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物理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研究

作者

李龙飞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第一中学校 037200

引言

高中物理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其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依赖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更离不开丰富、优质且结构化的课程资源的有力支持。课程资源并非简单的教学素材堆砌,而是指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各种要素的来源与实现条件。在新课标背景下,物理教学的目标已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对学生“ 物理观念” 、“ 科学思维” 、“ 科学探究” 、“ 科学态度与责任” 等核心素养的综合培育,这一转变对课程资源的广度、深度及运用方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

一、 高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多元化分类体系

1. 高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内涵

高中物理课程资源是一个广泛且具有深度的概念,它涵盖了从教材、实验器材等物质层面到教师教学经验、学生学习兴趣等非物质层面的众多要素。其核心内涵在于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全面、有效的支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物理思维和实践能力。从教育目标来看,它是实现高中物理课程目标,即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通过合理利用这些资源,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物理知识,还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2. 高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多元化分类体系

高中物理课程资源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多元化分类。从资源的来源上,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资源包括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图书馆的物理书籍、教师的教学课件等。这些资源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支撑,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例如,学校的物理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验探究的场所,让学生能够通过亲手操作实验仪器,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校外资源则包括科技馆、博物馆、科研机构等。科技馆中丰富的物理展品和互动体验项目,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拓宽视野。从资源的表现形式上,又可分为文本资源、实物资源、多媒体资源等。文本资源如教材、教学参考书等,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实物资源如实验器材、模型等,能够直观地展示物理概念和原理;多媒体资源如物理教学视频、动画等,能够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 当前课程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境

1. 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突出

校内不同班级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的资源配置存在较大差距。一些重点学校能够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专业的教师团队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料,而普通学校可能连基本的实验器材都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这导致学生接受物理教育的起点不同,学习效果也参差不齐。校外资源的分布也不均衡,城市地区的科技馆、科研机构等资源丰富,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接触和学习;而农村地区的学生则很少有这样的机会,难以拓宽物理学习的视野。

2.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部分学校虽然配备了一定的物理课程资源,但由于教师缺乏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不能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例如,一些学校购买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但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少使用这些新资源进行教学。另外,对于实验器材,很多学校只是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很少有机会自主操作,使得实验器材的利用率不高,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资源更新不及时

物理学科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然而,当前很多高中物理课程资源更新缓慢,教材内容可能滞后于学科发展,实验器材也无法跟上科技的更新换代。这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应用脱节,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对物理人才的需求。同时,一些教学方法和理念也没有及时更新,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影响了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 课程资源有效整合与利用的核心原则与策略

1. 针对性原则与个性化策略

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整合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资源丰富的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开发具有创新性和拓展性的教学内容,利用先进的实验设备开展探究性实验;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学校,则应注重挖掘本地资源,如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简易实验,让学生在低成本的情况下体验物理的魅力。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如推荐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科普书籍、在线课程等。

2.动态更新原则与持续改进策略

为了持续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学校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课程资源动态更新体系。首先,在教材内容方面,应当建立定期评估机制,每学期组织学科专家和一线教师对现有教材进行评审,及时补充物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进展,删除过时内容。对于实验器材管理,要制定详细的五年更新规划,设立专项经费,优先更新那些技术落后、精度不足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同时根据课程改革需求适时引入数字化、智能化实验装置。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除了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外,还应建立教师学术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要建立常态化的教学反思机制,通过学生评教、同行听课、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策略。

3.协同合作原则与共享交流策略

加强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学校可以建立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教师可以将自己开发的优秀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实验方案等上传到平台上,供其他教师参考和借鉴。同时,组织校际之间的教学交流活动,如开展联合教研、观摩教学等,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此外,还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引入企业的实际案例和科研成果,丰富课程资源,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结论

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是深化高中物理教学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目标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绝非教学内容的简单堆砌,而是一项系统性的创造性工程,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资源意识、科学的整合策略和高超的利用艺术。本研究认为,要实现课程资源从“ 散装” 到“ 整合” 、从“ 被动”到“ 主动” 的转变,必须坚持核心素养导向,遵循系统优化原则。通过纵向序列化整合,围绕大概念构建深度学习的资源链;通过横向融合化整合,依托项目学习搭建综合应用的立交桥;通过立体化构建,利用技术赋能形成混合学习资源生态。

参考文献:

[1]岳超,岳守凯. 例谈基于海南本土的高中物理生态化课程资源素材开发及其与教学整合 [J]. 湖南中学物理, 2019, 34 (02): 16.19+55 .

[2]周长春. 不同版本高中物理教科书资源整合研究 [J]. 课程教学研究,2016, (08): 42-45.

[3]闫世升. “ 课程观” 视域下的高中物理资源整合与开发策略 [J]. 中学物理, 2015, 33 (15):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