使区域生态系统的安全受到很大的压力。因此,为保障区域生态系统的安全,需对受损的林地实施恢复重建的工作,如将区域林业进行封闭山区培育林业或者人工种植树木,这样可使林地植被达到一定的恢复,从而保证区域林业固住土地防止水分蒸发、调节气候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新建的人工林不仅能帮助改良土壤的性状以及改善土壤养分,也能作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运行,提高人工林经营与生态修复效果[2]。

(二)因地制宜构建林区立体复合经营模式

林区立体式复合经营模式主要考虑的是气候环境恶劣的地区,其树种的种类种植属实有限,但是局限性地进行的那一品种的种植对自然环境的效益有限,所以需要融合立体复合经营模式,不一样的树木在环顾型的栽种中,各司其职有的负责防风固沙,有的负责增湿增肥。常用的复合与经营模式有环状混交造林以及羽毛状分散造林法。还有些林区可以根据独特的地形进行独有的立体复合的经营方式,比如说山区常见的针阔混交林、简化复层林等立体复合经营模式。有上下层土壤中种植的增势增肥树种改善整个山体的一个局部的土壤养分,从而实现中层土壤的养分达到最高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林业的科学造林,进而丰富了人工林经营与生态修复的多样性[3]。

(三)优化人工林抚育管理措施

1.补植补造

若人工造林的成功率没有超过 85% ,则需要工作人员开展补植补造工作。补植补造工作通常在人工造林后的1年至2年内开展,尽量选择使用与原本种植树种同龄的大苗,并根据原本的株行距进行补植,确保树木处于同等生长状态,以便于后续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同时,若工作人员发现成林出现断株缺行的情况,也需要开展补植补造工作。若人工林树木的成活率相对较低,则需要重新开展造林工作,将其中具有良好生长态势的幼树进行保留,并对其他树木进行重新栽培。为了防止在补植补造期间消耗大量的苗木运输时间和费用,可以在造林的时候在造林地附近假植部分苗木,一旦发现缺株情况,可以随时起苗补植。

在补植补造方法的选择上,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进行决定。一般来讲,多数地区都选择在春季造林,且尽量在土壤解冻后进行造林。而许多地区因为春季存在干旱情况且秋季土壤墒情比较高,所以选择在秋季进行造林。而针对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的气候状况和土壤情况,当地工作人员应当选择在秋季土壤解冻、降雨条件良好的时期进行补植补造,以便于保证树木在移植之后可以获取到充足的水分,提升树木的成活率。

2.除草松土

除草能够将林区内杂草去除,避免其在树木生长发育期间与其争抢养分,而松土则能够使林区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得到有效改善,强化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所以,在人工林抚育管理期间,工作人员应当重视除草松土工作。对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来说,工作人员尽量选择在每年 5 月至 9 月除草松土,这段时间内杂草的生长较为旺盛,此时除草松土有助于提升工作效果。通常,工作人员除草松土的深度应当以当地土壤墒情以及杂草根系深度进行决定,一般控制在 5 厘米至 10 厘米的深度。在除草松土方式的选择上,若采用全面整地的方式,则可以全面除草松土;若采用局部整地的方式,则可以局部除草松土。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人员在除草期间尽量避免使用化学除草剂,化学除草剂可能会对林区的土壤质量、水源质量等产生影响,造成树木破坏或环境污染[4]。

(四)加强生态恢复技术的应用

生态恢复技术是人工林经营中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一项关键措施。人工林由于其生态结构的单一性,经常导致生态功能的缺失或退化。因此,实施生态恢复技术,对于恢复其生态功能、提高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生态恢复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增加林地中的本地物种。与外来物种相比,本地物种对当地生态环境适应性更强,能够与本地的生物群落建立起更为稳定的相互关系。通过在人工林中逐步引入本地树种,不仅能够恢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还能增强其生态适应性。其次,改良土壤结构也是生态恢复中的重要环节。人工林的土壤常因长期的单一栽培而缺乏营养,土壤酸化或贫瘠。因此,采取措施如添加有机肥料、进行土壤耕作等,可以改善土壤的健康状况,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进而增强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为促进人工林建设与林木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林区工作人员应当结合人工林营造情况以及树木生长发育情况科学开展经营管理和抚育管理工作,在确保林木健康生长的前提下合理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使其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得到发挥。

参考文献:

[1]孙晓.人工林经营模式下土壤肥力变化及其优化管理[J].农村科学实验,2024,(20):127-129.

[2]杨扬,彭祚登,刘伟韬,等.不同经营世代刺槐人工林多功能经营的密度管理图研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4,46(10):11-21.

[3]王勇,刘涛.森林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24,41(5):98-104.

[4]张鹏,李洪涛.人工林多样性保护策略探讨[J].环境保护,2024,35(3):12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