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谈在农村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

作者

黄素芬

紫金县庆龄中学 广东河源 517400

摘 要:随着中国的持续繁荣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准也在稳步提升。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早已迁移到城市,以追求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然而,在农村地区,有许多孩子的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城市打工。这导致这些孩子与他们的祖父母辈之间存在一道难以逾越的沟通鸿沟。老一辈的思想观念,往往与当下社会的开放潮流格格不入。

关键词:思想道德;留守儿童;创造环境

在面对网络时代的冲击以及新事物的好奇驱使下,这些留守儿童往往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因此,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显得尤为需要引导与帮助。他们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方面,学校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1.劳动教育的开展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劳动不仅能为生活增添色彩,还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多渠道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成长环境。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农村学校所面临的资源匮乏和设施条件不足的问题。这些限制条件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构成了不小的挑战。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无疑是塑造他们美好未来的重要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例如,农村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田野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通过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美丽的风景、触摸真实的物体,他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世界的多彩多姿。而将这些感受通过文字或绘画等形式表达出来,则有助于他们陶冶情操,开启心灵的治愈之旅。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们不仅可以逐渐打开心扉,拥抱大自然,更能深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2.多方联合共同保障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同时,我们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一道坚固的屏障,以抵御不良信息的侵害。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这对于缺乏分辨能力的留守儿童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因此,学校需要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应与村委会保持紧密的沟通与联系。在校园内,学校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将不良信息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我们还应多倾听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困惑与需求,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责任和使命。这不仅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激发自信心,减少否定的答案,才能为留守儿童照亮前行的道路。在校园之外,网络世界中充斥着各种诱惑,尤其对那些经济拮据的留守儿童而言。他们往往抱着通过自己努力赚钱的梦想,但由于思想尚未成熟,容易成为网络的受害者。在这个关键时刻,村委应承担起责任,主动上门与留守儿童家庭建立联系,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和保障,并加强防诈骗等安全知识的宣传,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3.与时俱进育人更需要感情的倾注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班集体建设。教师的角色远不止于传授知识,更在于育人。在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时代,教师终身学习是与时俱进的选择。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感情联系,往往在集体活动中显得拘谨,缺乏自信。因此,教师需要发挥重要作用,不仅是引导他们成长的引路人,更是给予他们情感支持和激励的人。为了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创设具体情境,让他们在其中得以展示自己,大胆表达内心想法。当留守儿童在班级活动中得到肯定时,教师再用激励性的语言加以鼓励,让他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在大脑中形成的正确自我意识。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演讲活动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接触到更多外界的新鲜事物,还能培养他们的基础道德观念。通过戏剧性表演、分享会演讲和科学实验实践等活动,留守儿童可以在观察、模仿和实践中感受外部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活动不仅能让他们增长见识,更能激发他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向往。总之,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充满关爱和支持的成长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他们可以得到来自村委、教师和社会的关心与帮助,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留守儿童照亮前行的道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留守儿童日益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身处于时代的变革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科技为他们带来了无尽的可能,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更应当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积极的人格特质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至关重要。这些特质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建立坚实的知识基础,更能为他们的未来奠定稳固的基石。因此,我们应致力于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帮助留守儿童形成乐观、坚韧和自信的个性品质。

4.家校合作做好角色的感情交流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不可或缺。家长应当积极履行教育职责,尽管他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亲自陪伴在孩子身边,但仍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孩子保持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同时,学校也应承担起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教师们要扮演关爱者的角色,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确保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孤单。为了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我们应当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教师应定期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的表现,同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家长定期回家探望孩子,与他们共度美好时光,增进亲子关系。在长时间外出后回家时,家长应避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应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针对每个留守儿童的性格、年龄和性别等特点,我们应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恒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孩子,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同时,我们还应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成长环境。让我们携手努力,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关爱。他们是社会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让我们共同为他们筑起一座坚实的桥梁,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坚定地前行。

5.结束语

在广袤的乡土之上,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被称作留守儿童。他们身处乡村,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却依然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对生活的憧憬。他们的心灵深处,潜藏着无尽的潜能与智慧,犹如一颗颗等待绽放的种子,只待春风拂面,便能破土而出,绽放出耀眼的光彩。然而,他们缺乏的,正是一个引领他们走向未来的引导者。这个引导者,可以是亲爱的父母,也可以是敬爱的老师,更可以是那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指引方向的手,一个激励前行的声音,一个陪伴成长的伙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迷茫中找到出路,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勇敢地迈向未来。让我们携手同行,为这些留守儿童点燃希望的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给予他们关爱与支持,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愿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成为祖国需要的花朵,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为这片广袤的土地增添无尽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渭,李秋生.论社区教育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内容建构——基于内蒙古社区教育的实践探索

[2]李宛真.新时代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3] 姬君彩,刘晨.农民生态文明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施路向

[4] 范慧玲.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广西玉林市的调查[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