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在小学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赵一平
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小学
引言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工作者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价值理念、专业追求和职业操守的集中体现,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宝贵精神财富。在小学教育这一基础阶段,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品格塑造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精神风貌对学生成长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教育家精神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一)教育家精神包含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教育情怀
这种精神体现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追求,将个人价值实现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展现出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在小学教育实践中,这种情怀转化为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与无私奉献,体现为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所展现出的坚定教育信念和崇高职业追求,为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教育家精神彰显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专业的职业操守
它要求教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尤为重要,需要通过高尚的师德师风和专业的教育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充分体现育人者的榜样力量和引领作用。
(三)教育家精神体现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和持续发展的专业追求
这种鼓励教师勇于探索教育规律的理念,旨在激发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追求教育创新的热情。它促使教师深入研究教育规律,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育人模式,以积极的态度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这种创新精神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实践,深化教学改革,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这不仅促进了小学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也展现了教育工作者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专业品格和对卓越发展的不懈追求,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二、教育家精神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夯实教育发展根基
将教育家精神全面融入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全过程,建立健全师德养成长效机制。通过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师德专题培训和研讨活动,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将教育家精神的践行情况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建立师德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营造崇尚师德、争当师表的良好氛围,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学变革方向,推动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转变。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深入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注重课程内容优化整合,强化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构建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和育人质量。
(三)构建综合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践行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师树立全面育人理念,建立科学多元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提供个性化教育指导和支持。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形成教育合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育家精神实践的价值意义与面临挑战
(一)教育家精神的实践对推动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价值
它有助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水平和专业能力。通过深入践行教育家精神,能够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创新育人模式,提高育人成效,推动小学教育内涵式发展和质量提升。同时,教育家精神的弘扬和传承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为基础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育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
它在实践中激发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和专业自觉,推动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实践改进,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的专业转型和层次提升。教育家精神的践行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有助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为小学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形成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当前教育家精神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包括教育功利化倾向对教育家精神的冲击和消解,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及传统教育观念的深层影响和制约。此外,教育家精神的培育机制尚不完善,相关支持保障措施有待加强,实践成效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制度建设、环境营造、资源保障等多方面协同推进,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形成合力,建立系统化的支持体系和保障机制,为教育家精神的践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结束语
教育家精神在小学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系统梳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特征和价值意蕴,探索其与小学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路径和实现机制,可以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和实践指导。未来应当进一步深化教育家精神的理论研究,完善实践机制,加强制度保障,营造良好氛围,使教育家精神真正内化为广大小学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同时,需要关注教育家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建设,将其有机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发展全过程,形成常态化、系统化的实践模式和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屈清华, 付荣, 钟叶. 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专业化小学教师培养路径探索[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5, (05): 57-59.
[2]秦积翠, 张艳平.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实践进路[J]. 甘肃高师学报, 2025, 30 (02): 1-6.
[3]汪霁.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高校师范生师德培育调研——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为例[J]. 黑龙江科学, 2025, 16 (05): 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