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铁接触轨安装施工的技术研究与管理
张俊凯
锡澄中车(无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214000
引言
城市地铁接触轨承担着为列车输送电能的重要功能,其安装施工具有精度要求高、作业空间受限、安全风险突出等特点。接触轨安装质量不仅关系到列车的稳定受流,还直接影响行车安全,一旦出现安装偏差或连接故障,可能导致列车停运甚至安全事故。研究城市地铁接触轨安装施工的技术要点与管理策略,对规范施工流程、强化质量控制、保障地铁运营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城市地铁接触轨安装的关键技术要
(一)接触轨类型选择与适配性技术
接触轨类型的选择需与地铁线路的运营需求、车辆受流方式相适配,常见的钢铝复合接触轨、钢接触轨、不锈钢接触轨等各具技术特性与适用场景。钢铝复合接触轨由钢质接触面与铝质导电体复合而成,具有导电性能优、重量轻、安装便捷的特点,适用于大运量、高频率发车的线路;钢接触轨则凭借高强度、耐磨损、抗冲击的特性,适配于曲线多、坡度大的复杂工况;不锈钢接触轨则在耐腐蚀性与使用寿命上更具优势,适用于潮湿或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安装前需核对接触轨的材质参数、截面尺寸、导电性能与设计要求的一致性,通过模拟测试评估其与轨道基础的承载匹配度、与受电靴的接触兼容性,确保在列车高速运行、频繁启停时能实现稳定受流,减少因接触不良导致的磨耗加剧与电火花现象。
(二)安装精度控制技术
安装精度是接触轨发挥功能的核心保障,需通过多维度参数管控实现毫米级精度要求,涉及高程、中心线、接头等关键指标的协同控制。高程偏差控制上,接触轨顶面与车辆受电靴的接触高度需严格控制在设计范围内,误差通常不超过 ±s 毫米,避免因高低差过大导致受流不稳或机械磨损加剧;中心线偏移控制中,接触轨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的平行度需符合标准,直线段偏差不超过 ±10 毫米,曲线段需根据曲率半径进行适应性调整,防止列车运行时受电靴与接触轨发生侧向碰撞;接头平整度控制尤为关键,接触轨之间的连接缝隙需小于
米,高低差不超过 1 毫米,通过专用连接部件与精密调整工具实现平滑过渡,减少受电靴通过时的冲击与振动,降低噪音与部件损耗。
(三)绝缘防护技术
接触轨作为带电体,其绝缘防护技术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安全与运营系统稳定,需构建多层次防护体系。安装过程中需确保绝缘支架的绝缘性能达标,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制成,其绝缘电阻值不低于规定标准,且具备耐老化、耐潮湿、抗紫外线的特性,安装时通过专用紧固件固定,确保无松动、无位移;接触轨与周边构筑物的安全距离需严格符合电气规范,与隧道壁、道床边缘等的距离不小于设计值,避免因距离过近引发短路故障或爬电现象。
二、城市地铁接触轨安装施工的管理核心要素
(一)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需贯穿施工全流程,从材料进场到最终验收形成闭环控制,构建 “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改进” 的质量管理链条。材料进场时严格执行验收制度,核查接触轨、绝缘支架、连接部件等的质量证明文件、出厂检测报告,对关键参数进行抽样复验,外观检查需无裂纹、变形、锈蚀等缺陷,性能测试需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建立 “工序自检 — 班组互检 — 监理专检” 的三级检验制度,每道工序完成后需经检验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重点检查安装精度、连接强度、绝缘性能等关键指标,检验记录需完整可追溯。
(二)进度协同控制
接触轨安装施工需与土建工程、轨道铺设、通信信号等多专业紧密协同,通过科学计划与动态调整避免交叉作业冲突,保障整体工程进度。施工前编制详细的进度计划,根据地铁线路分区段划分施工单元,明确各单元的安装工期、工序衔接节点,预留与其他专业的协调缓冲时间,确保各专业施工有序衔接;建立跨专业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进度协调会,及时解决土建工程收尾、轨道精调、设备安装等影响接触轨安装的问题,形成会议纪要并跟踪落实;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动态调整作业安排,在保障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平行作业、流水施工、多班组协同等方式提升效率,针对关键线路与难点区段制定专项保障措施,确保按计划完成安装任务,为后续系统调试预留充足时间。
三、城市地铁接触轨安装施工的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路径
(一)智能化技术应用
推动智能化技术在安装施工中的集成应用,通过技术赋能提升安装精度与作业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测量定位环节采用激光测量仪、全站仪等高精度设备,配合自动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安装参数的实时监测与偏差预警,测量精度可控制在毫米级,减少人工测量误差;引入 BIM 技术构建接触轨安装三维模型,整合轨道、隧道、设备等多专业数据,进行施工过程模拟与碰撞检测,提前优化安装方案与工序衔接,减少现场返工。
(二)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
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施工全过程的数字化管控,提升管理的精细化与协同性。平台整合材料管理、进度跟踪、质量验收、安全监控等功能模块,实时记录施工数据并生成可追溯的电子档案,支持数据查询与统计分析;通过移动端 APP 实现现场检查数据的即时上传、问题提报与整改跟踪,形成闭环管理流程,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远程监控施工状态与进度偏差,及时下达调整指令。
(三)标准化与精细化管理
推进安装施工的标准化与精细化管理,通过制度规范与流程优化形成可复制的管理模式,提升整体施工水平。制定接触轨安装施工标准化手册,明确各工序的操作流程、技术参数、质量标准、安全要求与验收规范,统一作业行为与管理标准;推行 “样板引路” 制度,在每个标段或线路区间先完成样板段施工,组织各参与方进行评估验收,总结经验并优化方案后再全面推广,确保施工质量均匀可控;细化安全管控颗粒度,针对不同作业场景(如带电作业、有限空间、夜间施工)制定差异化安全预案,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与操作禁忌,通过定期培训与考核强化责任意识,构建 “人人有责、各负其责” 的安全管理格局,从制度层面保障施工安全。
结束语
城市地铁接触轨安装施工的技术研究与管理是保障地铁供电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工程,其核心在于通过精准的技术控制与科学的管理体系,实现质量、进度与安全的协同优化。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应用,接触轨安装施工正朝着更高精度、更高效率、更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与管理模式革新,推动安装施工标准化、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为城市地铁的安全高效运营提供坚实保障,助力轨道交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马微微. 浅析城市地铁供电维护方法策略[J]. 科技风, 2020, (08): 176.
[2]肖世雄.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自动地线装置的研制[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5, 18 (08): 132-135.
[3]黄德君, 李军. 城市地铁接触轨安装施工的难点及控制[J]. 铁道标准设计, 2008, (07):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