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张浩立
湖北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430000
引言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涉及多专业、多工序协同作业,质量管理贯穿施工全过程,任何环节的管理疏漏都可能引发质量问题。随着建筑行业对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优质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不仅能确保工程符合设计标准与规范要求,减少返工与维修成本,还能提升建筑工程的使用价值与市场竞争力。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部分施工企业仍存在“ 重进度、轻质量” 的倾向,质量管理体系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落地执行。现场作业人员质量意识薄弱、施工流程不规范、质量检测方法落后等问题频发,导致墙面开裂、地面起砂、钢筋保护层不足等质量通病反复出现。因此,深入分析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改进措施,对推动建筑工程质量提升、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质量管理责任体系不健全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责任划分模糊、落实不到位,是导致管理失效的重要原因。部分施工企业虽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未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明确各参与方的具体责任,存在“ 多头管理” 或“ 责任真空” 现象。
(二)施工过程管控存在疏漏
施工过程是质量形成的关键阶段,当前现场施工过程管控存在多环节疏漏。在施工准备阶段,技术交底工作流于形式,技术人员仅向作业人员简单传达施工流程,未结合具体工序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进行详细说明,导致作业人员对质量标准理解不清晰,施工操作存在随意性。
在工序实施阶段,缺乏有效的过程监督与检查。部分质量检查员未按规定频次开展现场巡查,对关键工序、隐蔽工程的检查不细致,未能及时发现钢筋绑扎不规范、混凝土浇筑振捣不密实等问题,待工序完成后才发现质量隐患,此时整改难度大、成本高。
(三)作业人员质量意识与技能不足
作业人员是现场施工的直接执行者,其质量意识与技能水平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当前,现场作业人员多以农民工为主,部分人员缺乏系统的质量培训,质量意识薄弱,认为“ 只要完成施工任务即可” ,忽视对质量细节的把控,例如在砌筑墙体时未按规范控制灰缝厚度,在抹灰作业时未做好基层处理,导致墙体开裂、抹灰层脱落等问题。
(四)质量检测与技术应用滞后
质量检测是验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当前现场质量检测存在方法落后、频率不足的问题。部分施工企业仍采用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如靠尺检测墙面平整度、卷尺测量钢筋间距等,检测精度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且难以覆盖全部施工面,存在检测盲区。
二、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责任体系
健全的责任体系是质量管理落地的基础,需从责任划分、考核与监管三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各参与方的质量管理责任,依据项目组织架构制定详细的责任清单,明确项目经理对项目质量负总责,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方案与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检查员负责现场质量检查与验收,作业班组组长负责本班组施工质量,确保“ 人人有责、权责清晰” 。
其次,完善责任考核与奖惩机制,将质量管理纳入项目考核体系,提高质量指标的考核权重,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对质量管理成效显著的团队与个人给予奖金、荣誉表彰等奖励;对因管理失职导致质量问题的责任人,采取罚款、停工培训、调离岗位等处罚措施,强化责任意识。最后,加强对分包单位的质量监管,将分包单位的质量管理纳入总包单位的责任体系,签订详细的质量协议,明确分包的质量标准与违约责任,总包单位定期对分包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分包单位责令整改,必要时终止合作。
(二)强化施工全过程质量管控
以“ 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整改” 为原则,强化施工全过程质量管控。在施工准备阶段,深化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人员需结合施工图纸、规范标准与工序特点,编制针对性的技术交底文件,采用图文结合、现场演示的方式向作业人员详细讲解质量要求、操作步骤与常见问题防控措施,确保作业人员完全理解后再开展施工,交底记录需经双方签字确认,留存归档。
在工序实施阶段,加强过程监督与检查。制定详细的质量检查计划,明确检查项目、频次与标准,质量检查员按计划开展现场巡查,重点关注关键工序与隐蔽工程,采用“ 旁站监督” 的方式对混凝土浇筑、钢结构焊接等关键工序进行全程监控,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
(三)提升作业人员质量意识与技能
通过培训与引导,全面提升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与技能水平。一方面,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定期组织作业人员参加质量培训,通过案例分析、事故警示等方式,让作业人员认识到质量问题的危害性,树立“ 质量第一”的理念;在施工现场设置质量宣传栏,张贴质量标准、操作要点与质量通病防治知识,营造重视质量的现场氛围。
另一方面,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根据不同工序的施工需求,邀请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开展实操培训,例如组织装配式构件安装培训、防水施工工艺培训等,让作业人员掌握规范操作方法。建立技能考核机制,作业人员需通过技能考核后方可上岗,考核不合格者需重新培训,直至达标。
(四)优化质量检测手段
升级质量检测方法与设备,是提升检测精度、消除检测盲区的关键。施工企业需逐步替代传统人工检测方式,引入激光测距仪、混凝土回弹仪、钢筋扫描仪等先进检测设备,实现墙面平整度、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指标的精准检测,减少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针对大面积施工面,采用无人机航拍结合图像识别技术,快速排查表面裂缝、外观缺陷等问题,确保检测覆盖无死角。
三、结语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统筹责任体系、过程管控、人员能力与技术应用多方面因素。当前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责任不清晰、过程有疏漏、人员能力不足、技术应用滞后等问题,制约了工程质量的提升。通过构建完善的责任体系、强化全过程管控、提升人员意识与技能、优化检测,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未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现场施工质量管理需进一步创新理念与方法,例如引入绿色施工理念,在质量管控中兼顾环保要求;加强跨项目的质量经验共享,形成行业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只有持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不断提升工程质量,为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要武,薛小龙.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土木工程学报,2019.
[2]刘贵应,何清华.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与优化措施[J].建筑经济, 2020.
[3]张水波,康飞.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管控体系构建与实践[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