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影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对策

作者

杨晨灵

身份证号: 3303221994****0810

一、引言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关键脉络,其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直接关联到城市交通的流畅性与安全性。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对市政道路的质量要求愈发严苛。但在实际施工中,常因材料把控不严、施工工艺不规范等,导致路面出现裂缝、车辙等问题。因此,剖析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并探寻有效控制对策,对提升市政道路建设水平意义重大。

二、影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因素

2.1 材料因素

沥青作为关键粘结材料,其质量优劣直接关乎路面性能。劣质沥青在高温下易软化,低温时变脆,致使路面产生车辙与裂缝。矿料的级配、形状、硬度等也至关重要,不合理级配会降低混合料的密实度与稳定性,影响路面强度与耐久性。若矿料与沥青粘附性不佳,易出现剥落现象,缩短路面使用寿命。此外,填料的品质与用量同样影响混合料性能,用量不当会破坏混合料结构,降低粘结力。

2.2 施工工艺因素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时间及均匀性对质量影响显著。温度过高,沥青易老化;过低则粘结效果差。拌和时间不足,混合料不均匀;过长又可能导致离析。摊铺过程中,摊铺机的速度、厚度控制及平整度调整极为关键。速度不稳定或厚度不均匀,会使路面出现波浪、坑洼等问题。压实环节中,压路机的类型、重量、碾压速度与遍数等若不合理,无法使路面达到规定压实度,导致空隙率过大,降低路面抗渗性与强度。

2.3 人员与设备因素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与责任心对施工质量影响巨大。若操作人员对施工工艺与规范掌握不足,易在各环节出现失误,如配料不准确、摊铺不平整、压实不到位等。先进且性能良好的设备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设备老化、故障或配置不合理,会使施工过程无法顺利进行,影响施工精度与效率,进而降低路面质量。

2.4 环境因素

施工期间的温度、湿度与降水等天气条件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影响明显。高温下,沥青混合料易变软,难以控制摊铺与压实效果;低温时,混合料冷却快,不易压实,增加裂缝产生风险。湿度大或降水天气,会降低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使路面出现水损害,如松散、坑槽等。此外,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如软弱地基,若处理不当,会导致路面不均匀沉降,破坏路面结构。

三、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对策

3.1 材料质量控制

严格筛选沥青供应商,确保沥青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与设计要求,加强对沥青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如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对矿料进行严格分级与筛分,保证级配合理,并通过试验检测其与沥青的粘附性,必要时添加抗剥落剂。选用优质填料,精确控制用量,根据配合比设计要求,严格把控各种材料的用量,确保混合料性能稳定。同时,加强对原材料的储存管理,防止材料受潮、变质。

3.2 施工工艺控制

精确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与时间,根据沥青品种、矿料特性及施工环境等,确定最佳拌和参数,并实时监测。拌和过程中,确保混合料均匀一致,无花白料、结团等现象。摊铺机作业时,保持匀速、连续摊铺,根据路面设计厚度与松铺系数,准确调整摊铺厚度,同时利用自动找平装置保证路面平整度。合理安排压路机组合,根据混合料类型、厚度及压实阶段,确定合适的碾压速度与遍数,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由低向高的原则进行碾压,确保路面压实度达到设计标准。

3.3 人员与设备管理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与安全教育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制定系统化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开展差异化培训。对于基层操作人员,重点培训沥青路面施工的基础工艺,如沥青混合料拌和的温度控制、摊铺的平整度调整等实际操作技能;对于技术管理人员,则侧重于施工规范、质量标准以及先进施工技术的学习。定期组织学习施工工艺规范与质量标准,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利用专业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线下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现场授课和案例分析,帮助施工人员深入理解施工要点,提高其技术水平与质量意识。此外,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具体职责,通过责任到人,确保每个施工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把控。对于违规操作行为,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与处罚机制,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以此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规范施工行为。施工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施工质量与效率。在施工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与调试,涵盖摊铺机的摊铺宽度、厚度调节功能,压路机的振动频率、碾压轮压力等关键参数,确保设备性能良好、运行稳定,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施工中断或质量缺陷。同时,根据施工规模与工艺要求,合理配置设备数量与型号至关重要。

3.4 环境因素应对

环境因素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施工单位必须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在施工前,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结合施工进度安排,尽量避免在高温、低温、雨天或湿度较大的天气条件下施工。然而,实际施工过程中天气变化难以完全预测,若无法避免恶劣天气,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在高温天气施工时,沥青混合料温度下降缓慢,容易出现粘轮、推移等问题,可通过对运输车辆采取遮阳措施、降低摊铺速度、增加碾压次数等方式,对混合料进行降温处理,确保摊铺与压实效果。低温环境下,混合料冷却速度快,难以压实,施工前需对设备与路面进行预热,可采用热风机对路面进行加热,同时提高混合料的出厂温度,缩短运输时间,减少热量损失,并适当增加碾压遍数,提高路面压实度。针对雨天施工,要提前做好防雨排水措施,在施工现场设置排水沟、集水井,及时排除积水;对未压实的路面进行覆盖,防止雨水侵入,同时调整施工计划,优先安排室内或防雨条件下的施工工序。

四、结论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受材料、施工工艺、人员设备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通过严格把控材料质量、优化施工工艺、加强人员设备管理以及有效应对环境因素,能够显著提升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这不仅可减少路面病害发生,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还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对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各参建方协同合作,强化质量管控意识,将各项控制对策切实落实到位,以打造优质的市政道路工程。

参考文献

[1]张昊.市政道路养护中沥青路面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25,38(03):84-86.

[2]盖世杰,王晓龙.市政道路中新型透水沥青路面的结构分析与应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5,46(05):126-129.

[3]孟鑫.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措施[J].汽车画刊,2025,(04):2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