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中的应用

作者

焦俊富

威远县农业农村局 四川内江 642450

1 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1.1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在全球人口持续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双重背景下,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已成为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农业技术推广通过将先进的种植技术、高效栽培模式和科学管理方法引入田间地头,显著提升了单位面积产量与资源利用效率。例如,精准施肥、节水灌溉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减少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有效缓解了土地与水资源短缺带来的生产压力。更为重要的是,技术推广打破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限,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使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在面对极端气候与市场波动时更具韧性。因此,农业技术推广不仅是提升产量的手段,更是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关键支撑。

1.2 推动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在于实现生产方式的科技化、组织方式的集约化与管理方式的智能化。农业技术推广正是这一转型过程中的关键驱动力。通过推广机械化耕作、智能监测系统、遥感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平台,传统粗放式种植正逐步向精准农业转变。例如,在大型种植基地中,无人机巡田、土壤传感器实时监测与自动化灌溉系统的集成应用,已显著降低人力成本并提升管理精度。技术推广不仅改变了生产工具,更重塑了农业的组织形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在技术指导下,能够更高效地整合资源、优化生产流程,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体系。这种由技术引领的生产方式变革,正在从根本上推动农业从经验型向科学型、从分散型向集约型的深刻转型。

1.3 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生态安全,也直接影响农民的长期收益与农村社会的稳定。农业技术推广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协同提升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例如,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等绿色技术,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土壤健康与水体质量。同时,通过推广轮作休耕、秸秆还田等生态种植模式,提升了耕地的长期生产力。从经济角度看,技术推广帮助农民降低投入成本、提高产品品质,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高附加值作物的引进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普及,使农产品更容易进入高端市场,实现优质优价。由此可见,农业技术推广并非单一的技术传递过程,而是融合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系统工程,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与制度保障。

2 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中的应用

2.1 创新农业推广方式

传统的“专家讲、农民听”单向传播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当前,农业技术推广正朝着多元化、互动化与数字化方向转型。一方面,依托“互联网+农业”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推广服务体系,如农业 APP、微信公众号、直播授课等,使农民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技术指导。另一方面,推广“示范田+观摩会+田间学校”等参与式模式,让农民在实地操作中学习技术、在互动交流中解决问题。例如,某些地区通过建立“科技小院”,让农技专家长期驻点,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实现了技术推广的“零距离”服务。这种沉浸式、体验式的推广方式,不仅提高了技术的接受度,也增强了农民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了“授人以渔”。

2.2 优化农作物品种

品种是农业生产的“芯片”,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直接决定了产量、品质与抗逆能力。农业技术推广在新品种引进、区域适应性试验与规模化种植推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与区域试验站,推广机构能够筛选出适合当地气候、土壤与市场需求的优质品种。例如,耐旱小麦、抗虫玉米、高油酸花生等新品种的推广,显著提升了作物的抗灾能力与经济效益。同时,推广机构还承担着防止劣质种子流入市场的监管职能,确保农民用上“真种子、好种子”。

2.3 加大农技推广宣传力度

技术再先进,若不能被农民知晓与接受,便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加大农技推广的宣传力度至关重要。这不仅包括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宣传册的运用,更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精准传播。例如,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一分钟农技小课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讲解种植要点,极大提升了传播效率。同时,应注重宣传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农时制定差异化的宣传策略。在关键农时节点,组织专家下乡、技术赶集等活动,面对面解答农民疑问,增强宣传的实效性。有效的宣传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农民科技意识的唤醒与技术信心的建立。

2.4 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

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效,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的质量与数量。当前,基层农技推广队伍面临人员老化、知识更新滞后、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一方面,应加强农技人员的专业培训,定期组织其参与新技术、新政策的学习与实践,提升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应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科研人员到基层服务,充实一线力量。同时,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将推广成效与职称评定、薪酬待遇挂钩,激发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5 完善科技服务基础设施

技术推广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这包括农业信息化平台、田间试验站、技术培训中心、农机服务站等硬件设施。例如,建设覆盖县乡的农业大数据中心,可实现气象、土壤、病虫害等信息的实时监测与预警,为农民提供精准决策支持。在重点农业产区设立区域性农技服务中心,集技术咨询、培训、检测、示范于一体,提升服务的集成化水平。同时,应加强农村网络覆盖与智能设备普及,确保数字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

2.6 优化制度保障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当前,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级政府、推广机构、科研单位与农民在技术推广中的权责关系。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专项推广资金,确保推广工作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在政策层面,应推动科研、教育与推广“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打破部门壁垒,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技术推广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对推广项目进行跟踪评价,及时调整优化推广策略。通过制度创新,构建起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运行高效的技术推广体系,为农业种植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 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中的应用,是一项涵盖技术、人才、制度与基础设施的系统性工程。它不仅通过保障农产品供给、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通过创新推广方式、优化品种结构、强化宣传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完善服务体系与制度保障,实现了技术与生产的深度融合。农业技术推广的价值,体现在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每一次有效传递,体现在农民生产方式的每一次科学转变,也体现在农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农田水利工程中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J]. 马丽娜.建材与装饰,2018(43)

[2] 基因组编辑技术应用于作物遗传改良的进展与挑战[J]. 王福军;赵开军.中国农业科学,2018(01)

[3] 论冬季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节栽培[J]. 王伟.农民致富之友,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