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快速康复护理(ERAS)的实施效果与安全性评价
字学琴 李梅 金文丽 李依蓉 陈学英
普洱市妇幼保健院 云南普洱 665000
妇科腹腔镜手术因为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以及术后疼痛程度轻,所以成为了像子宫肌瘤剔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这类疾病治疗时的首选手术方式。快速康复护理(ERAS)是由丹麦的一位外科医生Kehlet在 1997 年提出来的,它的核心理念是借助多学科协作的方式去优化围手术期的各项措施,以此来降低手术应激情况,进而促进患者的康复[1]。当下,它已经在胃肠外科、骨科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当中的系统性应用以及其安全性方面,仍然需要更多的数据作为支撑[2]。本研究通过对照试验的方式来分析ERAS的效果,目的是为妇科微创手术后的护理标准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 年 1 月至2023 年12 月期间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共120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n=60)以及对照组(n=60)。其纳入标准包含:(1)患者的年龄处于18 至60 岁之间;(2)需施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具体如子宫肌瘤剔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清除术等;(3)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患者的分级为Ⅰ至Ⅱ级;(4)患者及其家属已知悉相关情况且表示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中的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参与,经比较,研究中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并不明显,具备可比性。
2.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团队完成手术,麻醉方式均为全身麻醉,仅护理方案存在差异。
2.2.1 对照组
术前护理:前一天口头宣教手术流程与注意事项,嘱患者术前 12 小时禁固体食物、4 小时禁水,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备肠道,术晚服地西泮5mg助眠。
术中护理:保持手术室温度 22-24∘C ,输入液体及腹腔冲洗液均为室温,常规补液,量控制在2000-2500 毫升。
术后护理:肛门排气后进食,先流质再过渡到普通饮食;VAS评分超6 分时,用哌替啶 50mg肌内注射镇痛;24 小时内卧床,之后协助下床;导尿管常规留置48 小时后拔除。
2.2.2 观察组
基于ERAS理念,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优化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术前护理优化:责任护士以“图文手册+视频讲解+一对一答疑”讲解ERAS核心措施,评估患者焦虑情绪,分享案例缓解顾虑。术前6 小时禁固体食物,术前2 小时口服 5% 葡萄糖溶液200ml(糖尿病患者改服温开水 200ml ),避免术前饥饿脱水。仅需行肠道粘连分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前1 天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其余患者免除,减少肠道黏膜损伤。术前用药调整:无需常规服助眠药,仅焦虑评分(SAS) >50 分者,术前晚口服唑吡坦片5mg。
(2)术中护理优化:手术室温度维持 24-26℃,用加温毯包裹患者四肢,输入液体及腹腔冲洗液经加温仪预热至37℃,预防低体温。术中补液量控制在1000-1500ml,减少组织水肿对胃肠功能的影响。麻醉诱导时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降低术后恶心呕吐风险。
(3)术后护理优化:术前 30 分钟静滴帕瑞昔布钠 40mg ,术后每 12 小时口服塞来昔布 200mg;VAS评分 >4 分时,加用氟比洛芬酯 50mg静滴,避免依赖阿片类药物。术后6 小时,患者清醒且无恶心呕吐时,可饮温凉米汤50-100ml;12 小时过渡到小米粥、鸡蛋羹等半流质饮食;24 小时可进普通饮食,忌辛辣油腻。术后6 小时协助翻身(每2 小时 1 次),12 小时协助坐起(每次 10-15 分钟),24 小时协助床边站立并过渡到行走(每次5-10 分钟,每日3-4 次)。术后6 小时评估自主排尿能力,无尿潴留、术中膀胱损伤等特殊情况时,24 小时内拔除导尿管,降低尿路感染风险。
2.3 观察指标
(1)术后恢复指标:记录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所用的时间,记录首次下床活动所用的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到患者出院这段时间。
(2)术后疼痛评分:用VAS评分来评估术后6 小时、24 小时以及 48 小时时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的范围是从0 分到10 分,其中 0 分表示无痛,而10 分则表示剧痛。
(3)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并发症发生率的统计,要统计术后7 天以内恶心呕吐、腹胀、切口感染以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状况。
2.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6.0 版本的统计软件来对数据展开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
)呈现,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则以 [n(%) ]表示,组间采用χ²检验。
