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工程绿色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控制措施

作者

于迁名

身份证号:232301199102105259 黑龙江佳木斯

引言:

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加速的背景下,市政工程作为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支撑系统,承担着道路交通、供水排水、燃气供能、通信电力等多种功能,其科学、高效、有序的推进对于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市政工程施工过程多发生于城区人口密集区域,施工活动所产生的扬尘、噪声、废水、建筑垃圾以及交通干扰等问题,直接影响周边居民健康、交通安全和城市环境质量,若未加以有效控制,甚至可能引发社会矛盾与生态退化。因此,如何在保障市政工程建设效率与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其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当前工程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市政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主要影响表现及成因分析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具有多方面、立体化、持续性的特征,主要集中在大气、水体、声环境、土壤与生态系统等领域。其中,大气污染以施工扬尘为主,主要源自土方作业、道路开挖、材料堆放与运输车辆扬尘等,特别在干燥季节若无有效抑尘措施,极易导致局部PM10和PM2.5 浓度显著上升,影响空气质量并诱发呼吸系统疾病。水体污染则主要来源于施工区雨水冲刷、混凝土养护废水、施工设备清洗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若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将造成水质富营养化与重金属污染。噪声污染是市政施工影响居民生活最直接的因素之一,由工程机械运行、破碎施工、运输车辆通行等引发的高频噪声常超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限值,对居住区、学校、医院等敏感点造成严重干扰。此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与废弃物若未分类处理或随意堆放,将占用城市用地、污染土壤并诱发次生环境问题。

二、绿色施工在扬尘污染控制方面的应用与优化措施

针对市政施工过程中高频发生的扬尘问题,应坚持“预防为主、控制为辅”的原则,构建科学高效的扬尘污染防治体系。施工现场应严格落实围挡封闭管理,采用高标准全封闭式围挡材料,并设立自动喷淋降尘系统,在高温、干燥或风力较大的时段增加喷洒频次,保持地表湿润以抑制扬尘。土方开挖及堆放环节应采取分段施工、同步覆盖与定期洒水措施,减少风蚀与颗粒扬起;同时,应配置环保型移动式雾炮车,灵活应对不同施工阶段的降尘需求。对于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扬尘,应强化车辆密闭运输管理,设置车轮冲洗设施,确保运输车辆出入工地前轮胎与车身洁净,杜绝带泥上路与沿途扬尘。

三、市政施工阶段水体保护与污水处理的控制技术路径

在水体保护方面,市政工程绿色施工需从源头控制污水产生、过程规范排放与末端高效处理三方面协同发力。首先,在施工组织设计阶段应科学规划排水系统,确保施工废水与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分流处置,避免“雨污合流”带来水体污染风险。混凝土施工与养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碱废水应集中收集,设置沉淀池与中和池进行pH值调整与杂质沉降处理,确保出水水质达标后方可排放或回用。生活污水应配套设置临时化粪池或移动厕所设施,并定期清掏,防止污水外溢对周边水体造成影响。对于地处水源地保护区或排水敏感区的工程项目,应加设雨污拦截沟、防渗围堰与污水处理一体机等环保设备,提升污水应急处置与突发响应能力。在雨季施工期间,还应加强对施工区裸土、堆料场与排水系统的雨水调控能力建设,避免地表径流直接夹带污染物流入市政雨水管网或自然水体。

四、市政工程噪声与光污染控制的综合治理策略

噪声与光污染作为影响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环境因子,其在市政工程中的控制已成为绿色施工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针对施工噪声污染,应从源头降噪、路径隔音与终端保护三个层次实施综合治理。在设备选型方面,应优先使用低噪声节能型施工设备,如液压破碎机、电动装载机等,并在机械运行中配置消声器、减振垫与隔音罩,减少噪声源强。施工场界应设立隔音围挡,采取复合材料加厚型声屏障,尤其在靠近居民区、学校或医院等敏感点区域应加设隔音棚与临时防护墙,以减少传播路径中的噪声扩散。在施工时段安排上,应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噪声限值标准》规定,控制高噪声作业时段,合理避开居民休息与夜间时段,必要时可采取封闭施工或临时停工等手段应对突发噪声投诉。

五、绿色施工下资源节约与生态保护协同路径探索

在实现污染控制的同时,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更应着眼于资源节约与生态保护的系统协同,构建绿色高效的施工生产方式。在材料使用方面,应优先选用再生骨料、低碳水泥、可循环利用钢材等绿色建材,实施材料定量采购、按需配送与余料回收机制,减少资源浪费与成本投入。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积极建设施工区雨水收集系统,将屋顶雨水、地表径流统一引流至蓄水池,经初步沉淀与过滤后用于施工洒水、混凝土养护与绿化灌溉等非接触性用水环节,提升雨水资源利用率。在能源使用方面,应推广电动化施工设备与太阳能辅助系统,采用集中供电、照明智能控制与机械分区运行等手段,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与管理精度。

结论: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从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类型入手,系统分析了绿色施工在扬尘抑制、水体保护、噪声控制、资源节约与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具体技术与管理路径。研究表明,绿色施工理念的全面引入与深入实践,可显著提升市政工程环境友好水平,有效控制对居民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干扰。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与标准规范建设,推动绿色施工信息化、标准化与制度化管理,提升工程管理团队的绿色意识与技术水平,构建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施工体系。同时,鼓励创新技术研发与绿色材料应用,推动绿色施工与智慧建造的深度融合,实现市政工程在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上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 建 庭 . 市 政 工 程 施 工 风 险 分 析 和 控 制 建 议 [J]. 建 设 监理 ,2008,(05);39-43+72 .

[2]甘亦伟.试析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工艺及质量安全控制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5,(09):121+124.DOI:10.13751/j.cnki.kjyqy.2015.09.116.

[3]侯慧君.复杂环境下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方案合理性分析[J].山西建筑,2017,43(01):94-96.DOI: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7.0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