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初中英语教学资源整合的策略探究
刘欣欣
迁西县第三中学
一、引言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初中英语教学资源从传统的教材、教辅拓展到数字课件、在线课程、互动平台等多元形态,资源总量呈指数级增长。据统计,目前教育平台上的初中英语资源超过 10 万条,涵盖词汇学习、听力训练、情境对话等多个维度。然而,资源应用中存在 “ 三难” 问题:筛选难(优质资源淹没在海量信息中,教师平均每课时需花费 1.5 小时筛选)、整合难(不同格式资源难以兼容,如视频与课件无法联动)、适配难(通用资源与教材版本、学生水平匹配度不足,适用率仅 30% )。这种碎片化状态导致教学资源利用率低、重复建设严重,制约了信息化优势的发挥。因此,探索科学的资源整合策略,对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效率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英语教学资源的碎片化现状及成因
(一)资源类型与载体的碎片化
教学资源呈现 “ 多类型、多载体” 的分散状态:文本类(电子教案、习题集)、音视频类(听力材料、影视片段)、互动类(在线测验、虚拟仿真)等资源分别存储于不同平台(如网盘、教学 APP、学校服务器),格式互不兼容(如 PPT、MP4、PDF 等),教师需切换多个工具才能调用;同一主题资源分散在不同渠道,如 “ 环境保护” 主题的阅读材料在学科网、听力素材在喜马拉雅、互动练习在问卷星,缺乏系统关联,载体碎片化导致资源调用效率低下。
(二)资源质量与适配性的参差不齐
资源质量存在 “ 三多三少” :重复资源多(同一套试题被不同平台重复上传)、优质原创少;通用资源多(适用于所有版本教材)、教材同步少;理论资源多(语法讲解、词汇表)、情境应用少。适配性不足表现为:资源难度与学生水平脱节,如为初一学生提供包含大量生词(超纲词占比20% )的阅读材料;资源内容与课标要求不符,如过度侧重应试技巧训练,忽视 “ 用英语做事情” 的核心素养目标。
(三)资源应用与共享的壁垒
学校与教师间存在 “ 资源孤岛” 现象:教师个人积累的优质资源(如自制课件、改编习题)多存储于个人设备,缺乏共享机制;校际间资源交流受限,不同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教学进度差异导致资源共享意愿低;资源应用缺乏反馈优化,某平台的语法微课上线后,因未收集学生学习数据(如错误率、观看时长),无法迭代更新,半年后使用率下降 60‰ 。这种封闭性导致资源价值难以最大化,形成 “ 重复建设 - 低效应用” 的恶性循环。
三、初中英语教学资源整合的核心策略
(一)建立分类分层标准,实现资源精准筛选
构建 “ 三维分类体系” :按教学环节分为 “ 课前预习 - 课中探究 - 课后拓展” 资源(如预习阶段的词汇微课、课中的互动课件、课后的拓展阅读);按语言技能分为 “ 听 - 说 - 读 - 写 - 看” 资源(如听力训练的新闻片段、口语练习的情境对话脚本);按难度层级分为 “ 基础 - 提升 -拓展” 三级(基础层对应课标要求,提升层增加 10% 超纲内容,拓展层融入文化背景知识)。制定筛选指标,从 “ 课标契合度(权重 40% )、内容科学性( 30% )、形式互动性( 20% )、技术适配性( 10% )” 四个维度评分,80 分以上纳入优质资源库。
(二)构建主题资源包,推动资源重组融合
以教材单元主题为核心整合资源,形成 “ 1+N′′ 主题包(1 个核心主题 +N 种资源类型):如人教版七年级 “ Festivals” 单元,核心资源包包含 “ 节日词汇表(文本) + 中外节日对比视频(音视频) + 节日对话角色扮演脚本(互动) + 节日习俗思维导图模板(工具)” ;资源包内设置 “ 资源关联索引” ,如点击视频中的 “ dragon boat festival” 可跳转至相关词汇练习,实现跨类型资源联动。针对不同教学需求,衍生出 “ 课时包” (40 分钟课堂用)、“ 单元包” (整单元教学用)、“ 专题包” (如“ 中考听力突破” )。
(三)搭建共享联动平台,促进资源动态优化
建设校级英语教学资源平台,具备三大功能:资源存储与检索(支持按教材单元、技能类型、难度等级多维度查询);互动应用(如学生在线完成资源包中的测验后,系统自动生成错题分析);反馈迭代(教师可标注资源使用效果,如 “ 该阅读材料难度偏高” ,平台根据反馈自动调整推荐等级)。建立 “ 教师贡献 - 积分奖励” 机制,鼓励上传原创资源(如改编的情景剧剧本),并通过审核后纳入共享池。
(四)对接学情数据,实现资源个性化推送
通过学习分析技术实现资源精准匹配: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如词汇测试正确率、听力练习时长),生成个人能力画像(如 “ 听力弱、阅读强” );基于画像推送差异化资源,如为听力薄弱学生推荐 “ 慢速新闻+ 听力填空” 资源包,为阅读强的学生推荐 “ 短篇小说 + 观点表达” 拓展资源。在 “ 分层教学” 中,为 A 层学生推送含文化拓展的资源(如英文纪录片片段),为 C 层学生推送基础句型操练资源(如句型替换互动游戏)。
四、实践效果与案例分析
(一)实践效果
某区 10 所初中实施资源整合策略后,教学成效显著:教师人均备课时间从每周 12 小时减至 7.2 小时,资源重复建设率从 60% 降至 15% ;学生英语课堂参与度从 65% 提升至 90% ,期中测试平均分提高 12 分(满分 120 分);家长问卷调查显示, 85% 的学生课后能自主使用资源包学习,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平台数据显示,整合后的优质资源平均被调用120 次 / 学期,是整合前的 5 倍。
(二)典型案例
某初中英语教研组以 “ 环境保护” 为主题整合资源:1. 筛选分层,从 100 余条候选资源中精选 20 条(基础层 8 条、提升层 8 条、拓展层4 条);2. 重组融合,形成包含 “ 雾霾成因科普视频 + 环保倡议书写作模板 + 垃圾分类英文对话脚本” 的主题包;3. 平台推送,根据学生前测数据,为基础组推送视频 + 词汇练习,为提升组推送对话 + 写作任务。单元测试中,学生 “ 环保主题” 相关内容的表达题得分率从 55% 升至82% ,课堂互动中使用的英文词汇量增加 40% 。
五、结论
信息化时代初中英语教学资源整合需打破碎片化壁垒,通过分类筛选、主题重组、共享联动、个性推送等策略,构建 “ 优质、适配、高效” 的资源体系。实践表明,科学整合能显著提升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素养培养提供资源支撑。未来需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如智能资源生成、自动改编),提升资源的动态优化能力,推动初中英语教学向 “ 精准化、个性化” 转型。
参考文献
[1]徐新民. 信息化时代初中英语教学资源整合的策略探究[J].校园英语,2025,(23):63-65.
[2]满妮妮. 信息化时代初中英语教学资源的整合策略探究[J].中学生英语,2024,(36):99-100.
[3]钟晓燕. 信息化时代初中英语教学资源的整合策略探究[J].英语教师,2023,23(16):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