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杨健 于勇
吉林省榆树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吉林省榆树市 130400
一、引言
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其科学管理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土地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土地管理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土地管理的效率与精度,为解决土地管理中的复杂问题提供了创新路径。深入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土地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2.1 土地调查监测
“3S” 技术融合应用成土地调查主流。GPS 精准定位土地空间坐标,为土地测量提供数据基础,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中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RS 通过传感器获取土地影像数据,能发现土地利用变化、监测耕地动态、识别违法用地,相比传统人工调查效率提升数倍;GIS 用于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土地调查数据,为土地规划等提供决策支持,如通过叠加分析辅助制定土地利用方案。
2.2 土地规划编制
大数据技术收集整合多源数据,挖掘土地利用规律和趋势,为规划决策提供支撑,如分析人口与产业数据优化土地配置;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学习历史数据建立预测模型,模拟和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辅助制定科学规划,如预测城市扩张趋势规划基础设施。
2.3 土地审批监管
电子政务系统使土地审批流程信息化、自动化,申请人在线提交材料,审批部门在线审核,缩短审批时间,如部分地区土地出让审批时间从数月缩至数周;物联网技术实现土地利用实时监测,部署传感器采集数据,异常情况可及时处理,如保障基本农田质量和粮食安全。
2.4 农村宅基地管理
信息技术在农村宅基地管理中逐步深入应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基础信息,部分地区用三维建模可视化展示;开发 APP 方便村民查询政策、办理手续,管理部门开展巡查和监管,提高便民服务水平,如浙江部分地区构建三维数据库为审批和规划提供依据。
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数据质量与安全问题
数据采集因技术和人为因素存在准确性和完整性不足,不同来源数据格式和标准不统一影响整合分析;数据数字化存储和应用使安全面临挑战,一旦泄露后果严重,如 2024 年某地区土地登记信息泄露引发关注。
3.2 技术应用深度与广度不足
部分地区和业务环节技术应用停于表面,未充分发挥优势,如部分地区 GIS 空间分析功能应用少;不同地区应用水平差异大,欠发达地区因资金和人才短缺难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3.3 系统兼容性与协同性差
土地管理涉及多部门系统,缺乏兼容性和协同性,数据共享困难形成“信息孤岛”,如土地征收中不同部门系统数据无法实时共享影响项目推进。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展望
4.1 深化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
未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在土地管理中发挥更为核心的作用。通过进一步整合土地管理全流程数据,构建更加完善的土地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土地利用的潜在价值和优化空间。例如,结合实时的土地市场交易数据、宏观经济数据等,精准预测土地市场走势,为土地出让计划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人工智能技术将向更高级的认知智能发展,实现对土地管理复杂问题的自动决策和智能处置。如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海量的土地利用违法案例进行学习,自动识别和预警违法用地行为,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及时性。同时,人工智能还将辅助土地规划的动态调整,根据实时的城市发展变化和土地利用反馈,自动优化规划方案。
4.2 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
区块链技术凭借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将为土地管理数据安全和产权登记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在土地产权登记方面,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分布式账本,将土地权属信息存储于多个节点,确保产权信息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一旦发生土地产权纠纷,可通过区块链追溯产权变更历史,快速解决纠纷。
在土地交易领域,区块链技术可实现交易信息的透明化和安全流转,降低交易风险。例如,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中,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自动执行交易条款,保障交易双方权益,提高交易效率和公信力。
4.3 构建一体化智慧土地管理平台
未来,应致力于构建涵盖土地管理全业务流程、多部门协同的一体化智慧土地管理平台。该平台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核心,整合土地调查监测、规划、审批、监管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和业务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业务的协同联动。通过统一的平台接口,打破部门之间的 “信息孤岛”,提高土地管理的整体效能。
在平台建设中,充分运用云计算技术,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满足海量土地数据的处理需求;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为土地管理决策提供更加直观、沉浸式的可视化环境,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例如,在土地利用规划展示中,利用 VR 技术让决策者身临其境地感受规划实施后的效果,便于及时调整规划方案。
4.4 强化网络安全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在土地管理中应用的不断深入,网络安全保障将成为重中之重。加大对网络安全技术研发的投入,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保障土地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管理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同时,加强与网络安全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挑战,为现代信息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保驾护航。
五、结论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土地管理带来了深刻变革,在土地调查监测、规划编制、审批监管等方面的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数据质量、技术应用深度、系统协同性等诸多问题。展望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深化应用,以及一体化智慧土地管理平台的构建和网络安全保障的加强,土地管理将朝着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保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协同合作,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土地管理的深度融合,开创土地管理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雷德,唐学琼. 现代信息技术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应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4,(21):56-58.
[2]林琳. 现代信息技术在土地工程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8,49(17):245-246.
[3]王悦光. 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土地规划管理中的运用研究——以川渝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0,(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