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中的应用探索

作者

张善玲

六安市皋城小学附属八公山路幼儿园 安徽省六安市 237000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说,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使用中慢慢发展起来的,得给幼儿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让他们愿意说、敢说、喜欢说。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但这个时候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没成熟,注意力容易分散,对那些抽象的语言规则也理解不了。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它有趣味性、幼儿能自主参与,还能互动,刚好满足幼儿“在玩中学”的需求。因此,把游戏化教学放进幼儿园语言活动中,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帮他们积累词汇、练习表达、提高沟通能力,为以后的语言发展打下基础。

一、创设情境式游戏,激发幼儿语言表达欲望

离开具体情境的语言学习,往往是孤立又没效果的。幼儿主要靠具体形象思维思考,对那些生动、和生活贴近的情境更容易有共鸣。在幼儿园语言活动里,创设情境式游戏,能把抽象的语言知识变成具体的体验,让幼儿在熟悉的场景里主动观察、思考、说话,从而激发他们想要表达的欲望。在游戏情境里,幼儿不再是被动听教师讲的“听众”,而是能主动参与的“参与者”,他们需要根据情境的需求,用语言解决问题、和别人互动。这种“有需求才表达”的方式,比机械地跟着读、死记硬背有效多了,还能减少幼儿表达时的紧张感,让他们轻松地开口说话。

例如,在大班语言活动“小动物的新家”中,教师可以开展“帮小动物找家”的情境游戏。提前在活动室里划分出“森林”“草原”“池塘”三个区域,每个区域放上对应的场景图片,比如森林里放几棵大树的图片,草原上放小草的图片,池塘里放荷叶的图片,再准备一些小狗、小兔、小鱼、小鸟的手偶。游戏开始前,教师用手偶表演的方式引入:“今天小动物们要搬新家啦,可是它们不知道自己该住在哪里,小朋友们能帮忙想想办法吗?”接着把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套小动物手偶,引导他们讨论“小狗喜欢住在哪里呀?为什么呢?”“小鱼能住在草原上吗?”。讨论的时候,让幼儿用“哪个动物喜欢住在哪里,因为什么”的句式表达,比如“小鸟喜欢住在森林里,因为森林里有大树,小鸟可以在树上做窝”。讨论结束后,让每个小组上台,用手偶表演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完整说出来。通过这个情境式游戏,幼儿不仅记住了和“动物栖息地”相关的词汇,还练习了完整的句子表达,表达语言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

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设计互动式游戏,能给幼儿更多语言互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和小伙伴、教师的互动中练习听别人说话、学会回应,进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开展游戏时,幼儿要认真听小伙伴说话、理解教师的要求,还要根据互动的情况调整自己说的话。这个“动态互动”的过程,能有效提高幼儿理解语言和灵活表达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和小伙伴合作时学会尊重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发挥语言的社交作用。

例如,在中班语言活动“词语接龙”中,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词语接龙大挑战”的互动游戏。把幼儿分成 4-5 人一组,每组选一个“小队长”。教师先给出第一个词语,比如“太阳”,每组的第一个幼儿要接一个以“阳”开头的词语,像“阳光”;接着第二个幼儿再接以“光”开头的词语,比如“光明”,就这样一直接下去。如果有幼儿接不上来,可以向小组里的小伙伴求助;要是小组 10 秒内还是想不出,这个组就暂时“出局”,最后留在场上的小组获胜。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认真听别人说话:如果有幼儿接的词语不符合规则,比如“阳光”之后接了“月亮”,教师可以提醒其他幼儿:“小朋友们仔细听听,这个词语是以‘光’开头的吗?咱们一起帮他想想好不好?”当小组里有幼儿接不上时,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幼儿进行帮助。通过这个互动式游戏,幼儿不仅积累了很多词汇,还在听别人说话和互相帮助中提高了理解语言、合作表达的能力,让语言学习变成了“和别人互动的乐趣”。

三、开展多元评价式游戏,强化幼儿语言学习信心

评价是教学活动里很重要的一环,对幼儿来说,积极、正面的评价能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传统的评价大多是教师单向评价,比如“你说得很好”“你说错了”。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没什么趣味,还可能让有些幼儿因为“怕说错”而不敢开口。开展多元评价式游戏,能把“评价”融入到游戏里,让幼儿在游戏中及时得到反馈,同时通过自己评价自己、小伙伴之间互相评价,提高自我认知,进一步增强语言学习的信 ∴L= 多元评价式游戏就是按照这个原则,把评价变成“游戏化的反馈”。在游戏里,幼儿不再是被动接受评价的“被评价者”,而是能主动参与评价的“评价参与者”。他们通过自己评价,能知道自己哪里进步了;通过同伴之间的评价,也能学习到别人的优点。

例如,在小班语言活动“我会说礼貌用语”中,教师可以开展“礼貌小明星评选”的多元评价游戏。提前做一些纸质的星星“礼貌小明星”奖章,然后设计游戏流程:先让幼儿进行“礼貌用语情景表演”,比如“向教师问好”“跟小伙伴借玩具”“不小心碰到别人时道歉”,每个幼儿轮流上台表演,其他幼儿当“小评委”。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评价和互相评价:先让表演的幼儿说说“我刚才说了哪些礼貌用语呀?我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再让其他幼儿评价。评价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用正面的语言评价小伙伴,比如“我们可以先说说他做得好的地方,再给他提一个小建议”。最后,教师根据幼儿的表演和评价,给每个幼儿都颁发奖章。通过这个多元评价式游戏,幼儿不仅清楚了礼貌用语该怎么用,还在自己评价和互相评价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就算是表现稍微弱一点的幼儿,也能在教师的鼓励下获得信心,之后更愿意主动用礼貌用语交流。

总之,游戏就像幼儿的“第二生命”,把游戏化教学融入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既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也是落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提高语言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通过上述教学策略的实施,幼儿能主动参与语言学习、积极用语言交流、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未来,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语言发展水平,设计更有针对性、更有创意的游戏活动,为他们以后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艺辉.游戏化教学法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运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5(22):139-142.

[2]刘雅诗.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实践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5(12):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