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人工智能算法赋能的污水管网智能运维体系构建

作者

文涛

身份证号:4208221999****4558

一、引言

城市污水管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承担着收集与输送污水的重任。但随着管网规模扩张,传统运维模式效率低、成本高、响应慢等问题突出。人工智能算法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为污水管网运维带来革新契机。本文通过构建智能运维体系,探索人工智能算法赋能污水管网运维的有效路径,提升管网运行效能与管理水平。

二、污水管网传统运维模式的局限性

2.1 数据处理能力不足

传统污水管网运维依赖人工巡检与简单仪表监测,获取的数据量少且分散,难以全面反映管网运行状态。人工记录和分析数据效率低,容易出现误差和疏漏,无法满足管网复杂运行环境下的数据处理需求,难以发现潜在问题。

2.2 故障预测与预警能力薄弱

传统运维缺乏科学的故障预测手段,主要依靠经验判断管网故障,无法提前发现管网堵塞、渗漏等隐患。当问题发生时,才进行被动抢修,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城市排水系统瘫痪。

2.3 运维调度缺乏优化

在管网维护和调度方面,传统模式多采用固定的运维计划和统一的调度策略,无法根据管网实际运行状况和不同区域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整。这导致部分区域运维过度,而部分区域运维不足,降低了运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人工智能算法在污水管网运维中的技术优势

3.1 高效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人工智能算法中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技术,能够快速处理海量管网运行数据,包括流量、压力、水质等多源异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提取管网运行特征和规律,为运维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实现对管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3.2 精准的故障预测与预警

在污水管网运行过程中,堵塞、渗漏等故障不仅会影响排水效率,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建立故障预测模型,是实现管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具体而言,通过收集管网历史运行数据,涵盖不同时间段的流量、压力、水质参数,以及以往故障发生时的相关数据,构建丰富的数据集。将这些数据输入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中,神经网络凭借其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能够自动学习数据中流量、压力变化趋势与故障发生之间的复杂映射关系。

3.3 智能优化调度

污水管网的优化调度涉及多因素协同管理,传统方式难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人工智能算法的引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途径。以遗传算法为例,该算法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将污水管网的调度策略编码为 “染色体”,通过选择、交叉、变异等操作不断优化调度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算法会综合管网各节点实时的运行状态数据,如管道流量、水位高度,结合污水排放量预测数据,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上限等信息,构建优化目标函数。例如,以最小化管网运行能耗、均衡各管道负荷、确保污水及时输送至处理厂为目标。

四、人工智能算法赋能的污水管网智能运维体系构建

4.1 数据感知与采集层构建

在污水管网关键节点部署各类智能传感器是数据感知与采集层构建的核心基础。针对管网不同位置和功能需求,高精度电磁流量计可实时监测污水流量,准确捕捉管网中污水的流动速度与总量变化;压力传感器安装于管网关键管段,能动态感知管网内部压力波动,为判断管网堵塞或破损风险提供关键数据;水质传感器则可在线检测污水的酸碱度、化学需氧量等指标,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同时,借助物联网(IoT)技术,这些传感器通过无线通信协议,如 LoRa、NB-IoT 等,将采集到的海量数据稳定、低功耗地上传至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对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分类,构建起完整且动态更新的管网运行数据库。该数据库不仅存储实时数据,还保留历史数据,形成丰富的数据资源池,为后续智能分析与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数据,使运维人员能够从多维度了解管网运行状态。

4.2 智能分析与决策层构建

智能分析与决策层是整个智能运维体系的 “大脑”,其核心在于集成多种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机器学习算法中的聚类算法,如 DBSCAN 算法,能够对管网运行数据进行无监督学习,依据流量、压力、时间等多维度特征,将管网运行状态划分为正常运行、负荷波动、潜在风险等不同模式,帮助运维人员快速识别管网当前运行状况。深度学习算法中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因其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强大处理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构建故障预测模型。通过学习管网历史运行数据中的流量、压力变化趋势及故障发生的规律,LSTM 模型可提前预测管网堵塞、渗漏等故障的发生概率与时间节点。在优化调度方面,遗传算法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对污水管网的调度策略进行全局搜索和优化,综合考虑管网拓扑结构、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实时污水排放量等因素,制定出最优的污水输送路径和阀门调节方案。

4.3 运维执行与反馈层构建

运维执行与反馈层是将智能分析与决策层生成的指令转化为实际运维行动,并实现闭环优化的关键环节。当智能分析与决策层发出运维指令后,自动化设备与人工运维紧密协作。例如,智能阀门控制系统根据调度指令自动调节阀门开度,精准控制污水流量和流向,平衡管网负荷;智能清淤机器人接收到堵塞预警后,可自动前往故障管段进行清淤作业。对于复杂的维修任务,则由专业运维人员根据系统提供的故障位置、类型及维修建议,携带相应设备前往现场处理。在运维任务执行过程中,部署在设备和现场的传感器持续收集反馈数据,如清淤作业完成后的管道流量恢复情况、维修后管网压力稳定状态等。这些反馈数据通过物联网实时回传至智能分析与决策层,算法模型根据反馈信息对运维效果进行量化评估。若发现实际效果与预期存在偏差,系统将自动调整算法参数,优化决策模型,为下一次运维决策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支持,从而形成 “数据采集 - 分析决策 - 执行反馈 - 优化调整” 的闭环智能运维体系,不断提升污水管网运维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五、结论

人工智能算法赋能的污水管网智能运维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运维模式的诸多问题。通过构建数据感知与采集层、智能分析与决策层、运维执行与反馈层,实现了污水管网运维的智能化升级。该体系提升了管网故障预测能力、优化了运维调度策略,提高了运维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城市污水管网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污水管网智能运维体系将更加完善,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孟金龙,尹桂博,杨平科.基于 GAPSO 算法的人工智能污水监测故障诊断技术[J].粘接,2024,51(05):121-124.

[2]侯凯.人工智能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3,(07):151-153.

[3]杨朝彬,朱一松,何媛滨,等.基于 SWMM-PSO 的污水泵站联合优化调度决策系统研究[J/OL].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13[202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