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资源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吴峥桦
攀枝花市花城外国语学校
一、引言
在信息时代,传统单一的英语词汇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多模态资源融合了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元素,能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这种创新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局限,让词汇学习不再枯燥,为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开辟了新路径,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二、多模态教学理论概述
2.1 多模态的定义
多模态指运用多种感官模式,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在教学中,涵盖了语言、图像、音频、视频、手势等多种符号资源。这些资源相互配合,共同构建意义,打破了以往仅依赖语言文字的单一模式,为教学带来更丰富多元的呈现形式。例如在讲解动物词汇时,不仅呈现单词,还搭配动物图片、叫声音频,让学生从多方面感知。
2.2 多模态教学的理论基础
多模态教学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和双通道理论。认知负荷理论表明,合理分配认知资源可提升学习效果,多模态教学通过多种渠道呈现信息,避免单一渠道造成的认知过载。双通道理论指出,人的大脑存在视觉 - 空间和听觉 - 语言两个信息处理通道,多模态教学能同时激活这两个通道,促进信息加工。如在词汇教学中,文字与图像结合,使学生通过视觉和语言双通道理解记忆词汇。
2.3 多模态资源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优势
多模态资源能增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效果。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在大脑中留下更深刻印象。例如学习 “volcano(火山)” 一词,观看火山喷发的视频,听喷发的声音,配合文字解释,比单纯背诵单词记忆更牢固。同时,丰富有趣的多模态资源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对词汇学习的枯燥认知,提高学习主动性。
三、多模态资源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 图片资源的运用
图片能将抽象词汇具象化。在教 “landscape(风景)” 时,展示不同类型风景图片,山川、河流、田野等,学生直观理解其含义。教师还可利用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如呈现一幅动物园图片,让学生用学过的动物词汇描述所见,在描述过程中强化词汇记忆与运用,且不同学生描述不同,丰富对词汇的理解角度。
3.2 音频资源的助力
音频在词汇发音教学中作用重大。纯正英语发音音频能让学生掌握准确读音。如学习 “schedule”,英式与美式发音不同,通过音频对比,学生清晰分辨。此外,可利用包含目标词汇的英文歌曲、电影片段音频等,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感受词汇在语境中的运用,加深理解。像在歌曲 “Yesterday Once More” 中,“yesterday”“memories” 等词汇反复出现,学生在哼唱中强化记忆。
3.3 视频资源的呈现
视频能创设真实生动的词汇学习情境。讲解 “shopping(购物)” 相关词汇时,播放超市购物视频,学生看到 “checkout(结账)”“trolley(手推车)”“aisle(过道)” 等词汇对应的场景,理解更深刻。教师可设计问题,如 “视频中人物在哪个 aisle 找到商品”,让学生带着任务观看,增强学习效果,还可让学生模仿视频场景进行对话练习,巩固词汇。
3.4 多媒体课件整合多种资源
多媒体课件整合多模态资源时,需构建 “词汇认知阶梯” 式结构。以 “生态系统” 主题词汇教学为例,课件首页用动态信息图展示 “ecosystem”“biodiversity”等核心词汇的关联性,点击每个词汇进入子页面:左侧呈现热带雨林生态实景图片,右侧嵌入生态学家的词汇解析音频,底部设置可拖拽的词汇分类互动区,学生需将 “producer(生产者)”“consumer(消费者)” 等词汇拖至对应的生物图片下方。讲解 “renaissance(文艺复兴)” 这类历史文化词汇时,课件先播放 10秒的佛罗伦萨建筑延时摄影视频,同步响起古典乐音频,随后弹出包含画作细节的高清图片集,每张图片标注相关艺术术语词汇及发音按钮,学生点击即可收听
词汇的词源故事音频。
四、多模态资源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实施策略
4.1 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选择资源
教师在挑选多模态资源时,需建立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匹配机制。若单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与 “环境保护” 相关的主题词汇,如 “recycle(回收)”“sustainability(可持续性)” 等,可选择垃圾分类流程动画视频、环保公益广告图片集以及气候学家的访谈音频片段,这些资源既能直观呈现词汇含义,又能契合主题深度。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资源选择需体现梯度差异:小学生学习动物词汇时,优先选用色彩鲜艳的卡通图片和拟声词音频,如将 “elephant” 搭配长鼻子喷水的动画和浑厚的叫声;高中生学习文学赏析类词汇如 “metaphor(隐喻)”“symbolism(象征)” 时,则可引入经典诗歌朗诵视频、文学评论音频及文本标注图片,满足其抽象思维发展需求。同时,需关注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为视觉型学习者多准备信息图表和思维导图,为听觉型学习者增加 Podcast 词汇讲解音频,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适配的模态通道高效吸收词汇知识。
4.2 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设计应构建多模态输入与输出的闭环系统。在 “饮食文化” 词汇教学中,可先播放米其林餐厅主厨的烹饪视频片段,让学生捕捉 “seasoning(调味料)”“marinate(腌制)” 等词汇,随后开展 “虚拟厨房” 角色扮演活动,学生需运用所学词汇描述自己的烹饪步骤,期间教师展示不同食材的高清图片作为视觉提示。针对 “科技产品” 主题词汇,可设计 “词汇解码挑战赛”:将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quantum computing(量子计算)” 等词汇拆解为词根词缀卡片,配合相关技术原理动画,小组需在限定时间内组合卡片并匹配对应的应用场景视频。还可借鉴 “词汇漂流瓶” 模式,让学生在校园内拍摄包含目标词汇的实景照片,上传至班级共享平台并附上音频解说,其他同学通过图文和声音线索猜测词汇含义,这种活动既激活了多模态感知,又实现了词汇的生活化迁移。
4.3 引导学生自主利用多模态资源学习
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资源自主运用能力,需搭建从 “资源获取” 到 “创新产出” 的能力培养链。教师可推荐 “词汇雷达” 类工具,如用手机扫描实物即可显示对应英文词汇的 AR 应用,配合单词发音音频和同义词图片库;指导学生建立个性化 “词汇云笔记”,用不同颜色标注词汇的词性(视觉模态),插入自己录制的例句朗读(听觉模态),并附上相关场景的短视频片段(视听结合)。鼓励学生参与 “跨文化词汇使者” 项目,用多模态形式向外国友人介绍中文特色词汇:如解释 “乡愁” 时,可制作包含老照片的幻灯片,配上古琴曲音频,再用英语录制个人感悟视频。定期举办 “多模态词汇博览会”,学生展示自制的词汇学习成果,如将 “节气” 词汇改编成说唱歌曲视频,用漫画分镜图解 “phrasal verb(短语动词)” 的语义变化,这种自主创作过程不仅深化了词汇理解,更构建了个性化的词汇意义网络,使学习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意义建构。
五、结论
多模态资源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的合理运用及有效实施策略,能提升词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词汇记忆与运用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充分发挥多模态资源作用,为学生营造更优质高效的词汇学习环境,助力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艺倩.多模态教学资源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整合与应用[N].山西科技报,2025-05-13(B07).
[2]曹芳.多模态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C]//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文化企业赋能教育新生态的融合模式与创新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2025:785-787.
[3]池树娜.多模态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25,(05):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