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采矿理念对矿山能源管理的影响分析
华宁
山西省璟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平武分公司 622550 陕西省汉中市
引言
矿山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生态影响的重点领域,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下,提升能源管理水平是企业转型的关键。传统能源管理多聚焦单一能耗控制,忽视能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协同性。绿色采矿理念以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为原则,强调采矿全过程能源高效利用与生态损害最小化。这种理念为能源管理注入新内涵,推动其从粗放式管控向精细化、生态化转型,对提升矿山综合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意义重大。
一、绿色采矿理念的核心内涵与发展导向
1.1 生态优先的采矿全过程管控思想
生态优先的采矿全过程管控思想强调将生态保护贯穿于采矿规划、实施到闭坑的各个环节。在规划阶段,需结合矿山生态环境特征制定开采方案,避免对敏感生态区域造成破坏。开采过程中,通过优化开采工艺减少对地表植被、水体和土壤的扰动,降低因生态破坏导致的间接能源消耗。闭坑阶段则注重生态修复,通过合理的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措施,减少生态修复过程中的能源投入。这种全过程管控思想改变了传统采矿中 “先破坏后治理” 的模式,将生态成本纳入能源管理考量,实现生态保护与能源节约的协同。
1.2 能源梯级利用与循环经济理念
能源梯级利用与循环经济理念聚焦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循环水平。在矿山生产中,根据不同设备的能源需求差异,对能源进行分级利用,将高品位能源用于关键生产环节,低品位能源用于辅助系统,减少能源浪费。同时,通过建立能源循环利用系统,对采矿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等二次能源进行回收利用,转化为可再次利用的能源形式。对于废弃矿渣、废水等资源,通过技术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降低对新资源的依赖,从而减少资源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形成能源梯级利用与资源循环的良性闭环。
1.3 低影响开采技术的创新应用导向
低影响开采技术的创新应用导向强调通过技术创新降低采矿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鼓励研发和应用能耗低、污染小的开采技术装备,如先进的掘进、支护技术,减少开采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生态扰动。推广智能化开采技术,通过精准控制开采范围和强度,避免过度开采造成的能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同时,推动清洁生产技术在采矿中的应用,减少开采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降低后续治理过程的能源投入。这种技术创新导向为矿山能源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推动采矿过程向低能耗、低污染方向发展。
二、绿色采矿理念对矿山能源管理的关键影响
2.1 推动能源管理目标向生态 - 能效双优化转型
绿色采矿理念推动能源管理目标从单一的能耗降低转向生态保护与能效提升的双优化。传统能源管理主要关注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指标,忽视了能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绿色采矿理念引导下,能源管理目标不仅包括降低单位产量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需考虑采矿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减少因能源消耗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降低对水资源和土壤的破坏等。通过建立生态与能效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促使矿山在能源管理中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能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2.2 促进能源管理方式向全流程精细化升级
绿色采矿理念促进能源管理方式从分散式、经验式管理向全流程精细化升级。传统能源管理多集中在生产环节的能耗控制,缺乏对采矿全流程的系统管理。在绿色采矿理念下,能源管理覆盖从矿山规划、设计、开采到闭坑的全过程,通过对各环节能源消耗的精准监测和分析,识别能源浪费点和优化空间。建立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实时采集各环节能源消耗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和调控,实现能源消耗的可追溯和精细化管理。同时,通过制定标准化的能源管理流程,规范各环节的能源使用行为,确保能源管理措施在全流程有效落实。
2.3 引导能源管理技术向绿色低碳方向创新
绿色采矿理念引导能源管理技术向绿色低碳方向创新发展。为实现生态与能效双优化目标,矿山不断探索和应用新型能源管理技术。在能源监测方面,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计量。在能源优化方面,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优化能源分配方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清洁能源应用方面,推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矿山辅助系统中的应用,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能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推动了矿山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
三、基于绿色采矿理念的矿山能源管理优化路径
3.1 构建生态约束下的能源管理体系
在体系设计中,明确生态保护与能源节约的双重目标,建立涵盖生态指标和能效指标的考核体系。制定基于生态承载力的能源消耗定额,根据矿山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容量,合理确定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建立能源管理与生态保护协同决策机制,在制定能源管理方案时充分考虑生态影响,确保能源利用活动不超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生态约束下的能源管理措施有效执行,实现能源管理与生态保护的协同推进。
3.2 建立能源循环利用与损失控制机制
建立能源循环利用与损失控制机制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损失。通过对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废水、废渣等进行全面梳理,识别可回收利用的能源和资源,建立回收利用系统。例如,对空压机余热、矿井水热能进行回收,用于供暖或生产用水预热;对废弃矿渣进行加工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运输能耗。同时,加强能源损失控制,通过优化设备运行参数、改进管道和线路设计等措施,减少能源在传输、转换过程中的损失。建立能源损失监测和评估制度,定期排查能源损失点,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持续提升能源循环利用水平。
3.3 完善绿色能源技术应用激励制度
建立绿色能源技术应用专项资金,对矿山引进和研发绿色能源技术给予资金支持,降低技术应用成本。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采用绿色能源技术的矿山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提高企业应用绿色技术的积极性。建立绿色能源技术应用评价体系,对技术应用效果显著的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树立行业标杆。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绿色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为矿山提供更多适用的绿色技术选择,促进能源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
四、结论
绿色采矿理念为矿山能源管理带来了全方位变革,其核心内涵中的生态优先、能源循环利用和低影响技术导向,为能源管理提供了新思路。该理念推动能源管理目标向生态 - 能效双优化转型,促进管理方式精细化升级,引导技术向绿色低碳创新。通过构建生态约束体系、建立循环利用机制和完善激励制度等优化路径,可实现矿山能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黎,吴倩,程文捷,等.简析矿山设备管理的节能降耗标准化措施[J].大众标准化,2024,(16):159-160+163.
[2] 刘 龙 龙 . 煤 矿 机 电 设 备 节 能 降 耗 技 术 研 究 [J]. 矿 业 装备,2024,(07):147-149.
[3]闫晓刚,王建理,高智,等.煤矿供电系统节能降耗技术研究[J].能源与节能,2024,(02):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