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地系统生态效益评估
胡辟辉
武汉市青山花木公司
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园林绿地系统生态效益评估的相关内容。首先阐述了园林绿地系统生态效益评估的重要性,接着详细介绍了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改善等多个方面的指标。随后分析了常用的评估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物质量评估法等。通过实际案例研究,展示了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园林绿地系统生态效益的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最后针对当前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园林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有力依据,促进其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发挥。
关键词:园林;绿地系统;生态;效益评估
引言
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准确评估园林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变得愈发关键。园林绿地系统生态效益评估不仅能够量化其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方面的贡献,还能为园林绿地的合理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园林绿地系统生态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一)生态服务功能指标
调节气候功能
降温增湿: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热量并释放水汽,从而降低周边环境温度,增加空气湿度。可通过测定不同区域园林绿地内外的温度和湿度差值来衡量。
防风固沙:园林绿地中的植被能够削弱风速,减少风沙的侵袭。以当地风速监测数据以及沙尘沉降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净化空气功能
吸收有害气体: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通过分析园林绿地内植物对各类有害气体的吸收速率和吸收量来评估。
(二)环境质量改善指标
土壤质量
土壤肥力:园林绿地中的植被凋落物分解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通过检测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以及土壤孔隙度等指标来评估土壤肥力。
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根系能够固着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通过对比有园林绿地覆盖和无覆盖区域的土壤流失量来衡量。
水体质量
雨水截留与净化:园林绿地可以截留雨水,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并通过土壤和植被的过滤、吸附等作用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通过监测雨水径流量和水质变化来评估。
地下水补给:园林绿地有助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通过观测地下水位变化等指标来反映其对地下水补给的作用。
二、园林绿地系统生态效益评估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是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建立层次结构模型,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各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权重,最终综合计算得出各方案或指标的权重排序。在园林绿地系统生态效益评估中,可将评估目标分为不同层次,如总目标、准则层(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改善等)和指标层,然后通过专家打分等方式确定各层次之间的权重关系,从而对园林绿地系统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二)价值量评估法
价值量评估法是将园林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通过一定的方法转化为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常用的方法有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等。市场价值法是利用市场价格来估算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如通过农产品产量的增加来估算农田防护林的生态价值;替代市场法则是寻找替代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来间接估算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如用空调设备的能耗费用来估算园林绿地降温功能的价值。价值量评估法能够将生态效益货币化,便于与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比较和决策,但在价值转换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三、案例研究
(一)研究区域概况
选取某市的一个大型城市公园作为研究对象。该公园占地面积[X]平方米,园内植被丰富,包括多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同时设有湖泊、湿地等生态景观。
(二)评估指标数据采集
生态服务功能指标数据
通过安装温湿度传感器,连续监测公园内外不同位置的温度和湿度,计算降温增湿效果。
利用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定期检测公园内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结合植物生长状况估算吸收有害气体的量。
在公园周边设置风速仪和沙尘监测点,获取防风固沙相关数据。
环境质量改善指标数据
采集公园内不同区域的土壤样本,分析土壤肥力指标和土壤侵蚀情况。
在公园的雨水收集系统和周边水体设置监测点,监测雨水截留、净化效果以及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标数据
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调查,统计公园内植物和动物的种类数量,评估物种丰富度。
通过长期观察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评估结果分析
经过评估,该公园在调节气候方面,夏季平均可使周边区域温度降低[X]摄氏度,空气湿度增加[X]%;在净化空气方面,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X]吨,二氧化硫[X]千克等。在土壤质量改善方面,公园内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周边无绿地区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公园内记录到的植物种类达[X]种,动物种类[X]种,生态系统稳定性良好。从价值量评估来看,该公园每年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约为[X]万元。通过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可知,该公园在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区域植被配置不够合理,影响了生态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四、园林绿地系统生态效益评估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评估指标体系不完善:目前的评估指标体系虽然涵盖了多个方面,但对于一些复杂的生态过程和生态效益,如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功能等,尚未形成统一、完善的评估指标。
数据获取难度大:部分评估指标的数据采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长期的监测,成本较高,且一些生态过程的监测技术还不够成熟,导致数据获取存在困难。
评估方法的局限性:现有的评估方法大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或不确定性,不同方法得出的评估结果可能存在差异,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改进策略
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园林绿地系统生态效益的深入研究,不断拓展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纳入更多反映生态系统综合效益的指标,如生态美学价值、生态教育价值等。
加强数据采集与监测:加大对生态监测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效率。建立长期稳定的生态监测网络,整合多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数据共享,为评估工作提供更丰富、可靠的数据支持。
优化评估方法:结合多种评估方法,相互验证和补充,减少单一方法的局限性。同时,加强对评估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和操作流程,提高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度。
结语
园林绿地系统生态效益评估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对于科学认识园林绿地的生态价值、指导园林绿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地评估园林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然而,目前在评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加强数据采集与监测以及优化评估方法。未来,随着生态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园林绿地系统生态效益评估将更加科学、准确,为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山地多中心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匹配特征[J].骆畅;王方民;李高高;杨朝现.生态学报,2024(13)
[2]基于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系统构建初探——以安徽省南陵县为例[J].吴代理.安徽林业科技,2023(04)
[3]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绿地园林绿化建设思路[J].陈修康.现代园艺,20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