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下中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与探究

作者

曹莉

景德镇市第十三中学 江西省景德镇市 333000

引言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使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该项政策指导为中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提供有益指导。与此同时,作业设计是语文课程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关注学生知识水平、思维方式、文化态度的重要手段。双减政策对语文作业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设计既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又体现双减政策要求的语文作业,是当前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多角度探索双减下中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与探究策略,希望给中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提供有益借鉴,培育学生思维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1 双减下中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作业设计目标不够明确

作业设计目标不够明确,是中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仍侧重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对学生阅读理解、文化传承、语言建构与运用等核心素养培育的关注深度不够;二是部分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跟不上”的情况发生,降低作业效能。

1.2 作业设计形式不够丰富

在双减的政策的指导下,中学语文教师陆续更新了语文作业设计形式,如增加开放型、应用型作业比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作业设计形式还不够丰富,不足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实际中,现有的语文作业仍以习题册、试卷等书面练习为主,合作探究、生活趣味等作业占比不高,作业设计形式不够丰富,学生主观能动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1.3 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

一方面,部分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未充分考虑学生语文思维水平的分层需求,未能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导致部分学困生无法有效适应已有的作业难度,从而缺乏学习信心,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作业内容存在“同质化”现象。教师未针对学生兴趣、特长设计差异化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个性化表达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2 双减下中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与探究策略

2.1 明确作业设计的核心素养目标

针对作业设计目标不够明确问题,中学语文教师要紧跟双减政策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根本目的,明确语文作业设计的核心素养目标。双减政策要求教师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强调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要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双减政策要求和新课程标准,深化以生为本理念,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总目标,注重知识传授和育人并重。比如,中学语文教师在确定作业设计目标时,既要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巩固,又要着重关注学生阅读理解、文化传承、语言建构与应用等核心素养培育。而且,教师还应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针对性设计语文作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作业,从整体层面提升教学效果。

2.2 设计合作探究、生活趣味等作业

关于作业设计形式不够丰富问题,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设计合作探究、生活趣味、媒介混合型等不同形式的语文作业,丰富作业设计形式,将语文知识融入探究体验式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背景》课文教学为例。其一,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任务探索:梳理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语句,标注动作、外貌、环境等细节;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是?具体讨论“为何作者多次流泪?流泪背后的情感变化是什么?”作业内容由浅至深,能够满足学生个性需求,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作业的合作探索中,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语文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和蕴藏的思想情感,培育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其二,教师以“家庭记忆”为载体,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细节。比如,教师设计生活趣味型作业任务:拍摄或收集 3 张家庭照片,选择一张配文说明,描述照片背后的故事与情感;为父亲做一件小事,如倒一杯茶、写一封短信、整理房间等,记录父亲的反应与自己的感受,写成 300 字短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从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教师则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如如何描写动作、对话、心理活动等。作业完成后,教师借助多媒体举办“家庭记忆展”,展示学生的照片、短文,邀请家长参与点评。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生将文本中的“父爱”迁移到自身经历,从“理解他人”到“表达自我”,实现语文学习的生活化与情感化,提升语文学习效果。

2.3 优化作业层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对于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问题,中学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问题的源头,优化作业层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例如,教师可按学生兴趣进行划分作业层次。针对喜欢故事创作、情感表达的学生,教师可鼓励学生学习课文《背影》后,撰写“我与父母的难忘瞬间”叙事文,要求运用动作、语言、环境等细节描写;针对擅长逻辑分析、批判性思维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背影》中父亲的形象是否符合现代父亲标准?并撰写 300 字短评;针对兴趣较为广泛、喜欢跨学科实践的学生,教师可与学生一起为《背影》进行配乐并朗诵,并说明配乐选择的理由。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但是,目前中学语文作业设计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作业设计目标不够明确、作业设计形式不够丰富、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学语文教师要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明确作业设计的核心素养目标;设计合作探究、生活趣味等作业;优化作业层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马笑雪.落实减负提质,优化作业管理——基于“双减”政策的中学语文情境化作业设计[J].汉字文化,2024,(15):127-129.

[2]戈庆华,钟可.“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学语文作业设计实践研究[J].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3,(S1):36-38.

[3]付辉,文玲,宋晓燕.“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学语文作业设计现实境遇与实践路径[J].中学课程资源,2023,19(08):37-41.

作者简介:

姓名:曹莉(1984 年 12 月 8 日),性别:女,民族,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小学一级,单位:,单位邮编:,研究方向:中学语文。

基金或课题项目:双减下中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