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班主任德育渗透的学科特色与实践路径探析

作者

王晓琨

张家口市涿鹿县黑山寺寄宿制小学 河北省张家口市 075600

引言

新时代基础教育对立德树人的要求日益突出。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需在各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得到有机渗透。小学数学不仅承载着知识传授、思维培养的功能,更因其严密性、趣味性和实际性,具备丰富的德育价值。现实中,部分班主任在数学教学与德育融合方面存在重知识轻德育、重应试轻实践等问题,德育渗透方式单一、效果有限。如何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特点,将德育理念内化于教学内容与班级活动,是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本文立足小学数学学科,梳理班主任德育渗透的理论基础、学科资源及实践路径,力求为班级管理创新和学生素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策略。

一、小学数学学科德育资源的理论基础

小学数学课程犹如一座知识宝库,内容不仅包含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基础板块,更在数学思维训练中埋下逻辑推理与创新能力的种子。德育渗透理论指出,学科知识本身就蕴含着滋养心灵的养分,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像寻宝者一样,挖掘出其中潜藏的德育元素,让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品格塑造同步发生。当前,以“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为指引,推动数学学科与班主任德育工作深度融合,构建覆盖全员、贯穿全程、浸润全方位的育人网络,已成为教育者共同探索的方向。

数学学科特有的公平性、严谨性和求真精神,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天然土壤。当学生面对难题时展现的坚持,小组合作中培养的协作意识,解题后反思中养成的批判性思维,都是德育的生动教材。班主任若能以数学课堂为支点,结合生活场景设计探究任务,通过小组讨论碰撞思维火花,在合作解题中体会互助的力量,在反思错误时锤炼诚实的品格,就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滋养心灵的养分。这种渗透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让学生在经历“发现问题—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生长出正直、坚韧、合作等美好品质,最终实现知识学习与人格完善的双向奔赴,培育出真正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少年。

二、班主任在数学德育渗透中的角色优势

班主任兼任数学教师,这种双重身份就像一根无形的纽带,天然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既有着亲近的亲和力,又具备让人信服的权威性。日常里,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十分频繁,从课堂上的知识讲解到课间的谈心交流,每一次互动都为德育渗透创造了机会,搭建起情感沟通的桥梁。

在日常管理和观察中,班主任能敏锐捕捉到学生品德养成中的小问题,比如偶尔的不诚实、缺乏合作意识等,进而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在数学课堂上,班主任能巧妙借助情境设计,把德育目标融入其中。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思考公平公正;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班级活动和集体生活也是德育的重要阵地。班主任组织数学竞赛、探究性学习、项目化任务等活动,能让学生为了集体目标共同努力,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积极向上、公平竞争的班级氛围中,诚信、谦逊、自律等优良品质会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心田。此外,班主任还能利用数学评价、作业批改、课堂反馈等环节,留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品德表现,及时给予肯定鼓励或耐心引导,让德育管理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实现全方位育人。

三、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学科特色

小学数学学科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其内容和方法为德育渗透提供了丰富资源。首先,数学内容具有严谨性,通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证精神,培养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道德观念。在学习数学规律与法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培养追求真理的精神。空间与图形单元可通过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增强团队协作与互助意识。

其次,数学活动的实践性突出。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数学实验和趣味竞赛,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在统计与概率学习中,教师可结合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服务集体,拓展德育内涵。

再次,数学教学强调过程性评价。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合作表现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和失败观,学会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持努力、乐于反思、积极进取。这样的教学评价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小学数学班主任德育渗透的实践路径

将德育目标有效融入数学教学与班级管理,需要班主任具备创新意识和系统观念。课堂教学中,班主任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挖掘每一知识点的德育契机。如在学习分数时,引入资源分享、合理分配的社会主题,培养公平公正与合作互助意识。利用生活化教学案例,将诚信、尊重、责任等品格教育自然融入问题解决过程。

班级活动方面,班主任可组织数学主题班会、趣味竞赛、团队协作项目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规则意识和集体归属感。设计“学科 + 德育”融合项目,如班级理财活动、数学义卖、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践行道德规范。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指导与差异评价,关注特殊群体和后进生的品格成长,营造关爱、尊重、包容的班级氛围。

评价与激励机制同样关键。班主任可通过设立“诚信之星”“合作小能手”等荣誉称号,激发学生的榜样作用。借助家校共育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德育表现,共同制定成长目标。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德育载体,如线上德育展示、主题短片等,拓宽德育影响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格局。

五、结语

小学数学班主任德育渗透是一项系统性、创新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育人工程。面对新时代德育目标与课程改革的双重任务,班主任需充分挖掘数学学科的德育资源,整合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社会实践,探索具有学科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德育模式。德育渗透不应仅限于口号与表面文章,更需通过具体教学内容、班级活动、评价激励等多元途径落地见效。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和课程研发,提升班主任的德育实施能力与学科融合水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全面提升。小学数学学科在德育渗透中的积极作用,必将为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瑞.小学高学段数学教科书德育内容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4.

[2]刘晓敏.小学第三学段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4.

[3]包嘉铭.将德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与成效分析[C]//北京国际交流协会.2025 年第一届教育创新与经验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霞浦县东关小学;,2025:67-70.