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心理弹性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刘保庆

昆山市秀峰中学

引言:在当今社会,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与挑战,培养心理弹性至关重要。初中历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将心理弹性培养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能提升历史教学的育人价值,还能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1.心理弹性培养与初中历史教学概述

1.1 心理弹性的概念与重要性

心理弹性是个体在面对逆境、挫折、压力等不利情境时,能够有效应对并恢复到正常心理状态的能力。它并非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特质,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当今社会,初中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关系、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弹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具有良好心理弹性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变化,在遇到困难时不轻易被击垮,而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2 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与育人功能

初中历史教学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它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的众多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现象。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时空观念,能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史实的传授,通过讲述丰富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初中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当学生学习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伟大的英雄事迹时,会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历史教学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培养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意识。此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能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心理弹性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2.1 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求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这个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增加,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如果学生缺乏足够的心理弹性,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而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心理弹性的有效途径。历史学科中的丰富素材,如众多历史人物在逆境中奋起的故事,能够为学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榜样示范。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从中汲取应对困难的智慧和勇气,从而更好地适应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2.2 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弹性,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当教师将心理弹性培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时,会使历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如果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弹性的培养,教师就需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挖掘历史素材中的情感价值和教育意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心理弹性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挖掘历史教学素材培养心理弹性

初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素材可用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弹性。从古代历史来看,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学说,虽历经坎坷,但始终不改其志。他在困境中坚持教育理想,整理古代典籍,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培养学生心理弹性的极好范例。在近代史上,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例如林则徐虎门销烟,面对外国列强的威胁和国内保守势力的反对,他毫不退缩,坚定地捍卫国家利益。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在逆境中坚守信念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这些素材,通过生动的讲述、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历史人物在面对困难时的心态和应对方法,从而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逐渐培养自己的心理弹性。

3.2 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促进心理弹性发展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弹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例如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事件之中。如在讲述红军长征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如雪山、草地等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红军战士所面临的巨大困难,以及他们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念。角色扮演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讲述历史事件中的不同角色时,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角色的情感和面临的抉择。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同时也能让他们在模拟情境中锻炼自己应对压力和挑战的能力,从而促进心理弹性的发展。

3.3 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强化心理弹性

积极的评价机制对于强化学生的心理弹性至关重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评价不应仅仅局限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成长。对于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表现出的坚韧、勇于面对困难等心理品质,教师可以设立专门的评价项目。

4.心理弹性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挑战与对策

4.1 面临的挑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弹性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从教学理念来看,传统的历史教学理念往往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重视不足。这种理念在教师队伍中根深蒂固,要转变这一理念需要较长的时间和持续的努力。其次,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是一个挑战。部分历史教师可能缺乏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培训,对于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心理弹性缺乏足够的方法和技巧。再者,教学资源的限制也会影响心理弹性的培养。

4.2 应对策略

为了应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弹性所面临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在教学理念方面,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宣传和推广,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等方式,让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心理弹性的重要性,促使教师逐渐转变教学理念。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要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如心理学知识培训、心理弹性培养教学方法培训等。教师自身也应积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针对教学资源的限制,学校应加大投入,逐步改善教学条件,为教师实施多样化教学提供必要的设备支持。在面对学生个体差异时,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结束语:心理弹性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通过将心理弹性培养与历史教学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提升心理弹性,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尽管在应用过程中会面临一些挑战,但只要不断探索与实践,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定能推动初中历史教学在育人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苏严顺.创新理念 全面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成效[J].名师在线,2020(09):45-46.

[2]王锡惠.浅谈初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31):31-32.

[3]马宁.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观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