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BIM 的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能耗监测与节能优化

作者

徐世豪

身份证号:130421198802063353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已成为行业共识。当前,建筑运行期的节能管理和绿色技术应用已较为成熟,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阵地。本文以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能耗监测与节能优化为主题,系统阐述BIM集成能耗数据的机理、技术路径与工程应用成效,旨在为建筑行业绿色转型和智能建造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一、基于BIM的建筑施工能耗监测体系构建与技术路径

BIM作为集成化、参数化的数字建模技术,通过建立建筑工程三维模型,集成了建筑结构、机电、工艺、进度、成本等多维度信息,为施工能耗的全面监测和分析奠定了数据基础。基于BIM的能耗监测体系通常包括模型构建、数据集成、感知采集、数据管理与分析、动态可视化展示等环节。首先,施工前通过BIM模型精确模拟现场布置、设备配置、临时设施、能耗节点等,为后续能耗监测提供对象化、结构化的信息载体。其次,集成智能电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物联网设备,将现场各类能耗数据与BIM模型进行映射与关联,实现用电、用水、用油、材料运输等分项能耗的实时采集。数据通过局域网或无线通信上传至项目管理平台,形成覆盖全场景的能耗数据管理中心。再者,借助BIM的数据可视化功能,将能耗数据动态叠加至三维模型,实现能耗空间分布、时间序列与消耗趋势的多维展现,便于管理人员直观掌握能耗结构和关键能耗点。通过BIM与进度计划、施工工艺、设备运维等数据的深度集成,可实现能耗与进度、成本、质量的协同分析与联动管理。整个体系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兼容人工与自动化采集手段,实现施工能耗的精细化、动态化与智能化监测。

二、BIM集成能耗数据建模与动态分析机制

基于BIM的能耗数据建模,是实现精细化能耗管理与动态优化的前提。传统能耗统计往往难以反映空间、时间、工序等多维度的能耗特征,难以追踪能耗变化原因。BIM通过参数化模型和数据关联,能将每一用能节点、用能设备、用能工序与三维空间和工程进度精准绑定,形成可追溯的能耗全景数据链。数据建模过程包括现场能耗要素的梳理、模型结构设计、能耗对象编码、属性定义、数据接口开发等。能耗数据以结构化方式嵌入BIM模型,支持按区域、按设备、按工序等多维度数据查询、统计与分析。动态分析机制则结合数据采集与BIM模型,实现能耗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多维展示。通过设定能耗预警阈值、能效评价指标和分析算法,对关键能耗点、能耗异常及浪费行为进行自动识别和智能预警。BIM还可集成历史能耗数据和进度模拟,实现能耗趋势预测和“能耗—进度—工序”联动分析,辅助管理团队制定能耗控制与节能优化策略。利用BIM平台,管理者可直观比对不同工序、设备、作业班组的能耗水平,发现潜在的节能空间,制定针对性措施,提升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三、基于BIM的施工现场节能优化路径与措施研究

BIM技术不仅在能耗监测和数据分析上具备独特优势,还为施工现场节能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与模拟平台。基于BIM的节能优化主要包括施工工艺优化、设备配置优化、作业流程优化、临时设施节能等方面。首先,利用BIM模拟不同施工方案、机械设备布置和材料运输路径,量化分析各方案下的能耗水平,实现最优方案筛选与施工过程节能。通过对大型机械、临时用电设施的能耗实时监控与数据比对,及时发现高能耗设备或无效作业环节,优化设备启停策略和作业安排,减少无效能耗。对于临时设施用电,如办公区、宿舍、照明等,结合BIM空间布局和能耗数据,优化布置方案与节能措施,如采用高效照明、智能用电管理系统、分区控制等。BIM平台还能实现对施工现场能源利用效率的动态评价,根据实时数据调整节能措施,实现持续优化。工程应用表明,基于BIM的节能优化措施能够使施工阶段能耗降低 10%-25% ,部分能耗高峰工序通过优化作业实现能耗削峰填谷,显著提升节能成效。随着BIM与云计算、大数据、AI算法等深度融合,节能优化还可实现智能化、自适应调整,推动施工能耗管理向自动化、闭环化升级。

四、BIM与物联网、智能感知等技术集成下的能耗监测创新与管理升级

在数字建造与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BIM与物联网、智能感知、云平台等新兴技术的集成应用,极大拓展了施工能耗监测的技术边界和管理效能。物联网设备可覆盖施工现场各关键能耗节点,实现设备用电、机械能耗、环境能耗、分区能耗等多维数据的自动采集。智能传感器能够监控现场温度、湿度、照度、设备运行状态等环境与能耗参数,实现能耗与环境的综合调控。BIM模型作为数据枢纽,将物联感知数据与项目空间、进度、工序、设备信息深度融合,形成“物理—信息—管理”三位一体的能耗监测与优化平台。云平台的数据存储与处理能力支撑大规模能耗数据的汇总、分析和智能挖掘,实现跨项目、跨地域的能耗对比、能效评价和管理决策。基于大数据和AI算法,能耗监测平台可实现能源使用趋势预测、设备健康状态评估、节能行为分析等智能化功能。通过移动端、可视化大屏、报表推送等多种信息展示手段,能耗信息可实时推送至管理团队,支持远程协同管理和快速决策。整体来看,BIM与物联网、智能感知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使能耗监测更加智能、数据更加精准、管理更加高效,推动建筑施工能耗管理向智慧化、平台化转型升级。

五、结论

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能耗监测与节能优化,是推动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和智能建造升级的重要技术路径。本文系统梳理了BIM在施工能耗监测体系构建、能耗数据建模与动态分析、节能优化路径、与物联网和智能感知集成等方面的原理与实践效果。研究表明,BIM能够实现施工现场能耗的实时、精准、全景化监控,提升能耗数据的集成、分析与决策能力,为节能优化措施的实施与持续改进提供坚实支撑。随着BIM技术与智能传感、AI、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创新,基于BIM的能耗监测与节能优化将持续智能化、系统化和平台化发展,成为建筑施工绿色管理的主流模式。未来应进一步完善BIM与能耗管理的标准体系,强化数据安全与开放,推广BIM集成应用的工程范式,促进建筑行业高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双碳”目标和智慧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蒋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计量检测技术的作用[J].中国住宅设施,2024,(12):65-67.

[]2]刘广鹏.绿色施工理念下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分析[J].新城建科技,2024,33(12):189-191.

[3]戚孝俊.试析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散装水泥,2024,(06):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