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县级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及策略研究

作者

丛一兵

新疆福海县图书馆 836400

一、引言

随着《“ 十四五” 文化发展规划》中“ 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 书香中国’ ” 目标的提出,全民阅读已从文化倡议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文化建设行动。县级图书馆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文化资源的“ 桥梁” ,覆盖范围涵盖县城、乡镇及行政村,是县域内居民获取知识、参与文化活动最便捷的公共平台。《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23)》数据显示,我国县级图书馆数量占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数的 78.3% ,服务人口占县域总人口的 92% 以上,其阅读推广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全民阅读战略在基层的落地质量。 然而,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文化差异及人才队伍建设等诸多因素,多数县级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工作中仍面临着‘ 心有余而力不足’ 的尴尬局面:部分县域图书馆馆藏更新缓慢,难以满足不同群体阅读需求;乡镇服务点覆盖不全,农村居民“ 借书难” 问题突出;推广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对青少年、老年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针对性设计。研究县级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的现实问题与优化策略,对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县级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现存问题

(一)资源供给与读者需求不匹配:一方面,馆藏资源更新滞后。多数县级图书馆年度购书经费占地方财政文化支出的比例不足 5% ,部分经济欠发达县域甚至连续3~5 年未新增纸质图书,馆藏文献老化严重,科技、生活、少儿类等热门领域书籍缺口较大;另一方面,数字资源利用率低。尽管近年来国家推动“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多数县级图书馆已接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但受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低、老年读者数字操作能力弱等因素影响,数字资源(如电子图书、有声读物、在线课程)的实际使用量不足总资源访问量的 20% ,资源投入与实际使用效果之间存在显著的‘ 断层’ 现象。

(二)服务覆盖范围存在明显的‘ 城乡鸿沟’ 问题:县级图书馆的服务网络多以县城总馆为核心,乡镇分馆、村(社区)服务点的建设存在“ 重形式、轻运营” 的问题。调研数据显示,我国中西部县域地区,平均每五个乡镇才拥有一个图书馆分馆,且部分分馆因缺乏专职管理人员、开放时间不固定(如仅每周开放1~2 天),难以满足乡镇居民的日常阅读需求;而行政村一级的“ 农家书屋” 虽实现全覆盖,但图书多为捐赠的旧书、滞销书,且缺乏定期更新与维护,部分书屋甚至长期处于“ 关门” 状态,成为“ 摆设” 。 服务覆盖的不均衡导致了县域内阅读资源的集中,使得农村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和留守儿童,难以便捷地获取优质阅读资源。这种现象加剧了城乡文化发展的差距,正如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区域均等化实证研究指出的,城乡、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

(三)推广活动缺乏创新性与针对性:当前县级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多以“ 传统模式” 为主,如“ 世界读书日” 主题讲座、图书借阅优惠、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同质化严重,难以吸引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群体的参与。例如,针对青少年的推广活动多聚焦“ 阅读打卡” ,缺乏结合青少年兴趣的互动体验活动(如绘本戏剧、科学实验阅读);针对老年人的活动则几乎空白,忽视了老年群体对健康养生、历史文化类阅读的需求。 此外活动的宣传渠道也显得颇为有限,大多数县级图书馆仅限于通过官网和微信公众号来发布活动信息,然而,农村居民和农民工等群体对这些新兴渠道的关注度并不高,这直接导致活动的知晓度和参与率双低,极大地削弱了推广效果。

三、县级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的优化策略

(一)精准对接需求,构建“ 多元资源体系”

1.优化馆藏资源结构:建立“ 读者需求导向” 的馆藏采购机制,采取线上问卷及线下调研等多种手段,广泛收集县域内青少年、农民、教师及农民工等不同群体的阅读偏好信息,优先采购热门领域、实用型图书(如农业技术、职业技能、少儿绘本);同时加强与当地文化机构、企业的合作,引入地方文献(如县志、民俗资料)、行业书籍,打造具有“ 县域特色” 的馆藏品牌。

