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电气系统能效优化与节能控制策略研究
刘纪轩
身份证号码:412825196806197030
一、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装备制造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其电气系统的能效优化与节能控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装备制造电气系统结构复杂,包含众多电气设备,如电机、变压器、配电设备等,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能源浪费现象。因此,研究有效的能效优化与节能控制策略,对于降低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二、装备制造电气系统能效现状分析
在装备制造领域,电气系统作为生产运营的核心支撑,其能效状况直接关乎企业的生产成本、经济效益以及环境友好程度。然而,当前装备制造电气系统在能效方面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设备层面来看,电机是装备制造电气系统中的耗能大户,其能耗占比通常超过六成。众多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的波动,负载变化极为频繁,常常处于轻载甚至空载状态。在这种工况下,电机的效率大幅降低,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例如,一些小型加工设备所配备的电机,在设备间歇性工作时,电机仍持续运转,空载损耗严重。
变压器也是电气系统中能耗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实际运行中,变压器的负载率往往难以保持在经济合理的区间。当负载率较低时,空载损耗成为主要能耗来源,而空载损耗在变压器总损耗中占据相当比例。并且,一些企业缺乏对变压器运行参数的动态调整,没有根据实际负载情况及时改变变压器的运行方式,导致变压器长期处于低效运行状态。
配电设备同样存在能耗问题。开关柜、电缆等在传输电能过程中,由于线路电阻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线路损耗。而且,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设备的增加,配电网络日益复杂,线路长度增加,迂回供电现象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剧了线路损耗。此外,一些老旧的配电设备由于绝缘性能下降、接触不良等问题,也会导致额外的能量损耗。
在系统运行管理方面,许多装备制造企业缺乏科学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没有明确的能源管理目标和责任分工,对电气设备的能耗情况缺乏有效的监测和统计手段。这使得企业无法及时掌握电气系统的实际能耗状况,难以发现能源浪费的环节和潜在问题。同时,设备维护计划不合理,维护不及时,导致设备运行状态不佳,效率降低。例如,电机长期未进行保养,轴承磨损严重,增加了运行阻力,从而使能耗上升。另外,运行参数设置不合理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电压、频率等参数没有根据设备实际需求进行优化调整,影响了设备的能效发挥。
三、能效优化与节能控制策略
针对装备制造电气系统能效现状存在的诸多问题,需从设备、系统运行及管理等多维度制定全面且有效的能效优化与节能控制策略,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成本的显著降低。
在设备层面,电机作为主要耗能设备,优化空间巨大。一方面,应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电机的应用,逐步淘汰传统低效电机。高效节能电机采用先进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能够有效降低铁损、铜损等各项损耗,在相同负载下可显著减少能耗。另一方面,为电机配备变频器是关键举措。由于装备制造过程中负载频繁变化,电机常处于非额定工况运行,导致效率低下。变频器可根据负载的实际需求,自动调整电机的转速和转矩,使电机始终运行在高效区间,避免能源的浪费。例如在数控机床中,通过变频器控制主轴电机的转速,根据加工材料和工艺要求精准调节,既能保证加工质量,又能大幅降低能耗。
系统运行优化方面,合理规划配电网络至关重要。优化线路布局,减少线路长度和迂回供电,降低线路电阻,从而减少线路损耗。同时,采用无功补偿装置对电气系统进行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无功功率在电网中流动会增加线路和变压器的损耗,通过安装电容器等无功补偿设备,可以就地平衡无功功率,减少无功功率的远距离传输,提高电网的输电效率。
在管理层面,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是基础。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能源管理职责,制定能源消耗定额和考核指标,将能源管理纳入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节能工作。同时,利用先进的智能监测技术,对电气系统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能源浪费的环节和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此外,定期开展能源审计,全面评估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查找节能潜力点,制定针对性的节能改造方案,持续推进企业的能效提升。
四、实际应用案例
以某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主要生产重型机械,电气系统复杂,包含众多大型电机、变压器以及配电设备,此前能源消耗巨大且能效水平较低,在引入一系列能效优化与节能控制策略后,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电机节能方面,企业首先对生产车间内的大量老旧电机进行了全面评估与更换。将原本效率较低、能耗较高的普通电机替换为高效节能电机,这些新电机采用了先进的电磁设计和制造工艺,有效降低了铁损和铜损。同时,针对部分负载变化频繁的电机,如起重机的起升电机,安装了变频器。通过变频器根据实际负载情况自动调整电机转速,避免了电机在轻载或空载时的高能耗运行。例如,在起重机吊运较轻物件时,变频器降低电机转速,使电机功率大幅下降,经测算,仅这一项改造就使相关电机的能耗降低了约 25% 。
变压器节能也是重点举措之一。企业根据生产用电的峰谷特性和实际负载情况,对变压器的运行方式进行了优化。在用电低谷期,将部分非关键生产设备的变压器暂停运行,减少空载损耗;在用电高峰期,合理调配负载,确保变压器在经济负载率下运行。此外,还对变压器进行了定期维护和检修,及时更换老化的绝缘材料和密封件,降低了变压器的故障率和运行损耗。经过优化,变压器的综合损耗降低了约 18% 。
在系统运行优化上,企业对配电网络进行了重新规划。减少了线路的长度和迂回供电,降低了线路电阻,从而减少了线路损耗。同时,在关键配电节点安装了无功补偿装置,提高了功率因数。通过实时监测和调整无功功率,减少了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降低了线路和变压器的额外损耗。经统计,配电系统的整体损耗降低了约 15% 。
在管理层面,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明确了各部门和员工的能源管理职责,将能源消耗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利用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对电气系统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能源浪费的环节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例如,通过监测发现某生产线的照明系统存在长明灯现象,及时调整了照明控制策略,采用智能感应照明设备,根据人员活动情况自动开关灯,有效降低了照明能耗。
通过这一系列能效优化与节能控制策略的实施,该装备制造企业在一年内电气系统总能耗降低了约 20% ,不仅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为行业内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五、结论
本文针对装备制造电气系统能效优化与节能控制问题,提出了一套综合的策略,包括设备级、系统级以及整体运行管理层面的节能措施。实际应用案例表明,该策略可有效降低装备制造电气系统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俊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气装备制造产业还须实现“五链”升级[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3,(28):78-79.
[2]贾继鹏.清洁能源装备加工制造中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应用思考[J].新疆有色金属,2023,46(01):86-87.
[3]王道平,殷悦.智能制造概论[M].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11:254.
[4]邓朝晖,万林林,邓辉,等.智能制造技术基础[M].华中科技大学出
[5]乔宇.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如何成为数字化赢家——达索系统与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J].电气时代,2018,(0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