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力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优化的研究
全胜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省昆明市 650500
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是保证实验数据可靠、支撑科研与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传统的质量控制模式依靠经验和抽样,很难应对复杂实验场景中的全流程管控需求。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其在整合、分析预测等方面的优势日益明显,给突破传统模式的瓶颈带来了新范式。本文要探究大数据赋能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的含义,剖析应用现状和问题,给出改进途径,为提升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提供思路。
一、大数据助力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的内涵
大数据助力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冲破传统模式,把数据当作核心要素重新架构起质量管控逻辑。在传统依靠抽样和经验的控制模式里,实验室只能抓取到部分信息;而大数据技术出现之后,全链条的数据采集变成了可能,设备运作参数、环境因素、人员操作记录等多源异构数据均被纳入观测范畴。数据挖掘算法深入剖析这些海量数据,从中找出诸如实验结果异常、设备预热时长、操作人员状况等难以察觉的关联,促使质量控制由处理表面问题转变为深入探究原因。其边界不再限定在实验环节,凭借同外部行业数据、科研成果数据展开关联分析,可以预估技术走向对实验品质的影响,从而给质量把控增添前瞻性。从而塑造起依靠数据洞察来推动,涵盖实验全生命进程并具有动态自适应特征的智能化质量管控生态,做到质量把控体系的深入变革与升级。
二、大数据助力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的应用现状
(一)数据采集与整合的深度与广度不足
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包含很多环节,数据收集与整合遇到不少麻烦。数据来源很广,有实验设备、检测仪器、环境监测系统、人员操作记录等等;数据格式多种多样,有结构化的,也有非结构化的。数据收集的时候,有些实验室依然依靠人工记录,数据准确度没法保障。仪器设备品牌繁多,数据接口标准不统一,造成数据整合困难。数据存储分散,没有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数据孤岛现象严重。数据质量高低不一,缺少、重复、错误之类的问题时有发生,影响后续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数据更新频率不同,某些数据不够及时,不能符合动态质量控制的需求。数据收集与整合的复杂性,加大了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改良的难度。
(二)大数据分析技术适配性与稳定性欠佳
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方面,实验室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所采用的通用分析模型,并没有针对检验业务的特点展开深度优化,对于复杂检验数据的特征提取能力较为薄弱,造成质量异常预警时经常出现大量的误报和漏报现象。环境监测实验室使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当应用于小样本、高维度监测数据的时候,模型泛化能力很差,很难准确地预测环境污染的风险。而且很多实验室缺少专业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团队,对算法参数的调整以及模型迭代更新的能力比较有限,一旦实验场景或者数据特性有所改变,现有的分析技术便不能迅速作出应对,从而使得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变低。大数据分析平台与实验室当前的质量控制管理系统之间缺乏足够的融合度,二者之间的数据交流存在延迟的情况,致使质量控制失去了即时性,有效性也随之丧失。
(三)质量控制应用场景挖掘与落地不充分
目前,大数据在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应用场景拓展比较滞后。像制药企业的研发实验室利用大数据来评判实验方案,主要聚焦于成本和进度分析,对药品质量形成机理的深入挖掘不够,没能充分发挥大数据揭示实验条件和药品质量特性之间复杂非线性关系的优势,从而难以从源头上改良研发工艺。检测认证实验室分析市场需求数据,但是在把市场反馈准确地转变成质量控制标准改良方面有所欠缺,新的检测技术研发和人员培训没有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展开,造成质量控制体系和市场需求脱节。部分实验室只是把大数据应用到单一环节的质量监测,缺少对实验全流程的系统整合应用,不能充分发挥大数据在质量控制体系改良中的协同作用。应用场景的零碎化致使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没有得到全面发挥。
三、大数据助力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的优化路径
(一)构建标准化数据采集与整合体系
实验室要创建起统一的数据收集与整合平台,做到数据的自动采集。这个平台应当支撑多种数据接口,适应不同品牌仪器设备的数据格式。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及时收集实验设备运行数据、环境参数以及人员操作记录。数据收集的时候,要用到数据清洗技术,把异常值和重复数据去除掉,从而提升数据品质。创建数据仓库,把收集起来的数据集中存放起来,消除数据孤岛。数据仓库要有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支持数据快速查询与分析。
(二)优化大数据分析技术适配与运行机制
实验室要改良技术架构和运作机制。在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里,应当联手专业团队,依照检验业务数据的特点,开发专门的质量分析模型,改善对复杂检验数据的特征提取和异常识别能力。环境监测实验室要改良机器学习算法,采用迁移学习、集成学习等技术,改进模型在小样本、高维度数据下的泛化能力。还要组建跨学科的大数据技术团队,承担算法参数改良、模型更新迭代的工作,保证分析技术可以迅速适应实验场景的变化。而且要加强大数据分析平台同质量控制管理系统之间的深度整合,改良数据交流接口,削减数据流传时延,保障质量控制的即时性。
(三)拓展与深化质量控制应用场景
实验室要全方位拓展和深化应用场景。在制药企业研发实验室里,依靠大数据,深入探究药品质量形成的根本机理,创建起包含多种要素联系分析模型,表现实验状况同药品质量属性之间繁杂的非线性联系,从源头上改良研发工艺。检测认证实验室要塑造市场需求同质量把控标准的动态对应关系,利用大数据精确剖析市场反馈,把它变成具体的质量把控标准改良方案,引领检测技术的研发进程和人员培训工作,保证质量把控体系同市场需求紧紧契合。
四、结语
大数据赋能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改进是技术革新与管理升级的必然走向。针对当下数据采集整合不够、技术适配性差、场景应用不充分等状况,通过形成标准化数据体系、改良分析技术机制、加深场景落地,可促使质量控制由被动纠正转向为主动防范,由经验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要持续加强跨学科协作,完善技术标准与保障机制,让大数据在实验室质量控制领域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发挥,从而给科研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给予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何新发,李燕妮.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J].实验室检测,2025,3(11):72-74.
[2]魏亚雯,张腾,黄中雨,等.高校实验室安全高质量发展:体系与实践[J].实验室检测,2025,3(11):130-132.
[3]徐影,杨春生,陈锐锋,等.质量控制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流程工业,2025,(04):76-81.
[4]王永杰.新时代实验室管理质量提升与技术创新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5,(06):63-65.
[5]孙月发,郭玉秀,吕炳君,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高校实验室高质量发展[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5,41(01):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