2.激活数字资源价值:针对农村地区网络与设备短板,推出“ 数字资源下乡” 服务——联合乡镇政府、通信企业,在乡镇分馆、农家书屋配备免费 Wi-Fi 与电子阅读设备(如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并安排工作人员现场指导老年读者、农村居民使用;同时,将数字资源“ 本土化改造” ,如将农业技术视频、地方戏曲有声书等内容下载至 U 盘、移动硬盘,方便无网络地区读者使用,提升数字资源的可及性。

(二)完善服务网络,打通“ 城乡阅读通道”

1.推进“ 总馆-分馆-服务点” 三级网络建设:以县级图书馆总馆为核心,整合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资源,按照“ 每 2 个乡镇设 1 个分馆、每个行政村设 1 个服务点” 的标准,进一步织密基层服务网络,并确立起‘ 总馆统揽全局、分馆自主灵活’ 的管理运营机制,由总馆负责图书调配、人员培训,分馆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确保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 天,村服务点则由村干部、志愿者兼任管理员,实现“ 就近阅读、便捷阅读” 。

2.推出“ 流动阅读服务” :针对偏远乡村、山区等服务盲区,配置“ 流动图书车” ,定期(如每月 2 次)深入村庄、学校、农民工聚集地,不仅提供图书借阅与专业的阅读指导服务,还在农村集市、公交站点等人群聚集地精心布置‘ 迷你阅读角’ ,内置丰富的报刊与通俗读物,方便居民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填补基层服务空白。

(三)创新活动形式,打造“ 特色推广品牌”

1.分群体设计个性化活动:针对青少年,开展“ 绘本阅读 + 手工” “ 科学阅读 :+, 实验” 等互动活动,如邀请教师、志愿者将科普图书转化为“ 实验课程” ,让青少年在动手操作中理解阅读内容;针对老年人群体,特设“ 健康阅读沙龙” 与“ 经典之声听读会” ,诚邀资深医师及专业播音员亲临现场,分享健康智慧,诵读文学经典。针对农民工,开设“ 职业技能阅读班” ,结合农民工就业需求,提供电工、焊工等职业技能图书,并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辅导。

2.拓展宣传渠道:除线上平台外,联合县域内电视台、广播电台、乡镇宣传栏、学校、企业等,多渠道宣传阅读活动;例如,借助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投放阅读活动公益广告;于乡镇集市散发精美宣传册页;并通过学校与企业渠道,直接通知学生与员工,以此拓宽活动影响力,吸引更多民众踊跃参与。

(四)推动多方协同,形成“ 联动推广合力”

1.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争取将县级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纳入地方政府“ 民生工程” ,申请专项经费支持资源建设与活动开展;同时,联合教育局,推动“ 图书馆+学校” 合作,将图书馆资源纳入中小学课外阅读课程,组织学生定期到图书馆开展阅读活动,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

2.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倡导企业、社会组织及广大志愿者的参与,共同推进阅读推广工作。例如,诚邀企业慷慨解囊,设立‘ 阅读活动基金’ ,以资助图书采购及多样化活动的举办;携手公益组织,共同发起‘ 图书捐赠’ 与‘ 阅读志愿者招募’ 行动,从而丰富馆藏资源,壮大服务团队。发挥地方文化名人、退休教师的作用,邀请他们担任“ 阅读推广大使” ,参与讲座、辅导等活动,提升推广活动的影响力。

四、结语

县级图书馆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最后一公里” ,在全民阅读推广中至关重要。它开展书展、讲座等活动,提高大众阅读兴趣与文化品位,通过借阅服务推广阅读。其丰富资源和文化教育功能,对乡村文化振兴、建设“ 书香中国” 作用不可替代。构建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包括各级分馆,实现资源共享与均等服务;投入资金采购新书、增加读者数量、举办活动,提升免费开放水平与服务吸引力;开展数字服务,如微信公众号的“ 微服务大厅” 和“ 在线阅读” 功能,提供丰富数字资源,推动全民阅读。这些举措体现了县级图书馆立足县域实际,以“ 读者需求” 为核心,构建“ 覆盖城乡、精准高效” 阅读推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