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园共育下幼儿园德育渗透路径探索

作者

王朝富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英华幼儿园 030600

引言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与核心目标,其奠基工程始于幼学。幼儿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初始阶段,承担着对 3-6 岁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尤其是奠定良好品德基础的重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均明确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涵盖了人际交往、社会适应、道德认知、情感态度等诸多方面,强调了德育在学前教育中的极端重要性。

一、 家园共育与幼儿园德育的内涵及关联

1. 家园共育的内涵

家园共育并非简单的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叠加,而是双方基于幼儿的全面发展目标,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与互动的过程。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氛围、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幼儿品德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则是幼儿集体生活和学习的场所,有着专业的教育团队和系统的教育方案,能够为幼儿提供有计划、有目的的德育活动。家园共育强调家庭和幼儿园要建立起平等、合作、沟通的关系,通过定期的家长会、亲子活动、家长志愿者等形式,使双方能够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形成教育合力。

2. 幼儿园德育的内涵

幼儿园德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对幼儿进行的品德启蒙教育。它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社会情感,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幼儿园德育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培养幼儿的同情心、爱心、责任感、合作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教育方法上,注重通过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道德规范。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幼儿可以模拟不同的社会场景,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解决冲突,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道德认知水平。

3. 家园共育与幼儿园德育的关联

家园共育与幼儿园德育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一方面,家园共育为幼儿园德育提供了更广阔的教育空间和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家庭中的生活琐事、社会交往等都是德育的素材,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而幼儿园则可以将这些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引入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使德育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另一方面,幼儿园德育的开展也有助于促进家园共育的深入发展。幼儿园的专业教育指导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家园共育,家庭和幼儿园可以形成一致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避免教育的不一致性给幼儿带来的困惑,从而提高幼儿园德育的实效性。例如,如果家庭和幼儿园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方面保持一致,幼儿就能够更快地适应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 当前家园共育在德育实践中面临的主要困境

1. 教育理念差异

部分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存在分歧,一些家长更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和才艺培养,而对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他们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只要能学到知识和技能就好,忽视了品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这种观念上的差异导致在德育实践中,家园难以形成合力,甚至可能出现相互矛盾的教育方式,影响幼儿品德的健康发展。

2. 沟通协作不畅

家园之间的沟通渠道虽然多样,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沟通不及时、不深入的问题。幼儿园教师工作繁忙,难以与每个家长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而家长由于工作忙碌,也很少主动与教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园的德育情况。此外,沟通内容往往局限于孩子的日常表现和学习情况,对于德育方面的深入探讨较少,使得家园之间无法针对幼儿的具体问题进行有效

的协作和配合。

3. 资源整合困难

虽然家庭和幼儿园都拥有丰富的德育资源,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资源难以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幼儿园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往往缺乏对家庭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而家庭也不了解如何将自身的资源与幼儿园的德育活动相结合。例如,一些家庭拥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资源,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这些资源无法为幼儿园德育所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 社会环境干扰

在当今社会,各种信息和价值观充斥其中,幼儿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一些网络媒体、电视节目等传播的不良内容,可能会抵消家园共育在德育方面的努力。此外,社会上一些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也会对家长和幼儿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家园共育在德育实践中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 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园德育的渗透路径构建

1. 统一教育理念,形成德育合力

幼儿园和家庭应加强沟通与交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家长传递科学的德育理念和方法,使家长认识到德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理解并认同幼儿园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同时,幼儿园教师也要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期望,尊重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适合幼儿的德育方式,从而在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形成家园德育的合力。

2. 加强沟通协作,搭建互动平台

建立多样化的沟通渠道,如家长会、家长微信群、家访等,及时分享幼儿在园和在家的表现情况,加强家园之间的信息互通。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等,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亲身参与幼儿的教育活动,增进家长与教师、幼儿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家园共育的APP 或在线平台,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实现家园之间的实时互动。

3. 整合教育资源,丰富德育内容

幼儿园和家庭要充分挖掘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幼儿园可以利用园内的环境、课程、师资等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社会实践、节日庆祝等,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则可以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等,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德育素材,如带幼儿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让幼儿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培养兴趣爱好。同时,幼儿园和家庭还可以共同邀请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幼儿的德育工作中来,丰富德育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四、结论

探索家园共育下的幼儿园德育渗透路径,是一项关乎教育成效与幼儿未来的系统工程。本研究论证了家园协同对于幼儿德育的不可替代性,揭示了当前实践中存在的理念、机制、活动与资源层面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所构建的“ 理念共融-机制共建-活动共育-资源共享” 四位一体的路径体系,旨在为破解困境提供一种系统性、结构化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韩燕燕. 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园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J]. 智力, 2025,(06): 74-77.

[2]王林. 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园德育渗透路径探究 [J]. 教育界, 2025,(04): 116-118.

[3]任益民. 家园共育下幼儿园德育渗透路径探索 [J]. 读写算, 2025,(05): 136-138.

[4]蔡丹丹. 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园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J]. 新课程研究,2024, (07): 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