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人机协同作业模式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探索

作者

李志渊 娄利军

身份证号:1528221970****6915;身份证号:1528221970****6631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及全球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逐渐显露出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人机协同作业模式的提出,为农业机械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该模式通过整合人类的创造性与机器的高效性,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可持续性。

一、人机协同作业模式的理论基础

1 人机协同的概念

人机协同的核心内涵在于充分利用人类的逻辑思维、创造性及灵活应变能力,同时依靠机器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具体而言,这种协作关系要求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考虑人和机器的交互方式,使双方能够在最适合的情况下发挥各自特长。例如,在农业中,农民利用传感器数据、无人机和自动化农机,实现播种、施肥和收割的精准操作,进而提高作业效率与作物质量。

人机协同可根据不同的合作性质和功能需求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主动协同、被动协同与自适应协同。主动协同指人机之间积极合作,机器在执行任务时需要人类的实时干预;被动协同强调机器在独立运行时,人类提供监控和维护;自适应协同则是在动态环境中,人机根据变化灵活调整合作方式。每种协同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但共同目标都是通过良好的协作关系来提升工作效率和效果。

2 人机协同作业模式的发展历程

2.1 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情况

在全球范围内,人机协同作业模式的应用已经颇具规模。随着智能农业和精准农业的兴起,许多国家开始积极探索这一模式的潜力。例如,在美国,农业科技公司通过结合传感器技术和无人机,实现了农田的数据采集与监测,农民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精准施肥和播种,提高了作业效率。在欧洲,多国推广智能化无人驾驶农机,借助全球定位系统(GPS)和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精细化。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内,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机协同作业模式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近年来,学术界和产业界对这一模式的研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智能机械、数据处理和人机交互等方面,积极探索如何将这些先进技术有效整合到农业生产中。相比之下,国外在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上相对成熟,有更多针对人机协同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

二、人机协同作业模式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

1 农业机械的现状与挑战

1.1 当前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与应用范围

目前,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已达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已广泛应用于播种、耕作、施肥、收割等各个环节。许多机械装备结合了智能化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无人驾驶技术和传感器,能够实现精准操作和高效管理。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例如,智能播种机通过土壤分析和气象数据,实现最优的播种深度和密度,优化作物生长环境。随着市场对高标准和智能化的需求增加,农业机械的研发逐渐向高端化和多功能化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的机械装备体系,覆盖了从小规模家庭农场到大规模工业化农业的广泛应用。

1.2 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尽管农业机械技术不断进步,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首先,许多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不高,缺乏相应的技能培训,导致新设备的使用效率下降。其次,农业机械设备的高成本制约了中小农户的普遍应用,使得这些先进技术在一些地区难以普及。此外,农业机械的维护和保养也需要专业知识,很多农户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导致设备故障频发。

此外,气候变化、土壤退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也对农业机械的性能和使用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针对这些问题,亟需通过人机协同作业模式来提升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与突破。

2 人机协同作业模式的实施案例

2.1 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在精准农业实践中,人机协同作业模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案例之一为利用无人机与地面农机的协同作业。在某些地区,农民通过无人机进行农田监测,收集作物生长数据并分析土壤状态。随后,这些数据将反馈给地面上的智能化喷洒机,以实现精准施肥和灌溉。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喷洒机能够根据不同区域的作物需求自动调节施肥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此外,精准农业还利用传感器技术,实现土壤水分监测和病虫害检测,进一步加强人机协同,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

2.2 智能化机械的开发与使用

在智能化机械的开发与使用方面,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积极探索人机协同作业模式的应用。例如,一些制造商推出了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拖拉机,这些拖拉机能够在农田中自主行驶,与农民的指令和实时数据进行实时配合。农民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或控制面板进行监控和调整,确保机器在作业过程中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此外,一些新型智能机械设备还集成了数据分析模块,可以对作业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跟踪和评估,随时调整作业策略,从而实现更高效的管理与操作。这不仅提升了机械的作业效率,还将人力资源的投入降到最低,充分发挥了人机协同作业模式的优势,推动农业生产向更智能、更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3 人机协同作业的优势

3.1 提高作业效率

人机协同作业能够显著提高农业作业的效率。通过将先进的农业机械与人类操作员的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作业任务。例如,机械化播种、施肥和收割等环节,由于机器的高速度和稳定性,能够大幅缩短作业时间。同时,操作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快速做出判断和调整,使机械作业更加灵活。人机协同还可以通过实时的信息反馈和数据分析,优化作业流程,避免不必要的停顿和重复劳动,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体作业效率,确保在高峰期完成农业生产任务。

3.2 降低生产成本

人机协同作业同样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农业机械能够减少对人工的依赖,从而降低人力成本。同时,协作作业减少了因人为错误导致的资源浪费,例如,精准的播种和施肥可以减少种子和化肥的用量,降低材料成本。通过高效的作业,农民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生产任务,进一步提高单位产出。

三、总结

人机协同作业模式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还促进了可持续发展。通过精准农业与智能化机械的结合,该模式未来有望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改变农民生产方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基于对现有案例的分析,本文认为,进一步的技术融合与政策支持将是推动这一模式广泛应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广嘉,孙世君,曲有旭,等.龙口市北斗导航系统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J].山东农机化,2025,(02):45-46.

[2]孔庆霞,杨洪文,李爱胜.人工智能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调查[J].山东农机化,2024,(05):52-54.

[3]董嫔,刚润振.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与发展[J].南方农机,2024,55(10):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