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学校美术教育如何适应社会需求
解紫乔
合肥工贸高级技工学校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当前国家正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技工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新时代背景下,技工学校美术课程设计不仅要关注艺术创作与表达,还要考虑社会需求,特别是与就业市场的紧密结合,通过优化师资结构、重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等方式,使其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过渡。
一、教师: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学团队是职业教育领域为适应产业需求和技术变革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师资结构,团队并非简单叠加两类教师,而是通过持续交流与资源整合形成“1+1>2”的效应。理论教师通过企业实践更新知识体系,应用型教师通过教学培训掌握教育规律,最终实现教学风格、知识结构的双向优化。技工学校美术教育需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在于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包括引进企业设计师、工艺美术师担任兼职教师、也包括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定期参与项目研发,还包括组建跨专业教研组等:
学校一应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优先选择具有 5 年以上行业经验、参与过知名项目的设计师或工艺美术师,签订兼职教师聘用协议,邀请企业中的优秀设计师和工艺美术师定期到学校授课或开展市场前沿的包装设计、文创产品开发等实战经验讲座。同时,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考核机制,确保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二应制定详细的教师企业实践计划,明确实践的目标、内容和时间安排。同时,要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教师提供实践岗位和指导。在教师实践期间,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考核,确保实践效果。例如,可以要求教师定期提交实践报告,分享实践经验和收获;三应根据专业设置和教学目标,将不同专业的教师组合成跨专业教研组。教研组可以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和方法,开发跨专业课程和项目。同时,要鼓励学生参与跨专业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材: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适配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料,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知识技能的灵活应用。其编写打破传统篇章结构,采用独立模块设计,每个模块对应特定职业能力或任务,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技工学校美术教育需适配涵盖压缩传统课程并增设数字化工具的基础模块、分方向的专业模块,以及融合非遗工艺与职业技能证书的拓展模块:

三、教法:项目驱动式教学创新
项目驱动式教学创新是一种以分组式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真实或模拟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技工学校美术教育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包括真实项目导入、工作过程导向及信息化手段,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设计项目任务。如学生分组模拟“为某品牌设计宣传海报”,需完成需求分析、创意设计、方案展示等环节,通过高度仿真的任务设计,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力;可以设计来源于企业合作、社会需求或行业实际案例任务;如与企业合作设计包装、参与城市公共艺术项目等,使学生直接接触行业需求,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真实项目,学生需完成从市场调研、创意构思到方案落地的全流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设计工作室等,直接接触艺术作品与行业实践,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拓宽艺术视野,增强文化理解与审美能力;还可以引入数字绘画软件、3D 建模工具、虚拟现实技术等,提升教学效果。如学生可利用 VR 技术模拟“虚拟画廊”设计,增强沉浸感,可以通过 MOOC、艺术数据库在线平台提供学习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培养灵活应变能力。
结束语
基于技工学校美术教育传统模式的局限性,学校必须跳出传统"纯艺术"培养模式,通过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的系统推进,构建"审美素养+职业技能+技术创新"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复合型美术人才的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同频共振。未来,技工学校美术教育需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同时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活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曹雪丽.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发展[J]. 中外交流,2019,26(37):48-49.
[2] 赵笑天. 融媒体视域下的高校美术学专业教育模式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25(2):199-201.
[3] 黎美君. 幼儿教育美术色彩观在技工教育中的融合实践[J]. 动漫先锋,2024(9):122-124.
[4] 雷仲宜. 多媒体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与反思[J]. 美术教育研究,2024(4):156-158.作者信息:解紫乔,女(1994.6-),汉族,安徽阜阳人,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美术,速写,图形设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