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技术应用与控制措施

作者

彭正中

身份证号:6201211994****0014

引言

盾构隧道施工是一种高效且安全的地下工程施工方法,近年来在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进行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时,面临着地面沉降、结构损坏等风险。为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盾构下穿施工的技术应用及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提高施工安全性和工程的整体质量。

一、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技术概述

1.1 盾构下穿施工的基本原理

1.1.1 盾构机工作原理

盾构机的工作原理涉及多个关键环节。首先,盾构机的刀盘通过旋转切削土壤,再将挖掘出来的土体通过螺旋输送装置运输到后方。在此过程中,盾构机的推进系统不断向前施加压力,确保机器在密闭环境中顺畅运行。此外,盾构机内设置了支护系统,可以及时安装混凝土管片,以增强隧道的结构稳定性,预防土体坍塌等风险。

1.1.2 盾构下穿的施工特点

盾构下穿施工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施工区域通常限于既有隧道下方,空间狭窄,因此对施工精度的要求极高。其次,施工过程中需特别关注地表沉降及周边结构的安全,采用实时监测手段,确保工程不会对邻近建筑造成损害。此外,盾构下穿还具备施工速度快、对地表环境干扰小等优点,使其在城市密集区域的应用愈加广泛。

1.2 盾构下穿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

1.2.1 导向技术

导向技术旨在确保盾构机的准确推进方向和角度,确保其穿越预定的隧道轨迹。在实际施工中,盾构机通常配备激光、惯性导航等先进导向系统。这些系统通过实时反馈盾构机的相对位置和姿态,确保其在土体内的精确运行。此外,定期的校正操作以及与设计模型的对比监测,有助于提高导向精度,减少因线路偏差导致的后续问题。导向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降低了风险,还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既有隧道的影响,保障周边环境的正常运行。

1.2.2 监测技术

监测技术是盾构下穿施工中的另一项关键技术。它主要通过布设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获取施工过程中地面情况、土体变化、周围结构振动等数据。数据采集后,通过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处理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例如,地表沉降监测可以利用水平和垂直位移传感器,全面了解地下施工对地面造成的影响,并在必要时进行施工方案调整。监测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建设方提供科学依据,为高效、安全的施工提供保障,大幅度降低了既有隧道下穿施工带来的工程风险。

1.3 方案设计与准备工作

1.3.1 施工方案设计原则

施工方案设计是盾构下穿隧道工程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安全性原则是设计的首要考虑,需确保施工过程中对既有隧道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小化,防范因施工引发的地表沉降和建筑物损害。其次,经济性原则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确保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再次,科学性原则要求设计方案基于扎实的勘探数据和工程试验,充分考虑土质、水文、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1.3.2 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是盾构下穿施工成功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人员培训、设备调试、材料准备和现场勘察等多个方面。首先,人员培训至关重要,需确保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对盾构机的操作及相关安全规程熟悉,提升整体施工效率与安全。其次,设备的调试工作必须到位,确保盾构机、导向系统和监测设备在施工前均处于良好状态。与此同时,材料准备也不可忽视,包括混凝土管片、润滑剂等施工必需材料的采购和存储,以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短缺。最后,现场勘察应确保对施工环境的全面了解,了解地下水位、土质状况及周边建筑等信息,以便制定精准的施工策略。经过充分的准备,盾构下穿施工的实施才能更加顺利、安全和高效。

二、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控制措施

2.1 施工前控制措施

2.1.1 场地准备

场地准备是实施盾构下穿施工的第一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首先,需进行详尽的现场勘查和评估,明确施工区域的具体情况,包括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及周围建筑物的状态。这些信息有助于预判施工可能面临的风险,并为后续准备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接下来,需清理施工场地,移除障碍物,搭建必要的临时设施如施工围挡、材料储存区和驾驶室等,确保施工人员有一个安全、整洁的工作环境。此外,施工前应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以获得必要的施工许可,并预设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2.1.2 设计深化

设计深化是在施工前确保方案可行性和科学性的重要过程,涉及对施工方案及细节的全面优化。首先,基于初步设计方案,对隧道走向、盾构机类型以及施工方法等进行深入分析,确保其合理性和适用性。其次,需考虑土体性质、地下水、水文情况以及邻近建筑的特性,进行相应的技术调整以应对复杂的施工环境。还应对导向系统、监测技术和支护结构进行详细设计,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深度设计还要考虑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为实际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2 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在盾构下穿既有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实施有效的过程控制措施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这些措施主要包括监测、管理和应急响应等方面。首先,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技术至关重要,包括对盾构机的推进力度、隧道内的压力变化及周围土壤的变形等进行实时监测。这些数据能够帮助施工团队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迅速采取措施。其次,项目管理需要确保施工队伍的高效协作,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责任,并实时沟通信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此外,应急响应机制也应该提前制定,明确在突发事件(如地面沉降、设备故障等)发生时的应对措施,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内降低风险,保证施工安全。

2.3 施工后的评估与总结

施工结束后,认真进行评估与总结是提升未来项目执行能力和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首先,施工后评估应包括对施工质量的检查,确认既有隧道和周围环境未受到影响,且符合设计标准。同时,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包括施工进度、资源使用、人员配备等,寻找出在项目中表现优异的环节和不足之处。此外,项目组应收集与分析工程监测数据,这为后续项目提供宝贵的借鉴。通过总结教训与经验,施工团队可以识别改进空间,优化施工流程,提升团队的综合能力。

三、总结

本文探讨了盾构下穿既有隧道的施工技术及其控制措施,强调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应用和安全保障的重要性。通过对施工原理、主要技术和控制措施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应对下穿施工中的各种风险。研究结果不仅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盾构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助力建设安全、高效的城市地下交通系统。

参考文献:

[1]刘宗延.既有铁路下方盾构隧道施工加固技术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5,(03):210-212.

[2]魏庆温.软土地层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技术[J].北方建筑,2025,10(01):84-89.

[3]骆贻意.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技术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4,(09):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