的时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研究发现,观察组的首次排气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都比对照组短,并且在住院天数方面,观察组也是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 ⋅P<0.001) ,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h/d)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6小时、24小时以及48小时时的VAS评分都明显比对照组要低,并且这种差异还具备统计学层面的意义(P<0.001)(具体可参照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分, x±s)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由结果看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 5.00% ,这一比率明显要比对照组的 18.33% 要低很多,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3.1ERAS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恢复的机制
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恢复优于对照组,核心在于通过ERAS优化“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减少机体应激以加速恢复。术前,针对传统12 小时禁食易致饥饿、脱水、低血糖的问题,观察组采用“6 小时禁食+2 小时清饮”方案,符合清饮1.5-2 小时胃排空规律,可稳定血糖、减少皮质醇分泌;仅对高危患者行肠道准备,术后腹胀发生率仅 1.67% ,与刘芳等人结论一致[3]。术中,观察组用加温毯、预热液体维持体温,无切口感染(对照组2 例);实施1000-1500 毫升限制性补液,避免胃肠黏膜水肿,契合“限制性补液可缩短首次排气时间”的研究[4]。术后,观察组 6 小时进流质以促胃肠激素分泌,首次排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近14 小时;分阶段早期活动无深静脉血栓病例,多模式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既降低VAS疼痛评分,又将恶心呕吐发生率降至 3.33% (对照组 8.33%) )。
3.2ERAS的安全性验证
部分医护对“早期进食、活动”存在顾虑,认为其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然而本研究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为 5.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8.33% ,并且没有出现深静脉血栓、腹腔内出血这类严重的并发症。其安全性来源于“个体化评估+多学科协作”:术前依据ASA分级以及焦虑评分来筛选患者;术中由麻醉科和外科优化用药及补液方案;术后护理团队动态监测患者的疼痛情况,评估其饮食耐受程度与活动能力,并且及时调整相应措施(例如患者出现进食恶心的情况,则暂时禁食30 分钟后再尝试少量流质食物),从而实现康复与安全兼顾的目标。
3.3 研究创新点与局限性
创新之处在于:其一,依据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具体类型来细化相应的护理工作,就像在肠道准备方面采取差异化的措施,如此一来便能够避免那种“一刀切”的情况出现;其二,把术后疼痛的动态监测和早期活动以及饮食关联起来,依照VAS评分来对方案做出调整,进而达成“在可控的疼痛状态之下的快速康复”这一目标;其三,把像深静脉血栓这类严重的并发症也纳入进来,以此对安全性展开全面的评估,从而填补了部分研究仅仅着眼于轻微并发症的不足之处。
局限性:其一,该研究属于单中心研究范畴,所涉及的 120 例样本量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如此一来便有可能会出现选择偏倚的情况。其二,并没有对术后 3 个月的生活质量展开随访,像盆腔疼痛以及性生活满意度这类情况均未能涉及,所以其长期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进一步去验证。其三,对于医疗费用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也并未加以分析,后续是需要增加相关的经济学评价内容的。
5 结论
本项研究经由对照试验得以证实,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之后运用快速康复护理(ERAS),能够明显地让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有所缩短,同时可以缓解术后的疼痛状况,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得以降低,并且并未增加安全方面的风险。这一护理模式契合“微创+快速康复”的现代外科理念,有着临床推广的实际价值。在后续的发展中,可以通过开展多中心且样本量较大的研究来进一步对其长期效果加以验证,并且可结合信息化管理的方式(比如康复APP)对护理流程予以优化,进而提升ERAS在标准化以及智能化层面的水准。
参考文献
[1]李娟,王静.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加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15):1145-1149.
[2]刘芳,张丽华,王静,等.妇科腹腔镜手术前肠道准备必要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2.22(5):412-416.
[3]王敏,刘艳,陈静.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加速康复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23.38(2):165-168.
[4] 陈洁,李丽. 多模式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21.56(8):1265-1270.
[5]刘敏,张莉.早期活动联合饮食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后 ERAS 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23.38(10):1876-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