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学英语线上测试的心理效应研究:一项基于ITEST系统的实证分析

作者

余晖

安徽外国语学院 英语语言学院 安徽合肥 231201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一 引言

国家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评价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然而,技术引入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高利害性的测试情境中。本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观察法重点研究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英语线上测试全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基于 ITEST 系统的大学英语线上测试引发学生显著的测试焦虑的可能性,以及学生的测试焦虑水平与其线上测试成绩呈反相关的程度。进而探究合理的方式方法,使线上教学测试更加客观,对学科教学产生正向影响。

二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观察法研究学生在大学英语线上测试 ITEST 系统中的心理状态,优化研究过程,进行数据分析,使用较为严谨的可行的研究方法研究基于 ITEST 系统的大学英语线上测试引发学生显著的测试焦虑的可能性,以及学生的测试焦虑水平与其线上测试成绩呈反相关的程度。

2.1 研究对象

为了避免因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均产生的教学测试结果有偏差的情况,线上教学测试方式中也采用分级测试。本研究对象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第一学期涉及 16 个班级共 623 名学生,第二学期涉及52 个班级共 2157 名学生。之后的每个学期的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均采用无纸化线上考试,当我们保证机考所有环节正确无误并切实有效时,参考学生的心理不适在考前考中和考后都明显凸显出来,问卷调查对象为其中 387 名 A 级学生。

2.2 研究工具

针对学生在线上测试平台 ITEST 系统中的结果反馈,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探究参与学生主要的心理表现。

2.2.1 线上测试平台

学生在初级教育和中学教育中接受并习惯语言课程的纸质教学测试方式,在本科期间让学生接触以计算机电脑为媒介的英语考试。ITEST 智能测评云平台是外研社的在线测试平台,专注于为高校外语教学提供在线测评资源与服务。教师在系统中进行对学生试卷的评阅和查看,减负且增效。同时也便于学校对所有考试材料进行整合和调取,规整性强。

2.2.2 问卷调查法

对于学生的自我观察,我们进行问卷调查,以期能掌握学生心理特点。“以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针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方法。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调查者本人做调查。”其中书面调查即问卷法,“可以同时向许多人搜集同类型的资料,加以分析、处理和研究。”[8]21 问卷调查是参与者的主观调查,重点在于问卷的设置,影响调查的精准度。

2.2.3 观察法

考前阶段采用参与式自我观察法,让学生自我感知和体会,A 级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在分级教学中成绩较好,但对于在计算机上进行英语考试知之甚少,甚至有抵触心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方法中,客观观察法是其中之一,即非参与式观察法,“自我观察法和客观观察法可以相互补充,必要时亦可要求被试本人作出自我观察的口头陈述,以进行比较验证,这样更能提高观察研究的效果。”[8]20

三 研究结果

根据研究对象的表现,问卷法,观察法和较为严谨的数据,研究结果体现在态度与焦虑表现,认知负荷,表现型错误和测试与状态焦虑方面。

3.1 总体态度与焦虑表现

针对大一大二本科 A 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占比显示(表 1),共 522 人参与问卷,其中大一参与387 人份,大二参与 135 人份。问卷共 11 道单选题,是或否二选一的问卷题,在做问卷调查时,学生们对线上教学测试结果不知情,排除干扰学生自我观察的因素,问卷答题完全建立在其主观心理层面。

表 1 非英语专业 A 级学生对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测试的主观心理评价占比

3.2 关键行为观察

在考试阶段学生们的接触式疑虑首先体现在熟记的账号输错,学生多次不能用账号进入系统会产生焦急不知所措甚至害怕的心理状态,与监考老师交流时会语无伦次,神情紧张,其他考生安静考试的状态会加重学生的焦虑心理。这是教师观察到在考场中学生心理现象的外在表现。

四 研究分析与启示

根据研究结果,学生在态度与焦虑表现,关键行为和焦虑与成绩的相关性的分析,本研究在教师引导和系统优化方面进行分析。

4.1 研究分析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对系统和技术的具有不确定性,对系统和教学内容认知负荷增加、传统学习习惯的迁移失败,同时,从传统纸质测试转为计算机测试,打字和线上理解成为主要障碍,体现在触觉反馈的缺失,拼写记忆与肌肉记忆的分离。

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未能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测试系统的教学,未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程序熟悉,使得学生对测试系统的陌生感增加了线上测试的焦虑,进而影响测试成绩。

从测试系统方面看,第一,在机考中,反应延迟体现在学生不能用笔在题目中划出重点单词或句子辅助思考,在重点句子上需反复阅读以增强理解。这跟传统纸笔考试对比存在答题反应延迟。

4.2 研究启示

学生的心理与测试效果的关联性贯穿线上教学测试全过程,真正反馈学生水平,使线上教学测试更加客观,对学科教学产生正向影响。具体来说可行性做法有以下两点,第一点,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多次普及无纸化考试,并告知线上测试程序,融入键盘打字训练、多次组织模拟上机测试、专门讲解 ITEST 系统的操作技巧等。第二点,建议 ITEST 系统开发者对测试界面进行优化。在实际测试中界面虽然清晰,但是字号过小,学生不能自行操作调节。提高测试的正确性和时效性,并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

五 研究结论与局限

本研究为交叉学科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和跨学科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以本科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为样本,从实际出发,排除动态变化和个体变化因素,以学生们通有的较为准确的考试心理状态加以探究。在两个学科理论结合中,更能精准分析学生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心理状态,以及不同心理状态反作用于知识输出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燕良轼.高等教育心理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 杨惠中.创建中国特色大学英语测试系统的风雨历程[J].外语界,2019(4):8-14.

[4] 姚本先.高等教育心理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3xsxx372)

作者简介:余晖(1989-),女,安徽淮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学科教学。首批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负责人,安外教[2023]073 号;课程教学团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安外教[2024]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